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巨廣 吳仕統(tǒng)
(合肥工業(yè)大學,合肥 230009)
主題詞:永磁同步電機 諧波電壓注入 電流諧波抑制 前饋控制 多同步旋轉坐標系
永磁同步電機(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是新能源汽車驅動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1]。在PMSM實際運行過程中,扭矩輸出質量是衡量電機性能的重要指標之一。功率器件存在死區(qū)效應及導通壓降等使三相電流產生高次時間諧波;電機齒槽不對稱、鐵心磁飽等引起氣隙磁場畸變產生空間諧波[2]。這些電流脈動使電機輸出扭矩平滑度下降[3],對定子繞組和鐵芯的損耗增大[4]。
國內外學者針對這兩種諧波開展了大量研究。對于時間諧波:文獻[5]、文獻[6]基于PMSM定子電壓模型,通過計算諧波電壓分量抵消相電流中高次諧波,但電壓模型主要針對隱極電動機,對于凸極電動機并不適用;文獻[7]、文獻[8]在電流控制環(huán)上并聯(lián)諧振控制器達到抑制電流畸變的效果,但易造成不同頻率諧波之間相互干擾且可能增大其他頻率諧波量;由于d、q軸變量之間存在耦合,文獻[9]采用自動搜索算法進行交叉搜索實現(xiàn)解耦,并實現(xiàn)對d-q軸電壓的前饋補償;文獻[10]利用坐標變換原理得到d-q軸變量分離計算公式進行前饋控制;文獻[11]根據測試信號和測量的速度諧波實現(xiàn)最佳諧波電流設計,以實現(xiàn)轉矩脈動最小化;文獻[12]應用遺傳算法優(yōu)化定子諧波電流幅度和相位角,以減小峰值轉矩波動。
針對三相電流畸變引起電機扭矩輸出脈動的問題,本文提出一種電流環(huán)并聯(lián)前饋電壓的控制策略,前饋控制能夠提高系統(tǒng)動態(tài)響應速度并有效防止超調。針對時間諧波,如負序5次、正序7次諧波[10],利用n次坐標系下n次諧波分量為直流量,進行諧波電流提取、坐標變換并通過上述控制策略將諧波電壓補償量注入電機控制系統(tǒng),以期達到抑制諧波電流的目的。
永磁同步電機各變量間強耦合性使控制系統(tǒng)較為復雜,但Park、Clark變換能使電感矩陣和PMSM數(shù)學模型得到極大簡化。
為提取高次諧波電流,將1次d1-q1軸旋轉坐標系變換到k次dk-qk軸旋轉坐標系,由于5次諧波電流為負序,7次諧波電流為正序,所以坐標系旋轉方向不同。dk-qk軸旋轉坐標系下k次負序諧波電流如圖1所示。
圖1 k次負序dk-qk軸旋轉坐標系
結合圖1及Park變換推導出兩相靜止坐標系變換到k次dk-qk軸坐標變換矩陣為:
式中,θ為電機轉子位置。
根據反Park變換矩陣推導出1次d-q軸坐標系變換到k次dk-qk軸坐標系變換矩陣為:
坐標系變換到5次、11次時,坐標系旋轉方向和d1-q1軸旋轉坐標系旋轉方向相反,所以式(2)中k取負數(shù)。進行反高次坐標變換時只需將式(2)取逆可得k次dk-qk軸坐標系變換到1次d-q軸坐標系變換矩陣為:
d1-q1軸坐標系下定子電壓方程為[13]:
式中,R1為定子電阻;p為微分算子;ω為電角速度;φd和φq分別為d軸、q軸磁鏈;ud和uq分別為d軸、q軸電壓;id和iq分別為d軸、q軸電流。
令k=-5,代入式(3)并在兩邊對t求導可得:
永磁體磁鏈φf包含φf5和φf7,即5次、7次諧波磁鏈,在電機高速穩(wěn)定運行過程中可忽略不計。對φd和φq求導后結合式(6)代入式(4),則5次電壓諧波d1-q1軸分量表示為:
式中,Ld、Lq分別為d軸和q軸電感。
同理,7次電壓諧波d1-q1軸分量表示為:
將式(7)和式(8)相加可得:
PI控制器能較好地對直流量進行追蹤和調節(jié),令式(2)中k分別取為-5和7,將id和iq轉換到相應高次旋轉坐標系下,同時令式(2)中k=-5,并左乘式(9),電壓分量變換到5次坐標系下,提取其中與θ無關的直流量得:
同理,令式(2)中k=7,提取其中與θ無關的直流量得:
由式(10)和式(11)可知,隱極電動機5次和7次諧波電壓之間無耦合性,而凸極率ρ>1的凸極電動機5次和7次諧波電壓之間具有較強耦合性。
傳統(tǒng)電機矢量控制系統(tǒng)建立在1次d-q軸旋轉坐標系下,5次諧波電流提取過程如圖2所示。圖中,n為當前電機轉速。
圖2 5次諧波電流提取
利用式(2)將5次諧波電流變換為直流量,通過低通濾波器完成提取。同理可得7次諧波電流。
多數(shù)文獻中低通濾波器截止頻率恒定,本文采用一種基于電機實時轉速的變截止頻率二階低通濾波算法,其遞推差分方程為:
式中,x(n)、y(n)分別為當前輸入變量和輸出變量;tg=tan(πfc/10 000);fc=vP/(60m)為截止頻率;v為電機轉速;P為極對數(shù);m為待定系數(shù),可以通過多次嘗試仿真得到,一般取m=50。
文獻[5]和文獻[10]為提高系統(tǒng)死區(qū)效應靈敏度,采用主動諧波電流注入方式將5次、7次諧波電流經坐標變換后引入電機電流環(huán),但其在實際使用中易引起較大扭矩脈動,低通濾波不徹底極易導致諧波電流注入不準確,引起更大的諧波分量,且文獻[5]電壓模型不適用于凸極電動機,所以在高速階段PI控制器無法保證諧波電流注入的準確性。其次,主動諧波電流注入需要進行多次坐標變換,但數(shù)字信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對電流采樣時刻和讀取旋轉編碼器輸出位置信息的時刻不一致,存在延遲時間Δt,使坐標變換過程的重要參數(shù)θ不準確,所以應盡量減少坐標變換次數(shù)。
本文的控制策略以諧波電壓前饋控制為基礎,并聯(lián)5次、7次諧波電流環(huán),既能提高系統(tǒng)靈敏度,又能避免上述問題,如圖3所示。諧波補償電壓計算模塊利用式(10)得到5次諧波電壓d、q軸補償量,并聯(lián)2個PI控制器,以為控制目標,將電流環(huán)控制輸出結合前饋電壓補償量得到5次諧波電壓。前饋控制在保證諧波電壓注入準確性的同時提高系統(tǒng)響應速度。同理,可以得到7次諧波電壓。
圖3 5次諧波電壓控制
圖4 5次、7次諧波電壓坐標變換
綜上所述,本文提出的控制策略在傳統(tǒng)電機矢量控制系統(tǒng)基礎上增加抑制相電流畸變的諧波電壓注入模塊,并基于最大轉矩/電流曲線(Maximum Torque Per Ampere,MTPA)進行弱磁控制,最后將諧波電壓ud_fc和uq_fc注入相應的d、q軸,完成整個諧波電壓注入系統(tǒng)的構建,如圖5所示。
為驗證控制策略有效性,搭建了MATLAB/Simulink模型,通過設定逆變器死區(qū)時間和功率器件導通壓降產生高次諧波電流。選用凸極式永磁同步電機,其參數(shù)如表1所示。
在扭矩50 N·m,轉速1 500 r/min工況下,加入諧波電壓注入算法前、后U相仿真電流波形以及5次、7次d、q軸旋轉坐標系下相對應的電流對比如圖6、圖7所示,諧波幅值抑制效果對比如表2所示。
圖5 諧波電壓注入控制系統(tǒng)
表1 永磁同步電機及逆變器仿真參數(shù)
圖6 U相電流仿真對比
對比圖6a、圖6b可知,加入諧波電壓注入算法后,電流波形畸變改善明顯,趨于理想正弦波形。
將U相電流進行快速傅里葉變換得到電流頻譜。加入算法后總諧波失真率(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THD)由8.72%降低至2.49%。其中11、13次諧波幅值可能會略有增大是由于d、q軸坐標系下12次諧波相位偏差較大,導致整個閉環(huán)控制系統(tǒng)不準確,但不影響整體諧波抑制效果。
圖7 5次、7次d、q軸電流對比
表2 U相電流諧波抑制效果對比 %
為進一步驗證算法的抑制效果,分析不同轉速、扭矩下U相電流5次諧波幅值減小比例,結果如圖8所示。由圖8可知,3 000 r/min以內諧波幅值減小比例在95%左右,但諧波幅值抑制效果隨電機轉速提高逐漸變差,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受到逆變器開關頻率限制,另一方面在于電機在高速階段諧波產生量較低。
圖8 5次諧波電流抑制效果變化趨勢
為進一步驗證算法有效性,搭建如圖9所示的試驗平臺,PMSM及逆變器參數(shù)如表3所示。
圖9 試驗平臺
表3 永磁同步電機及逆變器試驗參數(shù)
轉速1 000 r/min、輕載工況下,加入算法前、后U相電流波形如圖10所示,諧波抑制效果對比如表4所示。由圖10可知,加入算法后U相電流波形更接近正弦,畸變程度下降。由表4可知,THD從11.88%降低至3.28%。因電機三相不對稱產生3次諧波,文獻[6]也指出電機本體氣隙磁場嚴重畸變會產生2次、4次諧波。
圖10 試驗U相電流波形對比
表4 試驗U相電流諧波抑制效果對比 %
為提高永磁同步電機相電流正弦度,改善轉矩輸出品質,本文提出諧波電壓注入方法抑制相電流中5次、7次諧波。建立高次旋轉坐標系下適用于隱極、凸極式永磁同步電機電壓模型,采用實變截止頻率二階低通濾波算法進行諧波電流提取,以前饋電壓控制為基礎并聯(lián)d、q軸電流作為電流環(huán)控制對象,將諧波電壓注入電機控制系統(tǒng),仿真和試驗結果表明,該算法能夠大幅降低相電流諧波分量,減少高次諧波對電機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