丁穩(wěn)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應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反復或不自覺地鍛煉這些學習行為,逐步形成與學習需要相關的自動學習習慣。它是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學會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也是學科學習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通過對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存在明顯的差異。許多學生在獨立思考習慣、認真工作習慣、預習習慣、疑難問題、復習習慣、閱讀積累習慣等方面存在缺陷。不良的語文學習習慣必然會給這些學生的語文素質(zhì)的提高帶來負面影響。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是當務之急。習慣是經(jīng)過反復實踐而形成的一種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監(jiān)督的自動行為模式。語文學習習慣是在語文活動中形成的一種相對穩(wěn)定的行為模式。它一旦形成,就會成為語文學習活動的一種趨勢和需要,并自動地顯現(xiàn)出來。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習;習慣;培養(yǎng)
小學階段是各種習慣諸如生活習慣、衛(wèi)生習慣,尤其是學習習慣養(yǎng)成的最佳時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有利于學習有條不紊的進行,有利于知識的習得,有利于學生學習獨立性的養(yǎng)成。在新課程標準下,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毫無疑問,這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因為當今社會的發(fā)展對人類提出了新的要求。終身學習是未來社會生存的必要條件,學習習慣的形成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學習空間。它還可以使學生在學習語文方面更加積極主動。這不僅會幫助學生學習他們目前的語文,而且會對他們未來的學習工作產(chǎn)生更大的影響,并使他們受益終生。這對于提高人們的文化素質(zhì)和長遠發(fā)展是非常重要的。
一、提前預習的習慣
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在論述教育的根本宗旨時指出:“教育的本旨原來如此,養(yǎng)成能力,養(yǎng)成習慣,使學生終生以之。以為教育可以把學生所需要的全部給他們,學生出了學校再不用自己探討追求了。這種認識是根本不對的?!比~老教育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教育學生在學校期間養(yǎng)成“使用語文”的良好習慣。
中國有句古話:“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边@句話強調(diào)無論你做什么,你都必須事先做好準備。學生學習課程知識,課前準備,不僅是心理上的準備,也是具體內(nèi)容的準備,要學習即將到來的課程:認真閱讀教材,理解教材內(nèi)容,思考內(nèi)容,找出學習難點,并為聽力做準備。當老師講課時,他可以有針對性地突破重點和難點,這有利于接受新知識。
預習可以有學期預習、周預習、日預習。學期預習是在新書出版后進行的。學生們對這本新書特別感興趣。他們可以對教科書目錄做一個概括性的介紹。每周預習,學生獨立,需要特別小心。讓學生以后讀書,在他們不理解的地方,他們會用彩色筆標記。如果這一周的內(nèi)容特別詳細,那么通常就沒有必要每天學習。如果這周很艱難。或者如果你沒有一周的預習,你需要一天的預習,通常是20分鐘。
二、細心觀察的習慣
羅丹曾經(jīng)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缺少發(fā)現(xiàn)。”只有關注身邊的事物,關注陶冶美在自然中的氣質(zhì),在社會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的事物,他的思想才會活躍,他的感情才會豐富,他才能寫出動人的文章。
養(yǎng)成觀察習慣,首先要處處注意生活,“處處注意學習”。當遇到新奇的事情,如去動物園看動物,旅游看風景,等等,成年人是正確的提醒和引導學生當他們興奮和充滿情緒。他們仔細觀察細節(jié),檢查細節(jié)。不要看將軍。引導學生與鄰近或相似的物體進行比較,如鴨子,并讓學生與鵝進行比較。在吃杏的時候,讓學生談論杏和桃的異同。其次,在課堂上仔細觀察也是必要的。觀察可以從形狀、聲音、顏色、味道和數(shù)量開始。
三、勤于動筆的習慣
“不動筆墨不讀書”、“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它告訴我們,無論課堂內(nèi)外,無論是閱讀還是聽課,我們都必須勤奮寫作。平時閱讀自己的課外書籍,讓學生拿起筆,翻開一本書,讓學生邊讀邊寫。寫作時,可以用線條或符號來標記自己特別感興趣的單詞。在開始的時候,你可以先提取,不是很大一部分的摘錄,但是有選擇,并選擇學生特別感興趣的片段。然后,它可以是一個注釋。在課外書的空白處,只批注一個單詞,如“妙極了”、“妙極了”、“錯了”等,然后就可以批注一個完整的句子了。你可以用幾句話來表達自己。總之,我們一定要做到“不動墨不讀”。
當你外出時,及時記錄下你所看到和聽到的。即使它很粗糙很簡單,你也必須記錄下來。養(yǎng)成記日記和寫文章的習慣。它可以在開始時非常簡單,然后逐漸變得復雜,編寫片段,甚至編寫完整的文章。關鍵是培養(yǎng)習慣。日記和散文仍然是基于片段。
四、質(zhì)疑提問的習慣
古人云:“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边@就是質(zhì)疑的重要性。不斷地向老師提問。當你不明白問題時,不要敷衍了事,也不要羞于開口。善于提問,大膽提問。如果學生平時不敢問,不善于問的缺點,他是鼓勵問的,一旦有些問題是通過老師的詢問,學生得到答案,我們應該鼓勵。愛因斯坦說:“問題往往比答案更重要。由于文章的題目是文章的文學性之眼,在開始上課的時候,我?guī)ьI學生對題目提出了疑問,并提出了問題:讀完題目后,你有什么問題要問?這時,學生就會問:誰在和時間賽跑?為什么要和時間賽跑?時間不是一個人。我為什么要和它賽跑?我如何與時間賽跑?如何把成績和其他問題,我將學生的問題總結(jié)起來,總結(jié)成三個問題:時間不是一個人,“我”為什么要和它賽跑?
我如何與時間賽跑?時間不是一個人。我為什么要和它賽跑?在問題確定后,我讓學生選擇他們最想探究的問題,自由組合成一個研究小組,快速確定每個人的角色。這樣,在認識和探索的基礎上做好基礎工作,為確定方向奠定基礎。
小學生尚未形成學習體系,對許多技能和知識的掌握處于朦朧期,主動學習知識的能力較差。因此,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沒有什么比習慣更強大。小學語文學習的原則仍然有效。一旦一個好習慣形成了,它將成為一個巨大的力量在生活的道路上,它將有利于生活。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尤為必要。作為一名教師,在為學生答疑解惑的同時,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挖掘?qū)W生的智力潛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學質(zhì)量可以促進學生的不斷進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不斷地為學生吸收新鮮的知識,并進一步學習語文作為一門學科。
參考文獻
[1]馬麗萍.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策略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5(02).
[2]董丹.淺談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策略[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5(09).
[3]薛生蘭.多媒體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新課程(上),2015,3(18).
[4]龔晏平.多媒體技術(shù)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5,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