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來學
(甘肅民族語譯制中心,甘肅蘭州730020)
摘要:光影與明暗是影視攝影造型的核心要素,尤其是從繪畫技法中汲取的光影控制藝術,更是在影視攝影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陰影的形狀及占比可以有效豐富攝影畫面的內容。本文旨在探討光影的作用,研究如何在影視攝影造型中合理運用陰影控制。
關鍵詞:影視藝術;攝影造型;陰影控制
中圖分類號:J9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7-0113-01
光與影的交織使影視攝影作品有了層次感和立體感,如何才能使攝影作品畫面更為和諧、影雕效果最佳?這是歷代藝術家、攝影師都在不斷思考的問題。在創(chuàng)作影視攝影作品的時候,陰影控制對最終呈現(xiàn)出的畫面效果有巨大的影響。陰影與反光之間的關系、明暗調子的變化需要每一位藝術創(chuàng)作者去摸索、去探討。
一、對畫面的解構與結構
不同深淺、形狀的陰影能夠幫助豐富影視畫面。陰影相較于光亮區(qū)的亮度較低,陰影與亮區(qū)的明暗差可以加深人物和物品的輪廓,襯托亮區(qū)的色彩和形狀。比如:在電影《英雄夢》中有一幕,當男主角夢醒后,屋外斜射的陽光在他臉上形成了大小不一的光斑和陰影,讓男主的面部輪廓更為分明,畫面的構圖也隨之豐富了。
陰影在影視攝影作品的畫面中所表現(xiàn)出的形態(tài)和質感可以反映光源位置、解構畫面。在一個完整的畫面中,變幻的光源能夠將之分解成不同大小的部分。各個亮區(qū)在明暗交界線外又形成了大小不一的新輪廓,打破原本由畫框限定的矩形畫面,豐富電影的表現(xiàn)形式和觀眾觀影體驗。陰影的形狀和組合能夠提示觀眾光源的數(shù)量、強弱、方向,在實際創(chuàng)作中,可以通過軟硬光源的變化豐富畫面結構、展現(xiàn)人物性格。同時控制陰影也能使明暗的位置達到合理分布,營造出畫面的均衡感。
二、刻畫人物形象
現(xiàn)代的影視攝影造型作品與古典繪畫技巧在光影控制方面,有著不少共通之處,許多陰影控制和畫面表現(xiàn)手法來源于繪畫技法之中,如廣為人知的倫勃朗光線,強調削弱人物臉輪廓的明暗交界線,使人物的層次感更為分明,并以柔和的光影給人以遐想。類似的運用在影視攝影中不一而足,這是陰影為攝影藝術帶來的藝術價值。因此,在實際拍攝中,要準確把握光影的形狀和深淺,把握所刻畫的人物與光線的關系,這樣不僅能夠使被拍攝人物的容貌更為立體,也能使其達到所要刻畫的效果。在不同的光影中,人物既可以是消瘦、遲暮的,也能是富有活力、豐滿的,取決于攝影者對于光影的掌握和運用。由此可知,陰影控制不僅可以為觀眾帶來審美上的享受,也能為角色塑造增光添彩。
三、拓展畫面空間
近年來,攝影技術不斷豐富,攝影器材也在不斷更新,這為影視攝影帶來了更多樣的表現(xiàn)手法和更多元的攝影對象。但無論影視攝影如何發(fā)展,光影控制都是造型藝術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如前文所述,繪畫與影視攝影是共通的,繪畫中所講求的留白以拓展畫面空間的定理在影視攝影中也同樣適用。
畫面布景能夠拓展畫面的寬度,陰影控制則能幫助畫面縱向延伸,賦予畫面靈活性。這源于巴洛克時期的繪畫技法,它強調運用光影營造畫面空間的縱深感,創(chuàng)造出“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情境。因此,在影視攝影中需要將陰影與布景有效結合,才能更好地呈現(xiàn)畫面的內容、內涵,提升畫面的表現(xiàn)力。
四、烘托畫面氛圍
影視攝影造型主要有兩大類別:具象造型、抽象造型。前者為直觀的形象,可以被直接觀察到,比如人物、景象、動物等等。它們是構成影視攝影作品畫面的重要部分。后者則是難以被直接捕捉的、需要意會的。光影的作用就是塑造抽象造型,以烘托畫面氛圍,它可以在將觀影者帶入影視作品所營造的氛圍的同時,影響影視藝術的其他環(huán)節(jié)。以電影《白樺林》為例,身為集中營的幸存者的女主角在數(shù)年后重回故地,黑暗的牢房穿過一絲微弱光線,這樣的陰影控制藝術能夠很好地將當時特定的氛圍展現(xiàn)在觀眾面前,渲染了電影的氣氛。
五、結語
光與影之間是相互依存的,無論在實際生活還是藝術作品中,光影都無處不在。只有在影視攝影造型中運用好陰影控制,才能使畫面層次更為分明、更有可看性。以不同形式、不同組合呈現(xiàn)出的光線,對影視攝影造型對最終呈現(xiàn)效果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需要被藝術創(chuàng)作者所重視。`
在影視攝影造型中,光影造型的方式各有千秋,其中,陰影是最為重要的組成要素,特別是在空間拓展、人物刻畫和氛圍渲染上,發(fā)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在實際攝影創(chuàng)作中,攝影師需要充分掌握、利用光影控制,拓展畫面的深度與廣度,提升畫面的表現(xiàn)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