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
摘要目的:分析采用艾司西酞普蘭治療焦慮癥與抑郁癥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焦慮癥和(或)抑郁癥患者114例,隨機分為兩組,各57例。對照組采用帕羅西汀治療,試驗組采用艾司西酞普蘭治療。對比兩組臨床療效。結果: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HAMA評分與HAMD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不良反應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焦慮癥和(或)抑郁癥悲者采用艾司西酞普蘭治療效果理想,且用藥安全可靠,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焦慮癥;抑郁癥;艾司西酞普蘭
在社會與經(jīng)濟不斷發(fā)展的背景下,人們受到的生活與工作壓力不斷增加,導致焦慮癥、抑郁癥患者的數(shù)量不斷增加,為此必須做好臨床治療工作。而艾司西酞普蘭作為新型的抗抑郁藥物,其臨床價值已經(jīng)在臨床中得到驗證,且有研究表明其對焦慮癥患者也有較好的療效,不良反應少,故可認為對焦慮、抑郁癥患者采用該藥物治療是可行的"。為驗證艾司西酞普蘭治療焦慮癥與抑郁癥的臨床效果,本次研究以114例焦慮、抑郁癥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比分析了采用帕羅西汀與艾司西酞普蘭治療的臨床效果,結果顯示艾司西酞普蘭療效更為理想,現(xiàn)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焦慮癥和(或)抑郁癥患者114例,隨機分為兩組,各57例。對照組男31例,女26例;年齡26~58歲,平均(39.4±7.2)歲;病程0.5~2年,平均(1.0±0.3)年。試驗組男32例,女25例;年齡25~57歲,平均(39.3±7.6)歲;病程0.4~2.5年,平均(1.1±0.3)年。兩組基礎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患者均經(jīng)臨床檢驗確診為焦慮癥和(或)抑郁癥,符合藥物適應證,且近期未使用抗抑郁藥;排除特殊生理時期或合并其他重大臟器疾病與藥物禁忌證患者。
方法:①對照組采用帕羅西汀治療:每天早餐前單次口服,初始每天劑量為10mg,用藥3d后,可增加10mg,而后結合患者病情調整劑量,最好用藥劑量為40mg/d。②試驗組采用艾司西酞普蘭治療:給藥方式為口服,初始每天劑量為5mg,次日結合患者病情,可增加5~15mg,劑量最高為20mg/d。
觀察指標:(1)對比兩組臨床療效,以焦慮(HAMA)與抑郁(HAMD)評分評價:①痊愈:患者分值減少>75%;②顯效:分值減少50%~75%;③有效:分值減少25%~49%;④無效:減少<25%??傆行蕿槿省@效率與有效率之和網(wǎng)。(2)對比兩組HAMA和HAMD評分,分別采用漢密爾頓焦慮與抑郁量表進行評價,分值越高代表抑郁情況越嚴重。(3)對比兩組用藥不良反應。
統(tǒng)計學方法:數(shù)據(jù)運用Excel處理,采用SPSS21.0軟件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采用x*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
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干預前焦慮與抑郁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試驗組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不良反應包括惡心3例,嘔吐1例,頭暈2例,發(fā)生率為10.53%(6/57);對照組不良反應包括惡心2例,嘔吐2例,瘙癢3例,發(fā)生率為12.28%(7/57),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x°=0.1515,P=0.6971),且未見呼吸抑制、胃腸道出血等嚴重不良反應。
討論
焦慮癥有急性與慢性之分,急性焦慮即為驚恐障礙,常由于特定環(huán)境或因素激發(fā),容易誤診;而慢性焦慮即為廣泛性焦慮,表現(xiàn)為緊張、不安、心悸、尿頻等,多采用安定類藥物治療,療效理想,但藥物的半衰期較短,不可長時間應用,否則容易成癮凹。而抑郁癥也被稱為抑郁障礙,多由于患者長時間存在負性情緒而引發(fā),未得到及時干預的情況下,可能出現(xiàn)麻木、幻覺或妄想,發(fā)病時間持續(xù)較長,普遍>14d,部分可自行緩解,影響因素較多,包括社會、心理、生理以及遺傳因素等。焦慮癥與抑郁癥患者常存在5-羥色胺受體下降的現(xiàn)象,故在臨床治療上普遍采用5-羥色胺受體治療方案,雖然有一定療效,但不良反應顯著。艾司西酞普蘭屬于新型高選擇性SSRIs藥物,其常用于抑郁癥的治療,能夠增強5-羥色胺受體的作用,其治療抑郁癥的價值已經(jīng)被臨床證實。另外也有研究表明該藥物在治療焦慮癥上也有一定的效果。根據(jù)動物實驗,該藥物可有選擇性地實現(xiàn)對5-羥色胺再攝取的抑制,效果理想,也會相應增加神經(jīng)突觸之中的5-羥色胺濃度,故治療焦慮與抑郁有明顯效果。另外,在大鼠背縫神經(jīng)實驗中,通過對艾司西酞普蘭與西酞普蘭作用的對比研究也得出,艾司西酞普蘭的活性更強,故可認為其臨床應用效果更為理想'。
綜上所述,對焦慮癥與抑郁癥患者采用艾司西酞普蘭治療效果理想,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焦慮與抑郁癥狀,且用藥安全可靠,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王曉青.陳偉青.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治療抑郁癥伴發(fā)焦慮癥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6(4):598-602.
[2]彭妍,湯懷,代光明,等.焦慮癥、抑郁癥采用艾司西酞普蘭治療的效果觀察[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6,14(7):132-134.
[3]王毅剛艾司西酞普蘭治療焦慮癥和抑郁癥的療效觀察[J].中國處方藥,2016,14(7):44-45.
[4]李穎,苗培棟,徐洪常.艾司西酞普蘭治療焦慮癥和抑郁癥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7,11(3):93-94.
[5]朱敏.艾司西酞普蘭治療焦慮癥和抑郁癥的效果觀察[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6,32(30):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