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華艷 張光金(湖南科技學院體育學院 湖南 永州 425199)
自我決定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Deci Edward·L和Ryan Richard·M等人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它是一種關于人類自我決定行為的動機過程理論,目前運用自我決定理論研究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的研究較少。隨著高校體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健康教育觀在學校體育中與越來越受到重視,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情況也受到很大的關注。然而,相當一部分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不高,很多人由于各種原因被動參與到體育鍛煉中,這種狀況直接影響了高校體育目標的實現(xiàn)。提高學生的運動參與動機,是提升體育教學質量的關鍵,只有學生自主參與體育鍛煉,才能更好地執(zhí)行“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本研究以自我決定理論為研究視角,分析了大學生體育鍛煉的行為以及體育鍛煉的動機,以期為大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研究對象為在校大學生,本次研究以湖南科技學院非體育專業(yè)在校大學生為調查對象。
(1)文獻資料法。
通過學校圖書館及中國期刊網查閱大量有關自我決定理論及運動參與動機等方面的書籍和文獻資料,為本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撐。
(2)問卷調查法。
根據(jù)研究需要,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咨詢有關專家,結合《運動動機量表》,設計了《湖南科技學院非體育專業(yè)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動機》的調查問卷。問卷的發(fā)放主要是利用問卷星進行發(fā)放回收,共收到334份有效問卷。
(3)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主要運用SPSS軟件對所收集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處理。
(4)邏輯分析法。
對收集整理的數(shù)據(jù)、及資料進行邏輯分析,進行歸類總結等。
(1)湖南科技學院學生對體育鍛煉的態(tài)度分析。
體育態(tài)度是學生對體育學習和鍛煉活動所持有的認知評價、情感體驗和行為意向的綜合表現(xiàn),它可以增進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表現(xiàn)的可能性,是體育活動動力調節(jié)系統(tǒng)的重要心理成分。學生對體育持積極肯定的態(tài)度會喜歡體育鍛煉,反之則對體育沒有興趣。
表1 湖南科技學院學生對體育鍛煉的態(tài)度調查表(N=334)
通過表1發(fā)現(xiàn),對體育鍛煉持“非常喜歡”態(tài)度的人數(shù)占樣本14.37%,持“喜歡”態(tài)度的占樣本43.11%,這說明57.48%的學生對體育的態(tài)度是積極喜歡的;對體育“無興趣”的僅占樣本的3.29%,這說明僅有少數(shù)同學對體育態(tài)度完全不積極;39.2%持“一般”態(tài)度的學生對體育可能對體育還沒有正確的認知,如果對這部分人多加引導,從思想上對其加深認識,在周圍同學的帶動下極有可能發(fā)展成為體育愛好者。
(2)湖南科技學院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頻率分析。
表2 湖南科技學院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頻率調查表(N=334)
參加體育活動貴在堅持,而且體育鍛煉要達到較好的效果要達到一定的練習次數(shù)。從表2可以看出:湖南科技學院學生每周的活動次數(shù)為1-2次的占樣本的72.16%,3次以上的占樣本的18.56%,說明大部分學生每周還是有參加體育活動,但是活動次數(shù)少,還是沒有達到每周最佳的運動頻率,針對運動次數(shù)偏少的學生群體,要加強他們對體育活動的效果認知,鼓勵其多進行活動。此外,還有9.28%的學生每周活動次數(shù)為0次,說明他們沒有進行體育鍛煉,對這部分學生要多加關注,對他們多加引導。
(3)湖南科技學院學生參加參加體育鍛煉的項目分析。
表3 湖南科技學院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項目調查表(N=334)
學生參加體育鍛煉項目的選擇,體現(xiàn)了學生對運動方式的選擇。從表3可以看出:選擇跑步項目的占樣本的43.11%,是學生主要參與的項目,可能由于跑步不受場地、器材的限制,同時也可以單獨一個人完成。選擇籃球項目的占樣本的29.94%,主要是由于學?;@球場地比較多,也是比較普及的運動項目,深受學生的喜歡。鍛煉項目排名第三的是羽毛球項目,這與羽毛球運動項目本身的特點有關,這個項目采與人不需要太多,便于組織。隨著國家對足球項目的重視,校園足球也開始發(fā)展起來,選擇足球項目鍛煉的占樣本的15.87%,這也是足球項目發(fā)展的一個體現(xiàn)。而一些新興項目如:跆拳道、瑜伽、網球的選擇也不是特別多,這類項目需要一定的基礎,也需要對新事物有一定的接受能力;作為我國國球的乒乓球的選擇人也不是很多,這需要我們思考一些,如何發(fā)揮國球的優(yōu)勢,促進其的發(fā)展。
行為主義心理學認為:“需要引起動機,動機支配行為”。學生對體育鍛煉的需要能引起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動機,從而影響體育鍛煉活動行為。就影響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的動機而言,可以從學生的內部和外部動機來進行分析。
(1)內部動機分析。
內部動機是指學生自身的好動、好奇和好勝的心理產生的,如渴望從體育運動中獲得身體上的快感、樂趣和刺激,來滿足學生自尊心、上進心、榮譽感、義務感、歸屬感、自我決策和自我實現(xiàn)等方面心理需要的動機。內部動機是以生物性需要為基礎,主要是學生能夠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在活動過程中自如地應付各種挑戰(zhàn),在體育活動中展現(xiàn)自己的能力,從而讓自己的價值得以實現(xiàn),整改過程學生產生快樂,體驗到效能感。它是從學生內部對鍛煉行為進行驅動,讓學生吸取內部力量。而內部動機可以從求知、成就、刺激體驗幾個方面來分析。
表4 湖南科技學院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內部動機調查表(N=334)
由表4湖南科技學院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內部動機調查表可以看出:在學生的內部動機調查中,50.6%-58.38%的學生對求知、成就和刺激體驗方面都是持同意的態(tài)度,覺得體育知識和技術可以讓自己活動愉悅感,讓自己獲得成就感,獲得滿足,讓自己體會到運動的刺激,產生愉悅及興奮。12.57%-17.66%的同學非常認同體育鍛煉帶來的愉快感覺。由此也可以說明,學生體育鍛煉的內部動機比較強。內部動機對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推動力量較大,這樣學生可以自覺的參加體育鍛煉。
(2)外部動機分析。
外部動機是由學生自身之外的誘因引起的動機,如教師的表揚、同學的賞識、競爭獲得的獎勵、榮譽,或者是因為迫于壓力、升學考試和避免受到懲罰等原因去參加體育活動的動機。外部動機主要以社會性需要為基礎,是從學生自身之外對鍛煉行為進行驅動,通過吸取外部力量,獲得相應的獎勵或懲罰,以此來滿足自己的社會性需要。外部動機可以從內化、認同、外部調節(jié)這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表5 湖南科技學院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外部動機調查表(N=334)
由表5湖南科技學院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外部動機調查表可以看出:在學生的外部動機調查中,有64.37%的同學同意體育定義對自身其他發(fā)展有好處,內化同意度高;有58.68%的同學同意運動可以讓人有個好身體,對體育運動結果的認同度較高;另外,有37.31%的同學希望通過體育運動獲得榮譽,而19.76%的同學不同意通過體育運動獲得榮譽;這表明,學生的外部動機方面主要集中在內化和認同方面,對通過體育活動獲得榮譽的外部調節(jié)動機認同度不是很高,由此可以看出,湖南科技學院學生體育鍛煉的目的是通過體育提高自身方面,而不是為了獲得榮譽等。
綜上所述,湖南科技學院非體育專業(yè)學生對體育鍛煉都持有積極的態(tài)度;大部分學生一周進行1-2次鍛煉,體育鍛煉的頻率偏低;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項目主要有跑步、籃球、羽毛球等。學生鍛煉的內部動機較強,外部動機主要是對內化和認同方面較高,對外部調節(jié)動機認同度不是很高。建議學校采取一些外部激勵的方式,引導學生參加體育鍛煉,加強學生鍛煉頻率,從而為學生的終身體育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