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昕 武國忠
俗語說:“十女九寒”。女人最怕的就是濕寒。本期,武國忠醫(yī)師為您介紹一些“暖”知識,讓寒濕不再興風作浪。
寒濕體質最適合艾灸
●本刊記者:寒濕體質是萬病之源。女性寒濕重了身體會有什么樣的表現(xiàn)呢?
【武國忠】大致會有這些特征:人發(fā)困、身體發(fā)沉、沒精神;四肢發(fā)涼、臉色灰暗、發(fā)青、發(fā)紫;各種皮膚病多發(fā),極易被各種細菌、病毒感染;各種炎癥、潰瘍長期不愈;易長囊腫、長腫瘤等。出現(xiàn)了上述狀況的女性,切莫大意,除了日常的保暖以外,需要采取應對措施。
●本刊記者:那有什么祛寒濕最快速的方法嗎?
【武國忠】女人的病比男人復雜得多,藥王孫思邈說,很多醫(yī)生寧治十個男人,也不愿意治一個女人,但是用艾灸溫灸治療婦科病,感覺就不是太復雜了。只要堅持得好,艾灸溫灸能治好很多婦科病。艾灸對女人寒濕特適合。艾灸溫灸能補元陽、散寒祛濕,用艾灸把體內的氣象變得陽光明媚,冰雪就會消融、一切陰霾就會消散、經絡通暢。
從調理脾胃入手,長灸三大穴位
●本刊記者:那需要艾灸哪些穴位呢?
【武國忠】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健旺,化源充足,臟腑功能才能強盛。應對濕寒體質,可以從調理脾胃著手,長灸以下幾個穴位:
1.中脘穴。位于人體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此穴是胃經募穴,八會穴之腑會,手太陽、少陽、足陽明、任脈之會。消化系統(tǒng)疾病,如腹脹、腹瀉、腹痛、腹鳴、吞酸、嘔吐等都可以按摩艾灸此穴,此外,對一般胃病、食欲不振、目眩、耳鳴、青春痘、精力不濟、神經衰弱也很有效。
2.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此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艾灸該穴位,可治療胃痛、腹痛、腹瀉等消化系統(tǒng)疾病,對治療高血壓、貧血、虛弱、下肢癱瘓、膝關節(jié)疾病等也有作用。
3.脾腧穴。位于人體的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兩指寬處?!捌ⅰ?,脾臟也。“腧”,輸也。此穴名意指脾臟的濕熱之氣由此外輸膀胱經,是足太陽膀胱經中的穴位。灸此穴有利濕升清、健脾和胃、益氣壯陽等功效,像脘腹脹痛、消化不良、貧血、月經不調、腎炎也可以常按摩、艾灸此穴。
●本刊記者:非常感謝您的講解,我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