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慶通 羅鴻生
丙種球蛋白是從血液中分離制備的一種免疫球蛋白, 含有多種針對細菌和病毒的特異性抗體, 經(jīng)靜脈注射后可迅速提高機體血液中免疫球蛋白的水平, 在治療感染性疾病和免疫性疾病中均取得了顯著效果[1]。但關于丙種球蛋白靜脈注射是否會帶來相應的不良反應以及在單純高燒性疾病中是否需要應用, 目前臨床上尚無明確的研究報道[2]。因此, 本研究選取60 例持續(xù)高熱患兒作為研究對象, 旨在探討丙種球蛋白在兒科反復高熱患兒中的應用效果, 現(xiàn)具體報告如下。
選取本院兒科2017 年1 月~2018 年6 月診治的60 例持續(xù)高熱患兒作為研究對象, 年齡2~9 歲, 病程1~5 d, 其中病毒感染性高熱患兒42 例(幼兒急疹7 例、水痘感染13 例、腮腺炎15 例、病毒性腹瀉7 例), 手足口病持續(xù)高熱18 例。納入標準:所有患兒均持續(xù)發(fā)熱>1 d, 體溫均>38.5°。排除標準:①患兒無其他嚴重肝腎疾?。虎跓o免疫性疾病和先天性疾??;③無丙種球蛋白靜脈注射的禁忌證。將所有患兒隨機分為丙球組和對照組, 每組30 例。兩組患兒的性別、年齡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s, n)
表1 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s, n)
注:兩組比較, P>0.05
組別 例數(shù) 年齡(歲) 性別 病程(d)男 女丙球組 30 3.69±1.79 16 14 2.69±0.78對照組 30 3.52±1.84 17 13 2.74±0.76 t/χ2 0.36 0.07 0.25 P 0.72 0.80 0.80
對照組患兒給予傳統(tǒng)退熱、抗病毒和補液等對癥支持治療, 密切觀察患兒病情變化, 有無出現(xiàn)抽搐、嘔吐等癥狀, 囑咐患兒家屬給患兒多喝水, 并給予相應的中成藥或中藥制劑如魚腥草等, 對合并細菌感染的患兒相應給予靜脈滴注抗生素。丙球組患兒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持續(xù)丙種球蛋白400 mg/(kg·d)沖擊治療, 滴速控制在20 滴/min 以內, 1 次/d, 連續(xù)應用5 d。
觀察比較兩組患兒的退熱時間、痊愈時間及住院時間。記錄并比較兩組患兒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藥物不良反應主要包括過敏反應、胸悶、心血管損害和腎損害。
采用SPSS20.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丙球組患兒的退熱時間、痊愈時間及住院時間分別為(4.11±0.65)、(5.96±1.66)、(9.61±1.20)d, 均明顯短于對照組的(6.74±1.02)、(11.99±1.52)、(12.30±1.41)d,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丙球組患兒僅出現(xiàn)1 例過敏反應, 對照組患兒未發(fā)生任何藥物不良反應。兩組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患兒退熱時間、痊愈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s, d)
表2 兩組患兒退熱時間、痊愈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s, d)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shù) 退熱時間 痊愈時間 住院時間丙球組 30 4.11±0.65a 5.96±1.66a 9.61±1.20a對照組 30 6.74±1.02 11.99±1.52 12.30±1.41 t 11.91 14.67 7.96 P 0.00 0.00 0.00
表3 兩組患兒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n, n(%)]
免疫球蛋白是由漿細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種具有抗體活性的蛋白, 可通過肌內注射或靜脈輸注以增強機體的抵抗力。丙種球蛋白是一種常見的免疫球蛋白, 其血漿來源具有廣泛性, 進而保證了其內部抗體成分的多樣性, 在輸入人體后可發(fā)揮重要的免疫調節(jié)作用, 特別是兒童, 由于兒童免疫系統(tǒng)發(fā)育尚不成熟, 免疫調節(jié)能力降低, 容易導致感染性疾病難以治愈[3]。有研究發(fā)現(xiàn), 當患兒感染病毒后, 病毒進入人體細胞內, 機體產(chǎn)生針對病毒的中和性抗體, 當具有抗病毒特性的免疫球蛋白與抗體結合后可以消滅病毒, 進而保證機體不發(fā)?。?]。當機體免疫失調或病毒變異時, 體內特異性抗體將不能殺滅病毒, 病毒持續(xù)感染機體, 此時若通過體外注射丙種球蛋白, 可以發(fā)揮中和抗體的作用, 進而以調節(jié)細胞因子的方式殺滅病毒[5]。丙種球蛋白被廣泛應用于多種病毒感染性疾病中, 如肝炎、麻疹、腮腺炎、水痘等[6]。曾有研究報道指出, 對于免疫缺陷的患兒, 丙種球蛋白亦能消除B19病毒感染, 更有研究發(fā)現(xiàn), 聯(lián)合應用抗病毒藥物阿昔洛韋等可以增加丙種球蛋白的抗病毒作用[7]。
本研究結果顯示, 丙球組患兒的退熱時間、痊愈時間及住院時間分別為(4.11±0.65)、(5.96±1.66)、(9.61±1.20)d, 均明顯短于對照組的(6.74±1.02)、(11.99±1.52)、(12.30±1.41)d,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丙球組患兒僅出現(xiàn)1 例過敏反應, 對照組患兒未發(fā)生任何藥物不良反應。兩組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程紅球等[8]的研究認為, 丙種球蛋白中含有多種抗病毒、細菌的天然抗體,可以有效封閉病毒連接靶細胞的受體, 進而阻斷血管內皮免疫性炎癥反應的作用。在臨床上采用丙種球蛋白治療病毒感染所致的高熱或其他感染性疾病所致的高熱時可以取得良好的退燒效果, 能夠促進疾病盡快痊愈, 但在使用過程中應特別注意藥物的不良反應, 嚴格控制滴注速度。
綜上所述, 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輔助應用丙種球蛋白沖擊治療兒科高熱患兒有助于縮短其病程, 加速退燒, 促進疾病的盡快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