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紅
(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軌道交通工程信息化國家重點實驗室,陜西 西安 710043)
西康高速鐵路(西安東—安康北)位于陜西省南部,連接關中城市群核心城市西安和陜南重鎮(zhèn)安康,向南延伸至成渝城市群核心城市重慶,是西渝高速鐵路(西安東—重慶北)的北段,為國家“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wǎng)之縱向包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西康高速鐵路北起西安樞紐西安東(紡織城)站,向南途經(jīng)西安市灞橋區(qū)、長安區(qū),商洛市柞水縣、鎮(zhèn)安縣,安康市旬陽縣、漢濱區(qū),在安康新區(qū)新設安康北高速鐵路站,預留向重慶方向延伸的條件,縱貫3市6區(qū)縣,線路全長170.365 km,其中西安市境內32.162 km、商洛市境內82.253 km、安康市境內54.950 km。全線共分布西安東、引鎮(zhèn)、秦楚古道、柞水西、鎮(zhèn)安西、小河西、安康北7處車站[1]。根據(jù)運量預測,西康高速鐵路客流密度近期(2030年) 1 829萬人公里/ km、遠期(2040年)2 322萬人公里/ km,開行動車組列車近期80對/d、遠期105對/d[2]。西康高速鐵路線路走向示意圖如圖1所示。
圖1 西康高速鐵路線路走向示意圖Fig.1 Xi’an-Ankang high-speed railway alignment
西康高速鐵路主要通過渭河盆地、秦嶺山地、安康盆地三大地貌單元。①渭河盆地:海拔高程350 ~ 700 m。線路走行于浐河、庫峪河兩岸的一、二級階地,地形平坦,地勢開闊。浐河至大峪口段通過少陵塬及山前洪積扇,少陵塬塬面平坦開闊,山前洪積扇地形起伏較大。沿線村莊星羅棋布,交通便利。②秦嶺山地:海拔高程500 ~ 2400 m,相對高差300 ~ 820 m,屬中山區(qū)。秦嶺山脈在渭河沖積平原南緣拔地而起,是長江、黃河兩大水系的分水嶺,溝谷十分發(fā)育,山巒起伏,溝壑縱橫,植被茂密,人煙稀少,交通不便。③安康盆地:沖積平原區(qū),海拔高程260 ~ 400 m,線路走行于月河、漢江一、二級階地上,地形相對平坦[3]。
結合沿線地貌特征,西康高速鐵路全線地形總體走勢呈現(xiàn)中間高兩端低的格局。翻越秦嶺段山勢陡峻,支溝短淺無展線條件,需要采用大坡度抬坡適應地形,以縮短越嶺隧道長度;秦嶺南岸支溝發(fā)育,溝長坡緩,線路坡度基本不受控制,以設置合理工程為主。西康高速鐵路線路縱斷面示意圖如圖2所示。
最大坡度是高速鐵路重要技術標準之一,對線路的走向、長度、工程投資、運營費用、運輸質量、輸送能力等均具有較大影響,尤其對于山高溝深的復雜地形,選擇經(jīng)濟合理的坡度方案更為重要。因此,主要結合線路所經(jīng)沿線地形、地質條件,綜合分析工程投資、運輸質量、運營費用、運輸能力等影響因素,對新建包海通道西康高速鐵路最大坡度方案進行研究。
圖2 西康高速鐵路線路縱斷面示意圖Fig.2 Profile of Xi’an-Ankang high-speed railway
目前秦嶺地區(qū)分布的既有線主要有寶成鐵路(寶雞東—成都)、西康鐵路(新豐鎮(zhèn)—安康東)、寧西鐵路(新豐鎮(zhèn)—合肥東)及西成高速鐵路(西安北—成都東),規(guī)劃建設的有西武高速鐵路(西安東—武漢)[4]。相關鐵路翻越秦嶺最大坡度及相關技術指標如表1所示。
表1 相關鐵路翻越秦嶺最大坡度及相關技術指標Tab.1 Ruling gradients and relevant technical indicators of relevant railway crossing Qinling mountains
《高速鐵路設計規(guī)范》規(guī)定:“區(qū)間正線的最大坡度不宜大于20‰,困難條件下經(jīng)技術經(jīng)濟比較后不應大于30‰。”[5]區(qū)域路網(wǎng)內大西高速鐵路(大同—西安北)最大坡度一般20‰、局部30‰,鄭西高速鐵路(鄭州東—西安北)、西寶高速鐵路(西安北—寶雞南)最大坡度20‰,銀西高速鐵路(銀川—西安北)、西成高速鐵路、西延高速鐵路(西安東—延安)、西武高速鐵路最大坡度一般20‰、局部25‰。
參考相關鐵路越秦嶺最大坡度及相關技術指標及《高速鐵路設計規(guī)范》,結合沿線地形條件,西康高速鐵路柞水至安康段線路基本與既有西康鐵路平行布線,西康鐵路采用13‰的坡度與地形相適應,高速鐵路在該段采用20‰的坡度亦能適應地形,僅考慮部分工程設置的合理性,局部采用25‰的坡度。西康高速鐵路西安至柞水越嶺段落最大自然縱坡達35‰,大坡度可以縮短隧道長度,降低橋梁高度,有效節(jié)省工程投資,但增加運營成本,降低運輸能力和線路能力,因而對西安至柞水越嶺段研究20‰,25‰,30‰ 3個最大坡度方案。西安至柞水坡度方案構成示意圖如圖3所示。
2.2.1 工程經(jīng)濟性分析
20‰坡度方案考慮工程的合理性,線路展長1.75 km,主越嶺隧道長20.74 km,工程投資增加較大。25‰坡度方案,線路基本順直,主越嶺隧道長15.88 km,嶺前最大橋高70 m。30‰坡度方案為縮短越嶺隧道長度,選擇在溝口上游處進洞,雖然越嶺主隧道縮短1.11 km,但大峪河段河床縱坡達到10%,隧道進口標高抬高110 m,嶺前橋梁高達105 m,相比25‰坡度方案節(jié)省工程有限。西安至柞水坡度方案工程經(jīng)濟對照如表2所示。
線路所經(jīng)地形山高谷深,地勢陡峻,采用25‰的坡度方案能較好適應地形,并且能有效縮短隧道長度、降低橋梁高度[6],經(jīng)比較分析,25‰方案較20‰方案縮短線路1.75 km,工程投資節(jié)省5.01億元,節(jié)省效果明顯,30‰方案較25‰方案線路長度縮短0.48 km,相差不大,越嶺隧道長度和橋梁高度均沒有明顯改善,投資僅節(jié)約0.55億元,工程投資相當。
2.2.2 運輸質量、運營能耗適應性分析
因動車組爬坡能力強,在克服高程障礙相差不大的情況下,不同坡度方案運輸質量、能耗相差不大。針對不同坡度方案的線路長度、坡度分布情況,通過模擬牽引計算分析[7],采用CRH380型動車組,8輛編組,對各方案運行時分、技術速度及運營能耗指標進行分析,不同坡度方案運輸質量及運營能耗比較如表3所示。
圖3 西安至柞水坡度方案構成示意圖Fig.3 Gradient of Xi’an to Zhashui section
表2 西安至柞水坡度方案工程經(jīng)濟對照表Tab.2 Contrast of engineering economyof gradient schemesof Xi’an to Zhashui section
不同坡度方案線路長度相當,運輸質量、列車運營能耗相差較小。
2.2.3 運輸能力適應性分析
根據(jù)高速鐵路現(xiàn)狀技術裝備(動車組、車載等)及實際運營情況,動車組在不同坡度方案,尤其在持續(xù)長大下坡段落制動距離、追蹤間隔影響明顯,導致運輸能力差別較大[8]。高速鐵路列車區(qū)間追蹤間隔可表示為
式中:l列為列車長度,按16輛編組,取420 m;l分區(qū)為分區(qū)長度,m;l防為列車防護距離,取110 m;l制為列車制動距離,m;t附為附加運行時分,按15 s考慮;V運為列車運行速度,km/h。
表3 不同坡度方案運輸質量及運營能耗比較Tab.3 Comparison of transportation quality and operation energy consumption of different gradientschemes
通過理論計算,在-20‰的坡度上,運行速度由305 km/h降至0 km/h,制動距離為17 083 m、追蹤間隔為4.5 min;運行速度由205 km/h降至0 km/h,制動距離為11 237 m、追蹤間隔3.6 min。在-25‰的坡度上,運行速度由305 km/h降至0 km/h,制動距離為23 994 m、追蹤間隔為5.9 min;運行速度由205 km/h降至0 km/h,制動距離為14 609 m、追蹤間隔為4.5 min。在-30‰的坡度上,運行速度由305 km/h降至0 km/h,制動距離為37 879 m、追蹤間隔為9.1 min;運行速度由205 km/h降至0 km/h,制動距離為21 331 m、追蹤間隔為6.1 min。
由不同坡度方案下列車制動距離及追蹤間隔的計算結果可見,持續(xù)長大下坡地段,25‰方案、30‰方案較20‰方案制動距離增幅較大,最小追蹤間隔同步增加,對線路能力有較大影響。高速鐵路20‰以上的持續(xù)長大坡段應慎用,需經(jīng)技術經(jīng)濟比選后采用,在工程投資相差不大時,應盡量選擇較小坡度,以便為運營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
綜合以上分析,采用25‰坡度方案,符合相關規(guī)范要求,與相鄰高速鐵路標準相統(tǒng)一,路網(wǎng)匹配性好;能適應沿線地形條件,節(jié)省工程投資明顯,經(jīng)濟性較好;線路能力可滿足運輸需求,而且能保證較好的運輸質量。因此,西康高速鐵路最大坡度應采用25‰。
新建包海通道西安至安康高速鐵路最大坡度方案的確定,為主要技術標準、線路走向、工程投資的確定奠定了堅實的技術支撐,為沿線居民出行及地方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對中長期高速鐵路網(wǎng)規(guī)劃及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具有重要的推動意義。西康高速鐵路采用的25‰最大坡度方案與地形適應強、工程經(jīng)濟性好,符合路網(wǎng)規(guī)劃,滿足運輸需求,保證運輸安全,同時為高速鐵路在翻越秦嶺地段及復雜山區(qū)最大坡度選擇上提供研究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