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些年來,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在當代文學界產(chǎn)生了廣泛的影響。本文主要以慕容復的悲劇為線索,探求慕容復悲劇的表現(xiàn)、原因以及作者塑造這一悲劇形象的意圖。
【關鍵詞】淺析;慕容復;悲劇形象
中圖分類號:I20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5-0243-01
一、慕容復形象分析
(一)慕容復的家世。慕容復出生于武林世家,其祖宗慕容氏乃是鮮卑族人。慕容氏代代人才輩出,但是始終沒有什么大的建樹,經(jīng)歷數(shù)代之后,到了慕容復父親慕容博這一代,為了光復大燕,慕容博成功地挑撥了少林與契丹武士之間的關系。隨后為了掩人耳目,在家中假死,接著又隱伏在少林寺。之后光復大燕的重任就落到了英俊瀟灑的慕容復肩上。慕容復為了達成祖上的興復大業(yè),從小就精習天下各門各派的武功。慕容復年少有為,學武有成,名震江湖,與丐幫幫主喬峰齊名?!澳夏饺荨彼炫c“北喬峰”并稱為中原武林兩大高手。[1]
(二)慕容復的個性。在《天龍八部》中,慕容復的個性可謂是作者所創(chuàng)作的個性最為復雜的。在慕容復的身上存在著很多性格上的優(yōu)點和缺點,他勤奮好學、明確目標。但他又孤傲自信、目中無人;心胸狹隘、嫉妒心強;急功近利、缺乏遠見等等。
二、慕容復悲劇性的表現(xiàn)
(一)從未有過真正的感情。他從生下來那一刻開始,就被父親當成了實現(xiàn)夢想的工具,在他父親心目中,凡可能阻礙復國夢想的任何舉動,都必須消除掉。在一次次的教育過程中,他失去了自我價值,他所有努力,都是要成為他父親想要的那個樣子。由此看來,在慕容復的心中,除了自己就只有復國,已無對別人的真正情感,注定其孤苦一生,悲慘收場。
(二)“復國夢”的破滅。慕容復從小就背負“光復大燕”的家族使命,雖然他每一步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是最終卻是事與愿違。身邊所有對自己忠心不二的人都為之死心,離他而去,即便是鐘情于己的表妹也走了,至此他落得個眾叛親離的下場。慕容復經(jīng)歷了人生中最郁悶的時刻,他精心準備了幾十年的復國大計,在一瞬間就成為了泡影,此時的慕容復已陷入半癲狂的狀態(tài),必定陷入無盡的悲痛之中。
(三)瘋癲收場。慕容復執(zhí)著于自我,一心只想到自己是鮮卑貴族,永遠活在過去的光輝中,不愿承認慕容氏如今已然衰敗。想要單憑一人之力去改變社會,改變歷史,可見其過于自負。父親慕容博經(jīng)歷生死,看破紅塵,大徹大悟,從而放下了世間的種種欲望和心中所有的雜念。雖然這一切慕容復都瞧在眼里,卻完全沒有受到影響,始終執(zhí)迷不悟,他一步步將自己逼向痛苦的邊緣,到最后瘋了之時,還是帶著他的皇帝美夢。正是他的種種貪念扭曲了他的人格,使他自己越陷越深,最終無法自拔,走向崩潰的邊緣,瘋癲收場。
三、探索慕容復悲劇成因
(一)家庭因素。為了完成父輩遺命,慕容復所受的教育模式必然是高壓型的家庭教育。正所謂“棍棒底下出孝子”,他們對慕容復的要求必然十分嚴格,沉重的學習壓力和精神負擔導致慕容復人格異常,變得孤僻,甚至造成了他人格的缺陷和心理的畸變,這是他最終走上不歸路的重要原因。試想如果慕容復生活在一個普通家庭,家長不那么嚴格要求他,那么慕容復必定能夠有一番作為,悲劇顯然就不會發(fā)生在他身上。
(二)社會環(huán)境因素。首先,慕容氏的大燕國亡國已有幾百年,經(jīng)過這數(shù)百年的風雨,慕容氏人心渙散,已經(jīng)日漸衰敗,名聲和實力也大不如前,慕容氏復國的舉動在當時是沒有被看好的,根本就沒有獲得多少人的關注與支持。
再者,在金庸的小說中,無論官宦之人還是武林人士都極度熱衷于保家衛(wèi)國?!短忑埌瞬俊分械氖挿?、虛竹以及丐幫等等,雖然他們身份不同,但是殊途同路,個個都懷揣著一顆保衛(wèi)家國的雄心,時刻提防著心術不正之人,根本不留給慕容復可乘之機。
最后,古代人們的民族意識異常強烈,慕容復的真實身份是鮮卑族,那是為中原武林人士所不齒的。自然也不能博得大家的信任和支持。最重要的是,各界人士都只視北宋政權為正統(tǒng),根本容不下其他的新政權,而且武林人士內(nèi)心也一樣圖個安穩(wěn),已然沒有開動戰(zhàn)爭的心思。所以慕容復想要拉攏中原武林人士為其光復燕國所用,顯然違背了大家的心愿,終究注定他的夢想是不可能的。
四、結論
本文從慕容復的身世性格等切入,聯(lián)系小說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深入地去剖析作者筆下慕容復的悲劇性。慕容復是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人的縮影,我們可以通過對一類的人觀察,從實際出發(fā),結合金庸塑造慕容復這一悲劇形象的目的和意義,更好地了解金庸對現(xiàn)實社會的看法。
參考文獻:
[1]王鵬.慕容世家的“皇帝夢”[J].國家人文歷史,2013(04).
[2]陳越.鄉(xiāng)心何處?——以蕭峰和慕容復對比來看民族國家觀念[J].神州,2014(14).
[3]張靜君,周春男.一世帝王夢——金庸《天龍八部》里慕容復個性化的心理分析[J].大家,2013(31).
作者簡介:
劉馨雨(1991-),男,侗族,貴州省銅仁人,就讀于六盤水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