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州交通大學文學與國際漢學院
2018年10月30日,陪伴幾代人的武俠小說巨匠金庸先生辭世,讓無數(shù)讀者沉痛緬懷,并在社會上又一次掀起了武俠小說熱的巨浪。金庸是我國家喻戶曉的武俠小說作家。從一九九五年開始,金庸先生創(chuàng)作了包含《書劍恩仇錄》《雪山飛狐》《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等一共十五部膾炙人口的經(jīng)典武俠小說,其小說的風靡?guī)砹恕敖鹩篃帷保藗儗iT開辟了一項研究課題:“金學”。如今“金學”已經(jīng)成為一個特殊的文學研究項目。在金學研究家嚴家炎先生的《金庸小說與傳統(tǒng)文化》中這樣說到:“金庸武俠小說包含著迷人的文化氣息、豐厚的歷史知識和深刻的民族精神。作者以寫義為核心,寓文化與技擊,借武技較量寫出中華文化的內(nèi)在精神,又借傳統(tǒng)文化學理來闡釋武功修養(yǎng)乃至人生哲理,做到互為啟發(fā),相得益彰。”這些精神與技藝的載體就是小說中呈現(xiàn)的各色各樣的人物了,而其中“英雄”形象的研究最為廣泛,這其中的研究綜合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從傳統(tǒng)文化和哲學角度研究、按照分類型的方法來研究、用對比的手法研究。
在此次論文寫作中著重關注金庸小說中英雄的歸宿,通過這些英雄人物的結局來分析英雄的性格和時代背景下的偶然或必然,并借此了解作者在小說情節(jié)、人物設計上的創(chuàng)作愿望,金庸的作品在每個時代都有著不同的解讀,但他借助小說想表達的思想?yún)s在時代更迭中閃著永恒的光芒。
魯迅先生曾說過:“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北瘎〗Y局多是由于命運的無常、生世的坎坷、離別的苦痛、愛情的失落。金庸作品中的英雄往往濃縮了很深沉的悲劇意識。在每一個悲劇結局中都能透露出對人生的思考和慨嘆。
金庸先生書中有著比較強烈的悲劇感的書大概有《書劍恩仇錄》、《神雕俠侶》、《飛狐外傳》、《連城訣》以及《天龍八部》等。這些悲劇大概表現(xiàn)在男主女主深愛,但因種種原因戀人不能廝守在一起,有憂郁一生的陳家洛,有迷惘失落的胡斐狄云,又有因情場惆悵,家國矛盾難以化解而選擇自殺的喬峰。
這里主要以《天龍八部》里的喬峰和《書劍恩仇錄》中的陳家洛來進行分析。
喬峰在金庸的十五部小說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很多讀者和書評人都將他歸為自己心目中的第一大英雄。他可以說是金庸武俠小說中民間大英雄的一個典范,從他的性格來看,喬峰果斷穩(wěn)重、寬容有原則,豪爽又不失細心,剛毅又重情,他身上具有人們普遍認為的俠客身上的講義氣、重承諾、扶危濟困的優(yōu)良品格,他又有著俠客中最吸引人的灑脫不羈、豪爽淳樸的性格。正如《天龍八部》中后面真相揭開時,少林寺無名老僧的評價:“唯大英雄能本色”。
《天龍八部》中,對喬峰的正面描寫直到第十四回“劇飲千杯男兒事”才出現(xiàn),之前的他只出現(xiàn)在“南慕容、北喬峰”的傳說里。在這一章中作者絲毫不吝惜對喬峰大俠英雄形象的描寫。喬峰第一次與讀者見面是從段譽的眼中顯現(xiàn):
“西首座上一條大漢回過頭來,兩道冷電似的目光嚯地在他臉上轉(zhuǎn)了轉(zhuǎn)。段譽見這人身材甚是魁梧、三十來歲年紀,身穿灰色舊布袍,已微有破爛,濃眉大眼、高鼻闊口,一張四方的國字臉,頗有風霜之色,顧盼之際,極有威勢。”
看到這樣的一條英氣勃勃的漢子,段譽立馬從心頭涌出一股不自覺的敬佩之心,不由得心中暗暗喝彩,“好一條大漢!這定時燕趙北國的悲歌慷慨之士?!笨梢姽鈴膯谭遄陨淼臍赓|(zhì)中就透露出一種英雄氣概。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令人看一眼便被不怒自威的氣勢所吸引的英雄卻有著坎坷的生世。喬峰原名蕭峰,契丹人,在喬峰周歲時一家人去赴宴,卻在經(jīng)過雁門關時由于一系列誤會弄得蕭家家破人亡。經(jīng)歷了這次變故后喬峰被少林寺方丈玄慈收養(yǎng),玄慈私底下想將他培養(yǎng)成一個大英雄來彌補自己的過錯。后來喬峰又在少林門下學習了少林武功,在丐幫學會了降龍十八掌、打狗棒法,功力漸增,又靠著高超的技藝屢建奇功,因此在二十五六歲就當上了丐幫幫主。后來由于種種原因被人陷害,喬峰的身世暴露,由于是契丹人的而倍受指責和辱罵,丐幫幫主之位岌岌可危。而喬峰自己也對自己的身世倍感懷疑,便辭去丐幫職務轉(zhuǎn)身去尋找自己的身世之謎。這樣一段矢志不渝追求真相的過程卻造成了更大的誤會和悲劇,因為種種事實證明了家室慘變和無法改變的契丹血統(tǒng),他從丐幫幫主的尊貴身份轉(zhuǎn)變成了整個丐幫、中原武林甚至成了整個大宋的敵人,他被扣上“大遼番狗”的罵名。還無辜擔上了“弒父、弒母、弒師”的罪名。接著,他對真相的追求把他自己逼上了痛苦和毀滅的邊緣。最后在少林寺一役中,他發(fā)現(xiàn)那個干了種種壞事的“大惡人”竟然是他的親生父親,這給他心帶來沉重一擊。在愛情上喬峰也是一個充滿悲劇色彩的人物。好不容易和阿朱互相坦誠心意,并許下塞上之約,結果因為誤會阿朱死在他的手下,心愛的女子就這樣稀里糊涂地被自己誤殺了。在故事的結尾,喬峰死前仍心系天下,在雁門關挾持耶律洪基并逼迫他答應有生之年不得侵宋,然后喬峰便以箭穿心,以死了卻清與遼王的恩怨,最后深愛他的阿朱妹妹阿紫抱著他跳下了山崖。
1、悲劇的原因
無論是從喬峰的出身還是經(jīng)歷、結局來看,都是一個凄涼的悲劇,而造成他悲劇人生的最主要因素就是躲不開的“命運”二字。
喬峰生長在宋遼沖突、民族矛盾尖銳、戰(zhàn)亂頻繁的年代,有著遼人的血統(tǒng)卻由宋人養(yǎng)大這樣敏感特殊的身份,就已經(jīng)奠定了他悲劇的基礎,使他無疑是民族矛盾的犧牲品。
喬峰從小在大宋長大,一直接受漢人文化,所以他的價值觀都是當時正統(tǒng)的規(guī)范的價值觀,遵守著忠衛(wèi)家國,孝悌有義,仁愛正直的道德規(guī)范。命運卻在他人生巔峰之際給了他致命的苦難和悲劇。從他是契丹人的身世被揭之時,他就成了與大宋有著深仇大恨的異族人。他自己難以確信卻仍堅持探索身世的真相。他的堅持讓他找到了真相,讓他從大宋的喬峰、丐幫的幫主變成大遼的蕭峰、流浪的“胡狗”,并且隨著真相的揭露,昔日的兄長都變成了殺父殺母仇人。這樣的命運玩笑讓喬峰陷入崩潰的邊緣,他的教養(yǎng)讓他無法融入契丹,但他的身份又讓他不能被中原接受,這樣廣闊的天地竟然沒有他的容身之所。后又經(jīng)歷喪愛之痛,自己心愛的女人被喬峰誤殺,讓他心中充滿無限悲苦,人去情滅,更何況是因一片誤會,更不知痛是何味。在悲慘的命運下,他依然秉持著一顆身為大俠的博愛之心,用自己的生命換取天下百姓安康太平,最終在宋遼兩軍陣前悲壯自盡。
金庸作品中的大英雄個個都是義薄云天,正如金庸想表達的大英雄人物的精髓“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喬峰是一個毫無爭議的大英雄豪俠,為國為民將生死置之度外,卻因為命運的捉弄,讓他身負民族矛盾和父輩罪孽,為時代為世俗所不容,陷入一個死結無可挽回,最終成了一個悲劇英雄的代表。
2、結合人物分析
有人把《天龍八部》比作莊嚴的古希臘式悲劇,原因是在古希臘劇作家索??死账沟淖髌贰抖淼移炙雇酢分薪沂具^這樣的一個道理:在命運面前,我們一切人都是如此渺小,不管是小人物還是大英雄,在命運面前都是毫無反抗之力,你以為你在反抗命運,結果只是落入更大的命運洪流之中。喬峰就如俄狄浦斯,在既定的命運軌跡下,他越是想掙脫命運的牢籠,卻越是陷入命運的怪圈,每一次努力探索,每一次接近真相,都只是讓命運的匕首更深入他心臟一分,這種越痛苦越掙扎,越掙扎越痛苦的命運讓我們看見一代大俠終于帶著無盡的痛苦隕落在書的結尾。
雖然喬峰的悲劇是命運的悲劇,我們?nèi)匀徊荒芎鲆暤羲c命運斗爭的努力,這不僅是喬峰的悲劇,更是英雄的悲劇。雖然一生被烏云籠罩,喬峰的英雄氣質(zhì)仍然讓他做出很多英雄事跡,悲慘的命運并沒有掩蓋住他英雄的光輝,倘若喬峰知道了命運的強大和不可逆,就從此放棄反抗,從此隱姓埋名茍且一生,那這種英雄的隕落方式,又何嘗不是另一種悲劇呢?
《書劍恩仇錄》是金庸寫的第一部武俠小說,書里的男主角陳家洛是反清幫會紅花會的總舵主,清朝大臣陳世倌之子,并且同皇帝乾隆帝是同胞兄弟。他在文中肩負著父親交給他的勸說其實身為漢人的皇帝反清復明的大業(yè)。
陳家洛的出場其實很是給人一種翩翩英雄出少年之感,“大伙走向后院,進了一間大房,只見板壁上刻著一只大圍棋盤,三丈外兩人坐在炕上,手拈棋子,向那豎立的棋局投去,一顆顆棋子都嵌在棋道之上。陸菲青見多識廣,可從未見過有人如此下棋。持白子的是個青年公子,身穿白色長衫,臉如冠玉,似是個貴介子弟?!?、“陸菲青連稱不敢,心下詫異,見這少舵主一副模樣直是個富貴人家的紈褲子弟,兼之吐屬斯文,和這些草莽群豪全不相類?!逼淙艘泊_是個文武全才,武功高強、文采斐然。然而正是這么個文武全才,在后文接替總舵主之位時的半推半就、被形勢所迫的形象其實就已經(jīng)注定了其結局悲劇的基調(diào)。在接替舵主之位,慶祝勝利的時候,陳家洛一人悄悄離開去,獨自在湖心凝視著天上的月亮,失聲大哭。這其實已經(jīng)體現(xiàn)了陳家洛的性格特點,書生氣息過重,真實的內(nèi)心并不像表現(xiàn)在眾人面前那樣強大。
后陳家洛與乾隆幾次相會,他對血濃于水的過分相信,以及和乾隆一起對母親的互訴衷腸之后,陳家洛對乾隆其實抱有了過多的信任,以至于最后甚至相信了乾隆是真心的答應了他,而用自己心愛的喀絲麗去換取驅(qū)滿復漢的大業(yè),最終“賠了夫人又折兵”,喀絲麗自殺而死來告誡陳家洛乾隆的陰謀,紅花會損失慘重,多名英雄命喪黃泉,只得退居回疆,真可謂是“書生造反,三年不成”。
1、悲劇的原因
造成陳家洛結局為悲劇的原因其實主要有兩大點原因,第一是當時的時代環(huán)境,第二其實是其自身性格的原因。文中其實常常暗示陳家洛一顆書生心腸,想要過平靜安然、與世無爭的生活,但自己的身世、父親的叮囑讓他不得不擔起這份重擔。但他的性格過于天真幼稚、重私人感情,這在政治場上簡直是致命的缺點,何況他面對的還是政治場上最大的政治頭頭呢?他堅定的相信乾隆是真心和他站在一邊,他堅信只要把喀絲麗送給乾隆,乾隆就會履行反清復明的大業(yè),從他開始有這種幼稚的想法時,其實就已經(jīng)注定了他的悲劇,注定了紅花會的悲劇。
2、結合人物分析
陳家洛這個角色充滿了悲劇性的矛盾:有著高貴的出身卻流落江湖,身為總舵主卻缺乏領導才能,個人是文武全才但于政治卻盲目無知……其性格和命運和其所在的社會以及歷史必然性又是強烈的悲劇沖突。正是如此,我們才從陳家洛身上看到一個書劍英雄與政治沖突中的濃濃的悲劇美。
金庸出生在一個名門望族——查氏家族,從小飽讀詩書,傳統(tǒng)文化對他的影響頗深。金庸的創(chuàng)作思想體現(xiàn)在每部作品里面,因此每部小說都可以說是他思想內(nèi)涵的體現(xiàn)。金庸小說中明顯的人文關懷也許是從生活中潛移默化帶進作品的。由于母親早逝,父親也在較早的時候去世,這在金庸的意識系統(tǒng)中就創(chuàng)造了一系列生命意識不完整的主人公,表現(xiàn)在主人公多是孤兒,缺少父親的關懷。除此之外金庸的感情生活也對其作品有著較深的影響,現(xiàn)實中不盡如人意的婚姻讓金庸在創(chuàng)作時描寫了一大批溫婉善良的女子,通過這些女子表現(xiàn)出人性的美好,這也是金庸小說中一道靚麗的風景。英雄人物坎坷的經(jīng)歷,江湖兒女的恩怨糾纏,面對家國存亡的掙扎,武林世界的爭名奪利……作者刻畫的是一個個獨立的,有意識的人,因此每個出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人都是栩栩如生的,讓人仿佛與之一起奮斗,探索,成長。作品中描繪的精彩紛呈的武俠世界、行俠生活、江湖游歷,既是作者創(chuàng)造力的體現(xiàn),也是作者浪漫情懷的抒發(fā)。
金庸的離世讓人們沉痛緬懷,并且重新挖掘起其小說帶給我們的感動。人們喜歡武俠,喜歡金庸,是因為他帶給我們做夢的可能,在這個夢里,我們是無拘無束武藝高超行俠仗義的游子。但武俠再怎么精彩也只是虛擬的世界,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也許很難擁有超凡的武藝與行走江湖行俠仗義的機會,但我們可以學習金庸小說中英雄的不懼命運,勇于同惡勢力斗爭的精神。面對挫折與困頓,我們要鼓足勇氣,百折不撓,堅定地走下去。也許我們只是歷史長河中默默無聞的小人物,但是我們可以在生活中堅持做一個正義的人,有與生活斗爭的勇氣,能戰(zhàn)勝自己的缺點,能路遇不平智斗壞人,遇見不公不袖手旁觀,就是現(xiàn)代社會中的英雄法則。
注釋:
①嚴家炎.金庸小說與傳統(tǒng)文化[J].中國文化研究,1998(03):98.
②金庸.天龍八部:珍藏本·貳[M].廣州:廣州出版社,2013:367.
③金庸.天龍八部:珍藏本·貳[M].廣州:廣州出版社,2013:428.
④金庸.書劍恩仇錄[M].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8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