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紅,楊蕊珂,王慶義,李涵,喬鵬,邱妍妍,王亞青,李秋楠,徐金義*
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是目前國際上提出的一種較容易獲得、廉價且具有重要意義的心血管風險預測指標[1-3]。目前已被證實炎癥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基本特征,也是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發(fā)生、發(fā)展的始動因子,炎性反應在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糜爛中發(fā)揮重要作用[4-5]。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為血常規(guī)中常見的炎性指標,有研究表明中性粒細胞在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中起關鍵作用[6],血液中淋巴細胞減少也與動脈粥樣硬化及心臟不良事件密切相關[7]。NLR反映了兩種細胞的平衡狀態(tài),較單一指標更能反映動脈粥樣硬化的炎性狀態(tài)[8],研究表明NLR與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S)患者院內死亡率及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關系密切[7-11]。多項研究表明NLR與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病變嚴重程度密切相關[12-16],并且高NLR是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病變進展和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臟事件發(fā)展的獨立危險因素[17-18],NLR升高與心血管疾病患者住院時間延長、心功能變差、心血管風險增加關系密切[19-20]。一項關于非瓣膜性心房顫動(NVAF)患者的研究表明,NLR與NVAF患者發(fā)生卒中和高出血風險關系密切[21],NLR與多種心血管疾病的嚴重程度及預后相關[22],有研究表明NLR與原發(fā)性高血壓病分級關系密切[23]。研究表明高血壓患者的NLR水平明顯高于非高血壓患者、NLR升高是高血壓患者出現(xiàn)微量清蛋白尿的獨立危險因素[24-25],但目前國內通過分析NLR與高血壓患者Framingham心血管病風險評分的相關性探究NLR與高血壓患者心血管風險關系的研究較少。本研究旨在通過分析NLR與高血壓患者Framingham心血管風險評分的相關性,探討NLR對高血壓患者發(fā)生心血管病的預測價值。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于河南省人民醫(yī)院心內科門診診治及住院治療的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168例為觀察組,選取同期于河南省人民醫(yī)院體檢科進行健康體檢的非高血壓人群55例為對照組。觀察組納入標準:(1)30~79歲;(2)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年修訂版》診斷標準[26];(3)服用降壓藥物患者均按遺囑規(guī)律服藥。觀察組排除標準:患繼發(fā)性高血壓、ACS、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血液系統(tǒng)疾病、感染、腫瘤性疾病及輸血、創(chuàng)傷的患者。對照組排除標準:患炎癥性疾病、急性心腦血管疾病、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腫瘤性疾病、血液系統(tǒng)疾病及輸血、創(chuàng)傷的患者。本研究經(jīng)河南省人民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納入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研究方法
1.2.1 基本情況信息收集 收集納入者性別、年齡、體質指數(shù)(BMI)、血壓、糖尿病患病情況、藥物服用情況等基本情況。
1.2.2 實驗室檢查 采集空腹8~12 h后的晨起靜脈血,血液標本由河南省人民醫(yī)院專業(yè)人員進行處理。采用BECKMAN COULTER AU54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肌酐(Cr)。采用全自動血液分析儀檢測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空腹血糖(FBG)、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LVEF)。
1.3 觀察組分組方法 根據(jù)患者的年齡、性別、吸煙史、收縮壓、TC、HDL-C、有無使用降壓藥物等情況,計算觀察組Framingham心血管病風險評分,評分方法參見文獻[1]。根據(jù)得分情況將觀察組分為低危組(66例,10年心血管風險<10%)、中危組(53例,10年心血管風險10%~19%)、高危組(49例,10年心血管風險≥2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4.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x ±s)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相對數(shù)表示,組間比較采用Kruskal-WallisH檢驗;采用有序多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Framingham心血管病風險等級的影響因素;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評價NLR對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預測價值。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四組臨床資料比較 四組BMI、TG、LDL-C、ALT、Cr、FBG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四組性別、年齡、收縮壓、舒張壓、糖尿病患病情況、藥物〔他汀類藥物、β-受體阻滯劑、鈣離子拮抗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CEI/ARB)、利尿劑〕使用情況、TC、HDL-C、NLR、HCY、LVEF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低危組收縮壓、舒張壓、NLR、HCY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中危組年齡、TC、NLR高于對照組和低危組,收縮壓、HCY高于對照組,HDL-C、LVEF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高危組年齡、NLR高于對照組、低危組、中危組,收縮壓、TC高于對照組和低危組,舒張壓、HCY高于對照組,HDL-C、LVEF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Framingham心血管風險等級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以組別為因變量(賦值:對照組=0,低危組=1,中危組=2,高危組=3),以收集到的臨床資料為自變量,進行有序多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收縮壓、舒張壓、TC、LDL-C、HDL-C、NLR、LVEF是Framingham心血管風險等級的影響因素(P<0.05,見表2)。
2.3 NLR對心血管病高危人群預測的ROC曲線分析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當NLR為2.86時,約登指數(shù)最大(為0.560),對應的靈敏度為0.796、特異度為0.764,ROC曲線下面積為0.836〔95%CI(0.775,0.897),見圖1〕。
高血壓是引起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首要因素,因此盡早識別出高風險高血壓患者具有重要的意義,研究顯示NLR與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內死亡率、較差的心功能、MACE的發(fā)生相關[27-29],NLR是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性期心功能不全的重要預測因子[30]。GHAFFARI等[31]研究結果顯示,NLR與冠狀動脈介入術術后患者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療臨床試驗(TIMI)血流分級及泵衰竭、快速性心律失常等相關。NLR與心房顫動患者心房血栓形成及卒中發(fā)病風險升高關系密切[32-34],在慢性閉塞病變及心功能較差患者中NLR明顯升高[35],NLR是冠狀動脈擴張的獨立危險因素[36]。LIU 等[37]和 KARAG?Z 等[38]進行的一項涉及28 850例參與者的大型前瞻性隊列研究,結果顯示高血壓患者的發(fā)病率和NLR水平關系密切。本研究結果顯示,各組原發(fā)性高血壓病患者NLR高于對照組,高危組NLR高于中危組。進行有序多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NLR是Framingham風險等級的獨立危險因素。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當NLR為2.86是Framingham心血管分級預測高危人群的最佳截點,此時靈敏度為0.796、特異度為0.764,ROC曲線下面積為0.836,約登指數(shù)為0.56,結果表明NLR對于心血管疾病有較好的預測價值。
表1 四組臨床資料比較Table 1 Clinical data of four groups of subjects
圖1 NLR對心血管病高危人群預測的ROC曲線Figure 1 ROC curve of NLR for predicting cardiovascular risk in high-risk popula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表2 Framingham心血管風險等級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Table 2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Framingham risk score
通過本研究可以得知NLR與高血壓Framingham心血管分級相關,但機制尚不清楚,需要進一步探究。由于NLR指標反映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兩種細胞狀態(tài),較單一指標更能反映動脈粥樣硬化的炎性狀態(tài)[7,39],具有臨床易獲得、價格低廉、可實施性強等優(yōu)點。而Framingham評分需要患者的年齡、性別、血壓、吸煙史、血脂、服用降壓藥物等情況,統(tǒng)計起來較復雜,相比而言通過計算NLR估算患者心血管風險更簡單易行。NLR對早期識別高危心血管病患者,盡早進行干預治療,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的意義。
NLR易受感染、血液系統(tǒng)疾病等影響,本文納入的研究對象較少,且屬于回顧性研究,存在偏倚,無法對所有研究對象進行口服降壓藥物規(guī)范,因為每個人的血壓及靶器官損傷情況及其他人為因素的影響不同。在本文研究中Framingham心血管評分高危、中危、低危組及對照組患者的他汀類藥物服用無明顯差異。高危組患者ACEI降壓藥物的服用率高于低危組,中危組ACEI服用率高于低危組。本研究高危組患者NLR水平高于低危組和中危組、中危組高于低危組,考慮ACEI降壓藥物能降低高血壓患者的炎性狀態(tài),也是對高危組影響最大,即NLR降低的更多,可能在排除藥物影響后高危組NLR水平會更高,故本文結果有一定的價值。本研究未納入30~79歲以外的患者,屬單中心的橫斷面研究,結果需要大量循證醫(yī)學證據(jù)及大規(guī)模前瞻性的研究進一步證實。
作者貢獻:楊麗紅進行文章的構思與設計,數(shù)據(jù)整理,統(tǒng)計學處理,結果的分析與解釋,撰寫并修訂論文,對文章整體負責,監(jiān)督管理;徐金義進行研究的實施與可行性分析,負責文章的質量控制及審校;楊蕊珂、王慶義、李涵、喬鵬、邱妍妍、王亞青、李秋楠進行數(shù)據(jù)收集。
本文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