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前322年),古希臘人,古希臘哲學和自然科學的集大成者,世界古代史上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他編著的《氣象匯論》是世界上首部研究大氣科學的著作。
公元前384年,亞里士多德出生于色雷斯的斯塔基拉。他的父親是一名宮廷御醫(yī),在父親的影響下,亞里士多德對生物學和實證科學等很感興趣。
17歲時,亞里士多德被送到雅典的柏拉圖學園讀書。在學園中,亞里士多德表現(xiàn)得很出色,柏拉圖稱他是“學園之靈”。在柏拉圖的影響下,亞里士多德對哲學推理產(chǎn)生了興趣,這對他之后進行哲學思考有著很大的影響。亞里士多德在學園前后學習了20年,柏拉圖去世后他離開了雅典,開始游歷各地。
公元前335年,亞里士多德回到雅典,建立了自己的學校-呂克昂學園。他非常重視教學與研究的結(jié)合,常常把研究的內(nèi)容滲透到他的教學之中, 把教學看作是驗證和傳播研究內(nèi)容的手段。他常常和各種各樣的朋友、同事一起研究哲學和科學。在此期間,亞里士多德邊講課,邊撰寫了多部著作,主要是關(guān)于自然學和物理方面的自然科學和哲學。他的作品很多都是以講課的筆記為基礎(chǔ)。在課程設(shè)置上,呂克昂學園的學生不僅要學習科學和哲學學科, 也要探究植物學、氣象學、倫理學、天文學、數(shù)學、生物學和神學。
公元前340年,亞里士多德將氣象知識進行整理歸納寫成了4卷42集的《氣象匯論》。這是一本集古希臘各種氣象知識大成的古典氣象學專著,是世界上首部和氣象相關(guān)的書籍。在著作中,亞里士多德最先敘述和粗淺地解釋了風、云、雨、雪、雷、雹等天氣現(xiàn)象,開創(chuàng)了世界氣象科學發(fā)展的先河?,F(xiàn)在氣象學的外文名字就是從亞里斯多德的原書名演變而來的。
公元前322年,一代先哲亞里士多德逝世。作為一位百科全書式的科學家,亞里士多德幾乎對每個學科都做出了貢獻,他的思想與著作對后人影響深遠。
(資料來源:《亞里士多德教學思想的特色及其影響》劉黎明 陶業(yè)曦.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