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賈超(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針推康復門診主任醫(yī)師)
盛夏天氣炎熱人體陽氣最盛,腠理疏松,百脈通暢,長蛇灸的藥物鋪灸療法借助暑夏之伏天炎熱氣候,陽氣的溫煦之力,加之以溫熱、補虛的治法,能將蟄伏于體內的陰寒邪氣連根拔起。冬病夏治,強壯真元,祛邪扶正,有事半功倍的治療效果。
長蛇灸是傳統(tǒng)中醫(yī)灸法之一,是用特制的艾在體表的一定部位上燃燒,以特定的氣味與溫熱的刺激調節(jié)生理機能的治療方法,因為在施灸時沿脊柱鋪敷藥物、姜或蒜,形如長蛇,故名長蛇灸。長蛇灸取穴多用大椎至腰俞間督脈段,可以灸全段或分段,覆蓋范圍更廣,是目前灸療中施灸范圍最大、一次灸療時間最長的灸法。其施灸面廣、艾柱大、火氣足,因此溫通力強,非一般灸法所能及。
除非特殊情況如急性病,做長蛇灸的時間最好選擇在白天,但是過饑、過飽、過勞、大醉等情況都不宜灸,以防出現暈厥的情況。灸后不能受風寒,尤其注意頸部、腳部的保暖,特別是腳部,除非盛夏,否則建議不光腳穿鞋。施灸期間不吃或少吃寒涼食物,如西瓜、螃蟹、冷飲、涼茶等,做完長蛇灸后兩小時內不宜洗澡,不喝冷水。
需要注意的是,冬病夏治的灸法在治療方法和適應證上各有特色,但總的來說,由于其溫熱的特性,并不是人人都適用,實熱性疾患及陰虛火旺體質的人應慎灸,否則只會“火上澆油”,長蛇灸同樣如此。
長蛇灸通過激發(fā)協(xié)調各經絡,能夠平衡陰陽、抵御病邪、溫補督脈、調整虛實,其主要有三方面的作用:
振奮陽氣 長蛇灸施灸部位在督脈及膀胱經第一側線,督脈為一身陽經之海,具有調節(jié)全身陽經氣血的作用。陽氣可維持體溫,保護人體抵抗外邪入侵的作用,所以通過灸補督脈可振奮一身陽氣,祛寒溫陽,強身健體、運行氣血。
調節(jié)臟腑 長蛇灸施術時取膀胱經第一側線,膀胱經第一側線上分布有背俞穴及夾脊穴,通過艾灸,可直接溫暖五臟六腑,治療虛寒的咳嗽、咳痰、胃腸冷痛、腹瀉、痛經、手足冰涼等疾病。
防病保健 通過灸治督脈及膀胱經第一側線,可激發(fā)協(xié)調全身氣血,疏通經絡,使氣血調和、陰陽平和,臟腑各行其職,調整虛實寒熱,從而達到防病保健的目的。
脊柱筋骨相關病癥:強直性脊柱炎、增生性脊柱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風濕性關節(jié)炎、慢性腰肌勞傷、頸椎病、腰椎病等。
內臟虛寒相關病癥:感冒、咳嗽、膈肌痙攣、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痛風、慢性支氣管炎穩(wěn)定期、支氣管哮喘穩(wěn)定期、慢性肝炎、慢性胃炎、慢性腸炎、慢性腹瀉、免疫低下等。
婦科相關病癥:痛經、慢性盆腔炎、宮寒不孕、月經失調等。
五官科、皮膚科病癥:鼻竇炎、過敏性鼻炎、神經性耳聾、神經性皮炎、陰證癰腫、帶狀皰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