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帆 嚴慧芳 黃國龍 曾春苑
(惠州市惠陽區(qū)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分中心 惠州 516211 )
孕產婦將血源性疾病傳播給嬰兒,往往是誘發(fā)傳染性疾病垂直感染的主要因素,對適齡待孕女性進行4項傳染病篩查可有效了解孕產婦的基本狀況,以便及時采取醫(yī)學干預,切斷母嬰傳播感染的渠道,能夠減少院內交叉感染機會[1~2]。本研究對接受免費婚檢和孕前檢查待孕女性進行乙型肝炎血清標志物、弓形蟲-風疹-巨細胞病毒抗體、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抗體和梅毒抗體檢測,以了解4種傳染性疾病的感染情況。共檢測5187例,現(xiàn)將檢測結果報告如下。
對2017年1月~2018年12月間在我地區(qū)孕前檢查的女性共5187例進行4種傳染病篩查,年齡20~45歲,平均年齡29歲。在空腹狀態(tài)下抽取靜脈血3mL,分別檢測HBsAg、抗TORCH、抗HIV和梅毒抗體。
采用邁瑞MR-96A酶標儀和邁瑞MW-12A洗板機進行相關檢測[3],通過酶聯(lián)免疫法(ELISA)對HBsAg抗原進行檢測,HBsAg陽性者視為乙肝感染者。采用ELISA 法檢測TORCH-IgM、TORCH-IgG,每次試驗均有空白、陰陽性對照各一個;為提高檢測準確性,梅毒血清學檢測采用梅毒快速血漿反應素環(huán)狀試驗(RPR)進行初篩,陽性者使用密螺旋體顆粒凝集試驗(TPPA)方法進行復查。HIV抗體檢測則采用ELISA法進行,對于陽性者及時送往疾控中心采取免疫印跡(WB)試驗方法進一步復檢[4]。
根據(jù)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的特點和研究目的,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SPSS19.0。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調查結果顯示我地區(qū)孕產婦乙肝、梅毒感染率略為上升;TORCH-IgM感染率相對穩(wěn)定,而TORCH-IgG感染率較高,但抗體出現(xiàn)較晚(>14d) ,對胎兒影響不大,不作為重點篩查和研究對象[5];抗HIV陽性0例,屬感染率較低的疾病,見表1。
表1 4種傳染性疾病的檢測結果[n(%)]
年份檢測例數(shù)HBsAg陽性抗-TORCH陽性RV-IgGTOX-IgMTOX-IgGCMV-IgMCMV-IgGTPPA陽性抗-HIV陽性20172473196(7.926)2015(81.480)7(0.283)171(6.915)15(0.607)2369(95.795)3(0.121)0(0)20182714239(8.806)2180(80.324)3(0.111)166(6.116)12(0.442)2589(95.394)7(0.257)0(0)合計5187435419510337274958100
5187例待孕女性中,高齡待孕女性 560 例,高齡女性 TP-Ab陽性率為 0.714% ,高于適齡女性 TP-Ab 陽性率0.130%(χ2=6.095,P<0.05) ;HBV、HIV 和TORCH感染情況在適齡和高齡待孕女性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乙型肝炎、TORCH、梅毒、艾滋病4種傳染病的傳播途徑較為廣泛,給疾控工作帶來了嚴峻挑戰(zhàn),4種疾病均可通過血液、性交及母嬰進行傳播,嚴重危害著人類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疾控工作難度較大,尤其是母嬰垂直傳播,目前世界衛(wèi)生組織也把其視為疾病傳播的重要方式,也是世界性的難題[6]。
以上4種疾病的血清學檢測結果顯示,乙肝感染率依然處于首位,高達8.39%,低于普通人群乙肝病毒攜帶率10%;HIV抗體陽性率為0.00%,低于流行病學調查結果;梅毒感染率為0.19%;TOX-IgM陽性10例(0.19%),CMV-IgM陽性27例(0.52%);盡管本次篩查中未查出艾滋病感染者,但該病具有社會危害性大、傳染性強的特點,理應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7]。血清HBsAg陽性者高達435例(8.39%),表明本地區(qū)乙肝病毒的傳播源依然是母嬰傳播,呈現(xiàn)出上升態(tài)勢,且生育高峰年齡段(21~30歲)人群感染率最高。臨床醫(yī)生應根據(jù)孕產婦乙肝病情狀況,對嬰兒進行免疫接種,干預哺乳喂養(yǎng)過程,進行科學引導,以降低母嬰傳播的發(fā)生率[8]。
表2 適齡孕婦與高齡孕婦血清標志物檢測結果[n(%)]
檢測項目<35歲女性例數(shù)<35歲女性陽性≥35歲女性例數(shù)≥35歲女性陽性HBsAg4627396( 8.558)56039( 6.964)HIV46270( 0.000) 5600( 0.000)TORCH-IgM 462735( 0.756)5602(0.357)TP-Ab46276( 0.130) 5604( 0.714) a
注:a與<35歲孕婦比較,P<0.05。
本次調查結果表明,本地區(qū)待孕女性梅毒的感染率在生育高峰年齡段(21~30歲)群體感染率最高,與毒品注射、過早進行性交等方面有著必然聯(lián)系。此外,隨著國家取消強制性婚前體檢,導致梅毒攜帶者免除了婚前的篩查,增加了產婦梅毒感染的幾率[9],因此,梅毒篩查是減低母嬰垂直傳播的重要措施,通過孕期梅毒篩查可有效預防嬰兒先天梅毒。另外,妊娠合并梅毒較為隱蔽,臨床癥狀不明顯,容易造成人們的忽視,臨床上常依靠血清學診斷對妊娠合并梅毒進行診斷。故對以上4種傳播性強的傳染病需加強孕前檢查的力度和孕產婦保健管理,引導及時進行病毒的篩查,做好保健檢查工作,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本次調查中雖然未檢測到HIV陽性患者,但仍不可輕視,在對以上4中傳染病的防控工作中,需要政府主導,引導多部門協(xié)同管理,防治結合,辨證施治。
總之,對待孕夫婦進行乙肝、TORCH、梅毒、艾滋病等4項傳染性指標的免費檢查、規(guī)范治療及隨訪管理,可有效阻斷母嬰傳播,對于提升人口質量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