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瀟灑
(河南省平頂山市解放軍第九八九中心醫(yī)院,河南 平頂山467000)
前置胎盤屬于妊娠期間常見并發(fā)癥之一,主要指妊娠28周后胎盤依附于子宮下段,胎盤下緣甚至到達或遮蓋宮頸內口,其位置明顯低于胎先露部。由于近年臨床廣泛應用人工流產及剖宮產術,導致前置胎盤的發(fā)生率逐年升高,已成為妊娠晚期出血的主要影響因素[1],盡早評估孕婦胎盤位置情況,有利于醫(yī)師選擇適合的分娩方式,保障母嬰安全。隨著對超聲技術的研究逐漸深入,臨床認為經腹壁與經會陰超聲聯(lián)合診斷前置胎盤效果顯著,可提高檢出率,為患者預后提供保障[2-3]。本文探討了產前經腹壁、經會陰超聲檢查在前置胎盤中的診斷意義,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平頂山市解放軍第九八九中心醫(yī)院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02例孕晚期孕婦,年齡21~35歲,平均(30.25±1.13)歲;孕周32~40周,平均(36.82±0.25)周;孕次1~4次,平均(2.54±0.16)次;初產婦73例,經產婦29例。均經手術病理確診為前置胎盤,其中完全型前置胎盤21例,部分型前置胎盤34例,邊緣型前置胎盤17例,低置胎盤30例。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1.2 納入標準 患者意識正常,自愿加入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臨床資料齊全。
1.3 排除標準 合并惡性腫瘤者;伴有嚴重并發(fā)癥者;伴有精神疾病者;文盲或溝通障礙者。
2.1 經腹壁超聲檢查 囑咐孕婦檢查前飲水憋尿,保證膀胱適度充盈,協(xié)助其平躺于檢查床;采用GE-E8超聲診斷儀器,選擇C5-1扇形探頭,于患者恥骨聯(lián)合上端放置探頭,選擇正中矢狀切面進行經腹部超聲檢查。
2.2 經會陰超聲檢查 囑咐孕婦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常規(guī)消毒外陰部位,將耦合劑涂抹于會陰探頭,同時套上無菌避孕套,保證探頭呈現(xiàn)矢狀掃查切面放置于會陰內,使宮頸口與周邊宮壁完全暴露,進行多角度探查,仔細觀察胎盤與宮頸內口情況。
3.1 觀察指標 觀察胎盤下緣與宮頸內口情況。若子宮頸內口完全被胎盤覆蓋為完全型前置胎盤;胎盤下端至子宮頸內口邊緣,子宮頸內口被胎盤少量遮蓋,并未超出內口,延伸至對側壁為部分型前置胎盤;胎盤下端與宮頸內口相距<20 mm,宮頸口并未被遮蓋為邊緣型前置胎盤;胎盤下端與宮頸內口相距>20 mm,且宮頸口并未被遮蓋為低置胎盤[4]。
3.2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例(%)] 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3 結果 經腹壁聯(lián)合經會陰超聲診斷的準確率為100.00%,明顯高于經腹壁超聲診斷的65.69%、經會陰超聲診斷的83.33%,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102例孕晚期孕婦經腹壁超聲、經會陰超聲及聯(lián)合檢測診斷的準確性比較[例(%)]
妊娠期間由于胎盤占據(jù)子宮壁較大面積,可能會遮蓋宮頸內口,臨床將此種狀態(tài)稱作胎盤前置。隨著妊娠周期的變化,子宮體下端隨之延伸,其中部分前置胎盤狀態(tài)可能移動為正常狀態(tài)胎盤,但部分患者妊娠28周后胎盤仍然依附于子宮下端,甚至覆蓋宮頸內口,較胎先露位置低。目前臨床關于該病的發(fā)生機制尚無明確定論,多數(shù)認為可能與多次妊娠、流產、刮宮及剖宮產有關。另外受精卵達到子宮腔時,滋養(yǎng)層發(fā)育遲緩,尚未發(fā)育到能夠著床的階段,從而移動至子宮下端也是前置胎盤發(fā)生的因素之一[5-6]。若未及時發(fā)現(xiàn),可能給孕婦帶來嚴重影響,因此選擇合適的檢查方式,及時診斷成為關鍵。
既往臨床多采取超聲方式進行檢查,其中經腹壁與經會陰超聲廣泛應用于臨床。經腹壁超聲具有操作簡便、可重復、視野廣等優(yōu)點,能夠觀察到宮頸內口與前壁胎盤情況,但需要在膀胱充盈的狀態(tài)下進行診斷,而孕晚期患者超聲檢查中后壁胎盤的可視性較差,加上胎先露遮擋,宮頸內口周邊絨毛下血腫或剖宮產史均對診斷結果產生影響,直接降低前置胎盤的診斷準確性[7-8]。經會陰超聲可清晰顯示宮頸、陰道、膀胱、直腸壁及子宮下段的具體情況,檢查過程中無需憋尿充盈膀胱,有效避免了影響經腹壁超聲結果的相關因素,提高診斷準確性[9]。本研究結果顯示,102例孕婦經聯(lián)合超聲檢查的診斷準確率為100.00%,明顯高于經腹壁超聲檢查的65.69%及經會陰超聲檢查的83.33%,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經腹部與經會陰超聲聯(lián)合檢查可觀察到胎盤全貌,診斷的準確率更高。
綜上所述,產前經腹壁聯(lián)合經會陰超聲應用于前置胎盤的診斷準確率較高,有助于醫(yī)師制訂合適的治療方案,為孕婦及胎兒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