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留守兒童數量的激增,該問題逐漸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由于長期與父母分離,導致了留守兒童普遍存在孤僻、自卑、叛逆以及價值觀錯位等心理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極大地影響了其心理健康的發(fā)展。因此,作為班主任,應在教學工作中及時對留守兒童進行有效的心理輔導,確保其建立正確的生活觀念。
關鍵詞:班主任;農村留守兒童;與時俱進;心理輔導
近年來,伴隨著城市化發(fā)展速度的持續(xù)加快,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的情況逐漸增多,這種情況的發(fā)展直接造成了農村留守兒童數量的迅速增加。研究表明,由于長期缺乏與父母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大部分留守兒童在心理發(fā)育上存在一定的問題,很容易出現孤僻、自卑、叛逆以及自負等不良的心理現象,從而對兒童的成長極為不利。
一、留守兒童主要心理問題及產生原因
(一) 缺乏信任感與安全感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務工,留守兒童在生活中缺少傾訴的對象,從而導致內心的不安與矛盾難以在第一時間得到解決,造成了其交際能力的弱化。長此以往,容易導致其形成孤僻、懦弱、不自信的性格,從而造成信任感與安全感的嚴重缺失。
(二) 自卑心理較為強烈
由于父母長期無法陪在兒童身邊,當其在生活中看到其他同齡兒童受到父母寵愛的時候,很容易導致自卑心理的產生,從而不利于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發(fā)展。容易使其在學習與生活中產生“自己不如別人”的錯誤想法,進而引發(fā)心理問題。
(三) 對學習存在抵觸情緒
由于父母外出務工,在日常生活中,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環(huán)節(jié)普遍存在缺失的情況,這種情況的存在不利于兒童學習的進一步開展,長此以往,由于習題難度的逐漸加深,很容易使兒童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強烈的挫敗感,從而造成兒童對學習產生抵觸情緒。
(四) 價值觀念存在誤區(qū)
由于城市的經濟發(fā)展水平相對較高,因此,外出務工的父母普遍在經濟上較為寬裕,同時,由于父母對子女存在不同程度的愧疚感,因此其往往選擇對孩子進行經濟補償。這種做法造成了留守兒童存在錯誤的金錢觀念,同時養(yǎng)成了奢侈浪費的不良心態(tài)。
二、班主任與時俱進的心理輔導工作
(一) 建立留守學生檔案,加強對于留守兒童的關注
班主任應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建立相應的留守學生檔案,從多個方面對其進行關注,同時,根據檔案所反映的情況,在教學中對留守兒童加強關注,使其可以更好地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心,從而樹立健康積極的心態(tài)。
(二) 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加強對留守學生的關愛
班主任應根據留守兒童成長特點、規(guī)律和問題,有針對性開展主題班會,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加強引導,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在課余時間,班主任應加強和留守兒童之間的交流,從側面開展愛心教育工作,從而幫助學生豐富內心情感,在確保成績之余,實現心理健康工作的構建。在學生遇到疑惑時,班主任應充當解惑者的角色,及時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
(三) 組建學習小組,增強學生的交流能力
為了加強留守兒童的交流能力,班主任在教學活動中可以通過組建交流小組的方式,增加留守兒童在學習過程中的發(fā)言與討論機會,從而有效拉進其與班級中其他學生的距離,促進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最終實現留守兒童語言交際能力的有效提升。
(四) 落實學生的心理咨詢工作,幫助學生建立正確觀念
班主任應在班級中有效促進心理咨詢工作的落實,從而幫助學生建立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念,及時修正留守兒童對于金錢、道德、學習以及生活的錯誤認識,強化留守兒童奮發(fā)進取的積極心態(tài)。
(五) 開展心理健康同伴教育系列活動,在彼此互動合作中共同成長
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只是簡單的說教,不能只停留在口頭,應深入生活,在實踐中加以訓練、鞏固。班主任可以通過破冰游戲、互動游戲、情景劇角色扮演和案例分享與討論等活動,營造輕松、信任的小組氛圍,充分發(fā)揮留守兒童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暢所欲言,快樂分享,增強自信,掌握學習、生活中的知識、技巧和方法。在活動中,小組成員在“搶隊員”“解手鏈”“坐地起身”“人椅”等游戲和分享中學會了更多與人交流的方式,有效促進了團隊融合,形成樂觀、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良好品質。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要倡導注重實踐,以活動為主,多給學生展示的舞臺和機會,讓學生在參與實踐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在彼此互動合作中共同成長。
(六) 進一步完善社會參與機制,營造全社會關心農村留守兒童的良好氛圍
留守兒童心理輔導工作不僅是學校的任務,也是家庭和社會的職責與任務。學校要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農村留守兒童心理輔導工作,獲得社會的支持和認可,營造全社會關心農村留守兒童的良好氛圍,形成家庭、學校、社會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學校經常邀請派出所、司法所、法院、檢察院、禁毒大隊、留守兒童關愛服務中心、衛(wèi)生院、武裝部等單位專家到學校積極開展留守兒童的關愛和保護工作,通過軍訓、理想信念教育、勵志教育、感恩教育、道德法制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系列主題教育活動,有效地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促進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三、 結語
為了有效確保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班主任應在教學工作中加強與留守兒童之間的交流,進一步使其感受到關愛,從而擺脫不良心理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教師應密切關注留守兒童的行為舉止,及時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從而確保留守兒童心理的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熊海英,梁偉.農村留守兒童:底層鄉(xiāng)校中的教育沖突——以鄂西南山區(qū)鄉(xiāng)校為例[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8,35(9):50-55.
[2]李存峰,王超,張靈.農村留守兒童心理教育:“四位一體”模式與機制的構建[J].改革與開放,2018(9):86-87+153.
作者簡介:
范和清,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市政和縣外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