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麗
(吉林省吉林市第六人民醫(yī)院,吉林吉林 132011)
精神分裂癥屬于一種精神類疾病,其發(fā)病原因尚不明確,該病起病緩慢,病程較長,患者會逐漸出現慢性化直至衰退[1]。家庭有精神分裂癥患者,會給其家屬及家庭帶來極大的壓力和負擔,因此一些患者會被長期關押,得不到相應的治療和護理,缺乏關愛,引起肢體功能退縮[2]。該次研究以2017年1月—2018年12月為研究時段,針對所選病例,結合綜合護理措施,旨在探究其在臨床護理下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收治的精神分裂癥合并下肢功能退縮患者68例,按照護理方式的不同分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4例患者。所有患者臨床資料完整且均已確診為精神分裂癥合并下肢功能退縮,經該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家屬同意并配合該次研究。對照組患者男性21例,女性13例,年齡在42~66歲之間,平均年齡(52.34±5.42)歲;觀察組患者男性 20例,女性 14例,年齡在 40~70 歲之間,平均年齡(53.21±5.38)歲。 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采取綜合護理干預,具體如下:(1)基礎護理:責任護士評估患者的病情,并制訂相應的護理計劃,幫助患者穿、脫衣服,保持干凈衛(wèi)生,隨時將濕的、臟的衣服換下,引導患者進行正常的日常行為,如上廁所,督促其如廁大小便,使用衛(wèi)生紙,晚上上床睡覺等,睡覺的時候針對特殊患者采取保護措施。(2)用藥及營養(yǎng)供給護理:第2代抗精神病藥物是目前精神分裂癥的治療藥物,責任護士在用藥時應遵循由少到多的原則,先服用小劑量的藥物,逐漸增加到治療量,密切觀察藥物的不良反應,監(jiān)測患者病情。同時實施個性化的營養(yǎng)計劃,保證每個患者的日常營養(yǎng)攝入,每天有瘦肉湯或1個雞蛋。(3)心理輔導護理:首先要獲得患者的信任,以溫柔親切的語言與之交流,了解患者的成長史,增加患者對護理人員的好感,引導患者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利于患者配合治療和保持原有功能之間維持平衡。同時也引導病友之間互相照顧和幫助,鼓勵患者逐漸融入一個社交環(huán)境,有助于患者擺脫被遺棄的陰影。(4)康復護理:通過心理支持的方式,同情關心患者,對其進行健康宣傳教育,耐心向患者闡述病情,講解康復訓練的方法、意義和效果,肯定康復訓練的必要性。然后護理人員根據每個患者不同的下肢功能退縮情況,重新評估,制計針對性的康復計劃,實施功能訓練。每天保持患者個人衛(wèi)生清潔,為患者熱水泡腳,30 min/次,輪換在其委中、三陰交、足三里三個穴位施針,配合按摩手法捏、揉、按,促進患者下肢血液循環(huán)。另外趾趾尖鍛煉、踝被動背屈訓練、腓腸肌拍打訓練等,這些鍛煉都可以有效地改善下肢血液循環(huán)。同時為促進恢復患者的膝關節(jié)運動及功能,護理人員幫助患者訓練其肌肉力量與耐力。鼓勵患者利用上肢的力量和輔助器具,通過抓扶輔助器具,在病房緩慢來回走動,進而逐漸伸直雙下肢,同時鼓勵身邊的病友對其言傳身教,鼓勵患者多參加各種娛療活動,融入病友大家庭,逐漸提高對生活的興趣,克服內心畏懼的心理,達到站立的目的。
比較兩組患者的PANSS(精神癥狀)、PSQI(睡眠質量)及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其中精神癥狀和睡眠質量評分與癥狀成反比,運動功能評分與功能成正比;通過自制調查問卷評定兩組患者家屬的護理滿意度,該次護理滿意度分滿意、一般、不滿意三個等級,滿意度=(滿意+一般)/例數×100%。
該次研究數據均通過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對比分析,采用(±s)表示精神癥狀、睡眠質量、運動功能即計量資料,以t值檢驗;采用[n(%)]表示患者家屬護理滿意度即計數資料,以χ2值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 PANSS(精神癥狀)、PSQI(睡眠質量)及 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方面,觀察組患者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 1。
表1 兩組精神癥狀、睡眠質量、運動功能對比[(±s),分]
表1 兩組精神癥狀、睡眠質量、運動功能對比[(±s),分]
組別PANSS PSQI Fugl-Meyer對照組(n=34)觀察組(n=34)t值P值68.28±6.03 38.44±3.75 24.503 2 0.000 0 9.12±2.67 5.06±2.48 6.496 5 0.000 0 80.05±10.24 88.62±13.31 2.975 7 0.004 1
觀察組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為97.0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 82.3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家屬護理滿意度對比[n(%)]
精神分裂癥屬于精神病類型,大多數精神分裂癥患者會被長期關押,從而引起下肢功能退縮,同時受壓力和負擔的影響,長時間后患者家屬大多數會對患者顯示出冷淡的態(tài)度,給患者心理造成極大傷害,生活質量下降,甚至受到非人的對待[3]。因此對于這一類型的患者,除了施以合理的治療,還需要科學的護理。臨床綜合護理措施主要是針對此類患者的特點實施的一種護理干預,具體操作包括基礎護理、用藥及營養(yǎng)供給護理、心理輔導護理、康復護理等幾個方面[4-5]。首先根據患者的病情制定相應的護理計劃,幫助和引導患者進行正常的日常生活,改善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和睡眠質量,其次合理用藥,遵循由少到多的原則,密切留意患者服藥后的狀況,一旦發(fā)生不良反應需要立即通知醫(yī)生并配合醫(yī)生處理,保證患者每天所需營養(yǎng)攝入,在心理干預方面,先要通過親切耐心的態(tài)度得到患者的認可,多與患者交流,增加患者對護理人員的好感,從而配合治療,鼓勵患者之間團結互助,逐漸融入一個相對合適的社交環(huán)境,以便在病情得到控制之后可以較容易融入社會,使患者降低被遺棄的感覺,最后康復護理,主要是對患者進行針灸、按摩和康復鍛煉等,在進行康復護理之前,應先對患者進行健康宣傳教育,肯定康復訓練的必要性,同時根據每個患者不同的下肢功能退縮情況制定針對性的康復計劃,由于患者長時間缺乏運動,造成下肢功能退縮,血流減慢,容易發(fā)生肌肉攣縮、足下垂、關節(jié)強直,極大增加了患者的痛苦,通過針灸、按摩,促進患者下肢血液循環(huán),同時也可以進行趾趾尖鍛煉、踝被動背屈訓練、腓腸肌拍打訓練等,這些鍛煉均可以有效地增進下肢血液循環(huán)。另外鼓勵患者多進行肌肉力量與耐力的訓練,利用上肢力量抓扶輔助器具,緩慢走動,進而逐漸伸直雙下肢行走,多參加醫(yī)院組織的各種的娛樂活動,通過與身邊病友的交流,克服內心的恐懼,提高生活的興趣,從而達到站立的目的[6-7]。該次研究結果顯示,給予臨床綜合護理干預的觀察組患者,其精神狀況、睡眠質量、運動功能評分均優(yōu)于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的對照組,組間數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患者病情有所減輕,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有效的護理干預可明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增強患者家屬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