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欠剛 王良蘭 楊曉麗
摘要 目的:分析新生兒肺出血臨床診治研究情況。方法:收治新生兒肺出血患兒65例,對其開展相關診治與治療,分析結果。結果:接受機械通氣治療52例,痊愈33例,治愈率63.46%。進行一般治療/放棄治療13例。其中,受試者因未取得有效治療8例,全部死亡。結論:對于新生兒肺出血疾病,醫(yī)務人員應當對其在第一時間開展行之有效的診斷和治療。首先應當明確疾病的發(fā)生機制,分析高發(fā)群體,同時開展行之有效的預防方式。在對患者開展治療過程中,要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合理使用機械通氣,以全面實現患兒感染防控。
關鍵詞 新生兒;肺部出血;診斷;治療
新生兒肺出血為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室最為嚴重的疾病之一,該疾病有著進展迅速、病情發(fā)展快的特征。機械通氣法為治療新生兒肺出血的關鍵所在[1]。在以往,新生兒肺出血病死率高達50% -80%。同時,肺出血患者出現支氣管肺發(fā)育不良、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等疾病的概率也明顯比常規(guī)群體更高。為了實現對患者的有效治療,降低死亡率[2]。對于新生兒肺出血患者,應當做到盡早發(fā)現、盡早診斷、盡早治療。結合實際情況,2009年1月-2017年1月收治新生兒肺出血患者65例,并對其開展了針對性治療,現將具體結果匯報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09年1月-2017年1月收治新生兒肺出血患者65例,經診斷以及相關檢查確診,且符合原衛(wèi)計委頒布的關于該疾病的臨床診斷標準。其中男35例,女30例;胎齡(36.26±3.14)周;出生體重(2.44±0.14)kg;發(fā)病日齡(4.63±1.15)d;1 min Apgar評分(7.20±2.44)分;早產兒88 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9年第35卷第9期39例,足月兒26例。入選對象:①符合新生兒肺出血診斷標準。存在引起肺出血的危險因素,進而導致臨床癥狀突然加重,如面色灰白、反應遲鈍、呼吸抑制突然加重,或者不規(guī)則性呼吸困難,肺部突發(fā)性出現密集性濕噦音或者和以往相比突然增加。氣管插管以及口鼻腔中血性液體涌出,經胸部X線檢查證實受試者肺部透亮度下降。發(fā)生斑片樣密度增高,甚至出現“白肺”現象?;蛘咄ㄟ^B超檢查,證實存在碎片征、肺實樣改變合并支氣管充氣征、肺不張、胸膜線異常以及胸腔積液等等[3]。②臨床資料完整。排除對象:消化道出血者、嚴重先天性心臟病者、氣管插管損傷者、遺傳代謝性疾病者、住院時間< 24 h死亡者、病例資料不全者以及住院日齡>28d者。
治療方法:(l)原發(fā)性疾病:對于導致患者肺出血的原發(fā)性疾病加以治療,能夠實現痊愈。(2)肺出血:①常規(guī)化治療:對患兒實現保暖,并提供氧氣支持。目的在于保證呼吸道暢通,選擇合理抗生素對患兒進行治療,以防止感染現象出現。結合受試者肺出血問題,新生兒氣管內使用立止血。同時加入腎上腺素,以便實現肺出血的快速止血。當取得有效止血結果之后,積極改善患者的微循環(huán),可使用酚妥拉明以及多巴胺用于強心,保證患兒的血液暢通、提升疾病恢復率。倘若患者由于肺出血而引起貧血現象發(fā)生,應當為受試者輸注新鮮血液,同時實現凝血因子與血容量的補充。②呼吸機支持:本試驗利用呼吸機SIMV模式,實現新生兒輔助通氣治療。聯合受試者的具體癥狀,對呼吸機參數加以選擇,調節(jié)氧氣吸人濃度0.6 - 0.8L,呼吸末正壓6 - 10 cmH2O,最大吸氣峰25 - 30 cmH20,呼吸次數35-45次,min,吸呼比1:1 - 1:1.5。氣體流量保證在8 - 12 Umim。在接收患者30 - 60 min內,對受試者開展血氣分析,其在使用機械通氣設備時,醫(yī)生可以針對患者肺出血詳情以及具體表現開展治療,并對呼吸機參數調整,如果發(fā)生異常應當及時確定是否撤出呼吸機。
結果
對受試者開展行之有效的治療方式。接受機械呼吸通氣治療者共52例,痊愈33例,治愈率63.46%。進行一般治療/放棄治療13例。在此其中,受試者未得到有效治療8例,全部死亡。
討論
新生兒肺出血為一種非均勻性肺部病變。就疾病的本質而言,其主要為出血性肺水腫。在患者的肺泡以及支氣管中充盈諸多血性液體,進而導致患者肺部順應性變差,氣道阻力加大,并且分布不均,二氧化碳潴留顯著嗍。所以說,在對新生兒肺出血患者開展治療時,應當防止低氧血癥以及酸中毒所造成的肺臟組織進一步損害。應當以降低肺血管滲出、擴張氣泡容積、保證呼吸道通暢性以及氣體有效交換率為基本的治療原則。
在本次試驗研究中能夠發(fā)現,新生兒肺出血一般出現在低體重兒以及早產兒。如果新生兒母親存在高危因素或者有感染現象時,新生兒罹患疾病的概率更高。究其原因,主要由于新生兒肝臟以及肺臟等組織發(fā)育尚未完全,繼而引起機體中血小板計數下降,引發(fā)分布寬度上升。在出現這一狀況后,臨床人員應當對新生兒開展嚴密監(jiān)護,在此同時實施行之有效的治療以及診斷措施。
診斷和治療新生兒肺出血為整個治療過程中的關鍵所在。第一時間對受試者開展呼吸支持。經過機械通氣,保證患者的呼吸道暢通,利用呼吸機以及氣管插管[5,6]。對患者開展行之有效的機械通氣,可以全面提升患者的搶救成功概率。如果新生兒發(fā)生血小板計數降低以及低氧血癥之后,并且血小板呈現出進行性下降現象,應當開展行之有效的治療方式加以處理。倘若患者沒有明顯緩解,必須實施機械通氣。依照病患的實際情況,動態(tài)性調節(jié)呼吸參數,以免參數過低,達不到治療效果。在使用呼吸機之后,必須對患者及時止血,同時預防感染現象發(fā)生??梢允褂帽N球蛋白或者抗生素來預防感染。值得說明的是,同時也要在患兒的氣管內使用立止血,經過靜脈注射腎上腺素,進而實現患者肺出血止血。
有文獻證實,對于新生兒肺出血患者,也應當第一時間糾正其凝血功能障礙現象。目的在于保證新生兒肺出血患者的止血效果。結合患者的原發(fā)性疾病,倘若為缺血缺氧性腦病以及肺部感染等,應采用針對性方法進行治療,以免對患者肺出血疾病的治療造成影響。
總而言之,對于新生兒肺出血疾病,醫(yī)務人員應當對其在第一時間開展行之有效的診斷和治療。明確疾病的發(fā)生機制,分析高發(fā)群體,同時開展行之有效的預防方式。在對患者開展治療過程中,要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合理使用機械通氣,以全面實現患兒感染防控。值得說明的是,醫(yī)護人員應當對患者開展行之有效的治療方式,解決原發(fā)性疾病問題,以此提升新生兒肺出血者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苗耐英,溫慧敏,梁紅彥.肺表面活性物質在新生兒肺出血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肺科雜志,2016,21(5):931-933.
[2]劉敬,付薇,王燕.新生兒肺出血的超聲診斷[J].中華兒科雜志,2017,55(1):46-49.
[3]包道成,蔡金蘭,卞洪亮,等.新生兒肺出血高危因素的臨床分析[J].江蘇醫(yī)藥,2017,(1):64-65.
[4]李妮芝.影響新生兒肺出血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分析[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6,5(11):1195-1197.
[5]符曉虹,軒妍,鐘麗花.高頻振蕩通氣聯合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新生兒肺出血的療效觀察[J].臨床肺科雜志,2018.(5).121-122.
[6]范潔,黑明燕,黃西林,等.一所地市級醫(yī)院NICU中新生兒肺出血的高危因素分析[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7,l9(3):346-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