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華蘭
摘 要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要充分利用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創(chuàng)造自主學習的條件;培養(yǎng)學生質疑的習慣,發(fā)揚自主探索精神;培養(yǎng)討論交流的習慣,學會小組合作學習。
關鍵詞 閱讀教學;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08-0170-01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中心,閱讀教學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因此,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重視學生閱讀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呢?
一、培養(yǎng)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創(chuàng)造自主學習的條件
我以前理解的預習僅僅是為教學做一些基礎準備,讀讀課文,勾畫生字詞,沒有深層次去想過預習作業(yè)的設計以及預習的重要性。讀了干老師的《理想課堂的三重境界》,明白了預習應該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定向預習,學生要完成對學習材料的全面的獨立學習。預習設計要求能夠引導學生細讀文本,直指重點,讓學生帶著獨立的觀點進入課堂,預習作業(yè)要盡可能全面地針對所有教學目標,而不僅僅是為課堂教學做一些準備工作。這樣的課堂將不再從零開始,當學生走進課堂的時候,是一個已經(jīng)完成獨立學習的個體。干老師的課就是這樣圍繞預習作業(yè)層層展開。如何做到有效預習呢?我有四點想法:首先要根據(jù)年級段的特點布置課前預習,低段孩子要求低一點,高段孩子要求高一點。二是精心設計課前預習內容,體現(xiàn)層次性,開放性,要全面的針對教學目標。三是教給學生課前預習的方法,在班級形成一種固定模式,學生根據(jù)固定模式進行預習。四是重視課前預習檢查??纯磳W生在課本上的圈圈點點,體會、感受以及提問,再輔以談話的方式,交流預習中的疑惑和收獲。
二、培養(yǎng)學生質疑的習慣,發(fā)揚自主探索精神
古人云:“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有疑問,才有學習的內驅力。課堂上要讓學生思,必先要有疑問。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啟發(fā)學生想象,鼓勵他們敢想、敢疑、敢問,重視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激勵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這種教學既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培養(yǎng)了他們自主學習的習慣。
三、培養(yǎng)多讀多品的習慣,自主感悟文本
讓晨誦、午讀、暮省更規(guī)范,成系列,引導學生扎扎實實地開展,逐漸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不僅僅是豐富了學生的生活形式,更是提升了學生的生活品質,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更活,視野更開闊,學習方式更多,促使教師不得不努力提升自己。理想課堂最核心的還是教師,是教師的素養(yǎng)。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東西,不是教師三言兩語就能強加給學生的,只有通過反復朗讀,從朗讀時語氣的輕重緩急,聲調的抑揚頓挫,表情的喜怒憂傷中體味情感,獲得與作者情感上的共鳴,受到熏陶,自由地進行閱讀。如在引導朗讀《懷念母親》時,我先讓學生選擇文中最生動、最感人的語句進行自由品讀,然后交流共同欣賞,有位學生選擇的語句是:“我不開燈,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jié)u漸織上天空,織上對面的屋頂。一切都沉在朦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靜到不能再沉靜的時候,活動起來。我想到故鄉(xiāng),故鄉(xiāng)的老朋友,心里有點酸酸的,有點凄涼。然而這凄涼卻并不同普通的凄涼一樣,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痹撋x得聲情并茂。我順勢啟發(fā):剛才這位同學讀時注意到了聲調的抑揚頓挫,語氣的輕重緩急,速度快慢適當?,F(xiàn)在請他再讀一遍,其他同學注意聽,他讀時表情怎樣,哪輕哪重?再想他為什么要這樣讀?該生再讀后,出乎我的意料,他自己竟忍不住哭了,全班同學受他感染,眼圈紅紅的。我沒有急于讓其他學生評價,而是讓他們學著也開口讀讀這句話。結果學生在朗讀感悟中提高了語言的感染力,豐富了語言的積累,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
四、培養(yǎng)討論交流的習慣,學會小組合作學習
明代學者顧炎武說:“獨學無友,則孤陋難成;久處一方,則習染而不自覺。”這點明了合作學習的意義。學生在自讀后,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將問題交給學習小組討論交流共同解疑,教師要深入各組,參與討論,并做必要的啟示和點拔,引導學生再讀書,在讀中解決重難點,把讀和議有機地結合起來。如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時,我先讓學生自己讀書思考,劃找歸納,在學生獨立感悟文章所要表達的社會的黑暗、人情的淡泊和對小女孩的同情前提下,讓4人小組自行確定選擇“小女孩幾次擦燃火柴,每次看到了什么,為什么會看到這些?”學生帶著問題讀書、討論,他們就是在獨立感悟和合作學習的探索過程中,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自主讀書,真正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指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習,讓學生自主參加于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形成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質疑探究的能力。
閱讀教學是文本、生活與人的心靈之間的一道橋梁。課堂上,老師應把愛心、微笑、激勵感受給學生,營造一種配合、民主、愉悅的氛圍,培養(yǎng)一種良好的習慣,變苦學為樂學、趣學。使閱讀教學成為學生學習知識、了解社會、體驗生活、感受幸福、表達自我、溝通交流的過程,讓學生實現(xiàn)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構建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