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艷萍
(新蔡縣中醫(yī)院婦產科,河南 新蔡 463500)
近年來,孕產期深靜脈血栓(DVT)發(fā)病率越來越高,大部分為腓腸靜脈栓塞及下肢靜脈血栓,且孕晚期、剖宮產術后是該病發(fā)病率最高的期間,該病臨床癥狀多表現為患肢腫脹、疼痛,嚴重者使得患肢功能障礙,若急性發(fā)作時可引發(fā)肺栓塞而致死,嚴重影響著孕產婦的生命健康[1]。炎性因子與DVT有一定的聯系,其炎性細胞因子可以通過多個靶點引發(fā)DVT的發(fā)作,且對該病的進程發(fā)展有重要作用。為此,筆者對孕產期深靜脈血栓孕產婦予以常規(guī)抗凝聯合低分子肝素鈣治療,取得良好治療效果,報告如下。
選擇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新蔡縣中醫(yī)院收治的152例孕產期深靜脈血栓孕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均經MRI檢查確診為深靜脈血栓;排除凝血功能障礙者,合并嚴重器官疾病患者如心臟病、肝腎功能不全等;所有孕產婦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按隨機數字表法將152例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76例。對照組初產婦24例,經產婦52例;年齡21~35歲,平均(26.31±2.87)歲;孕周7~39周,平均(28.31±6.34)周。研究組初產婦27例,經產婦49例;年齡22~37歲,平均(27.37±2.31)歲;孕周5~40周,平均(28.34±6.17)周。2組孕產婦的產次、年齡及孕周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抗凝治療,如常規(guī)脫水,再予以維生素B1、B12等營養(yǎng)腦神經藥物,并指導其進行簡單的肢體功能康復訓練,如抬高患肢等。研究組在此基礎上聯合低分子肝素鈣(深圳賽保爾生物藥業(yè)有限公司)進行治療,主要在妊娠中、晚期及產褥期給藥;若孕產婦無出血傾向則根據孕產婦體質量給藥:體質量小于50 kg起始劑量為0.3 mL,體質量50~69 kg起始劑量為0.4 mL,體質量70 kg以上則為0.6 mL,均為皮下注射;若孕產婦有出血傾向應將給藥劑量適當調減,其血栓或出血高危者每次用量應為92~100 U·kg-1,2次·d-1,繼續(xù)持續(xù)治療10 d,再根據孕產婦治療恢復情況予以減量調整。
比較2組的臨床療效及治療后血清白細胞介素-1(IL-1)、白細胞介素-6(IL-6)及腫瘤壞死因子(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臨床療效通過觀察孕產婦患肢消腫、疼痛感及深靜脈壁管等情況進行評估;孕產婦患肢腫脹及疼痛消失且深靜脈壁管光滑,管徑恢復正常血液流動為顯效;孕產婦患肢腫脹及疼痛改善,深靜脈壁管有血流信號為有效;孕產婦患肢臨床癥狀及深靜脈壁管無改善甚至病情加重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孕產婦治療后患肢腫脹情況采用健肢與患肢的周徑差(D)表示,D=患肢周徑-健肢周徑,測量位置為膝關節(jié)上下15 cm,其周徑差小于2 cm為良好,大于2 cm 則為較差[2]。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90.79%比78.95%,χ2=4.15、P<0.05),見表1。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研究組治療后血清IL-1、IL-6及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組別nIL-1ρ/(ng·L-1)IL-6ρ/(ng·L-1)TNF-αρ/(μg·L-1)對照組760.61±0.11130.54±15.371.79±0.24研究組760.32±0.09*111.96±19.32*1.37±0.15*
*P<0.05與對照組相比。
治療后研究組D大腿、D小腿值分別為(1.52±1.21)、(1.25±0.21)cm,對照組分別為(2.34±1.24)、(1.32±0.38)cm,研究組D大腿、D小腿值均較對照組減少,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據相關報道[3-4],孕產婦在孕產期機體處于高凝狀態(tài),大部分孕產婦深靜脈血栓發(fā)作多在下肢,因妊娠期特殊生理過程,孕產婦長期處于臥床休息,其下肢活動時間少,肌肉較為松弛,使得靜脈動脈壁管血流緩慢;另外,下肢距離血液循環(huán)供血的心臟部位較遠,又因重力影響,心臟血流動力到達下肢部位的功能較為微弱。為此,孕產婦下肢極易出現深靜脈血栓癥狀。目前治療深靜脈血栓以一般處置為輔助,如制動、抬高患肢及穿彈力襪保護靜脈等,還加以溶栓抗凝藥物治療等,對于病情嚴重者還予以相應的手術治療。
低分子肝素鈣與普通肝素鈉的藥理作用相似,該藥物與普通的肝素抗血栓、血凝的活性相似;另外,還可有效地刺激內皮細胞,從而釋放出一種可抑制組織因子凝血途徑的物質及纖溶酶原活化物,且不影響血小板的正常功能,從而發(fā)揮預防凝血、溶血的作用。另一方面,該藥物不僅對血栓溶解有間接協(xié)同作用,且對已形成的深部靜脈血栓亦有同等療效,從而提高了孕產婦的治療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孕產婦予以抗凝聯合低分子肝素鈣治療后,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另外,2組孕產婦的健肢與患肢的周徑差值差異雖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研究組孕產婦健肢與患肢的周徑差低于對照組。
炎性因子與靜脈血栓有密切的關系,炎性細胞因子主要由于單核巨噬細胞、血管內皮細胞、成纖維細胞及淋巴細胞等免疫細胞構成,可激活機體大量的凝血因子,從而引發(fā)深靜脈血栓[5]。IL-1具有加速微血栓形成的作用,而IL-6可誘發(fā)FIB的產生,且TNF-α可使得血管內膜損傷,使得機體釋放大量的血小板活化因子,導致孕產婦凝血功能異常,從而形成深靜脈血栓。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后血清IL-1、IL-6及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抗凝聯合低分子肝素鈣治療孕產期深靜脈血栓可有效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抑制機體炎性反應,從而達到預防、治療孕產婦深靜脈血栓的目的。
綜上所述,對孕產期深靜脈血栓孕產婦予以常規(guī)抗凝聯合低分子肝素鈣治療,可改善孕產婦炎性因子水平,降低炎性反應,以促使孕產婦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