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淼琴
[摘 要]人口流動對經濟社會的諸多方面都會產生影響,對于財政支出亦是如此。文章以人口流動為出發(fā)點,考察人口流動對于財政支出效率的影響。通過將教育、醫(yī)療等財政支出作為代表性財政支出進行實證分析,發(fā)現人口流動對于醫(yī)療、交通運輸等財政支出效率的影響顯著,且為負向影響。因此,地區(qū)政府應更合理配置財政支出來提高支出效率。
[關鍵詞]人口流動;財政支出;增長;效率
[中圖分類號]F812.45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戶籍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流動人口的數量不斷增加,至2018年底,我國流動人口數量達到2.41億。而人口流動與地方財政支出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一方面,人口流動會受到財政支出的影響。根據地區(qū)基礎設施等完備情況,人們會用腳進行投票選擇。另一方面,人口流動往往伴隨著各個地區(qū)人口的流入與流出,對地區(qū)的財政支出有著或正或負的影響。
1 人口流動對財政支出效率的影響機制
首先,人口流動對財政支出增長存在影響。對于人口流入地而言,人口流動意味著人口的增加,進一步對于基礎設施、醫(yī)療衛(wèi)生等需求增加,而這些需求需要相對應的財政支出來供給。同時,人口流入也在一定程度上為當地帶來勞動力這一生產要素,這有利于當地經濟的發(fā)展,也會帶來財政支出的增長。對于人口流出地而言,人口流動意味著人口的減少,對于基礎設施、醫(yī)療衛(wèi)生等需求下降,無須財政支出增加來供給。此時,人口流動對于財政支出增長無影響。相應地,人口流出使得流出地勞動力人數下降,對財政支出產生一定影響。
其次,人口流動對財政支出效率存在影響。對于人口流入地而言,人口流入加劇了基礎設施、教育醫(yī)療等的壓力,相同財政支出情況下,財政支出效率明顯下降。對于人口流出地而言,人口流出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地基礎設施、教育醫(yī)療等設施的壓力,財政支出效率上升。因此,人口流動對于流入地以及流出地的財政支出效率均產生反向影響。
綜合人口流入地以及流出地的情況而言,人口流動對于各地區(qū)的財政支出影響不一,最終影響結果還得結合多種因素,人口流動對于財政支出效率則有著負向影響。
2 數據說明及實證檢驗
為了進一步說明人口流動對于財政支出效率的影響,需選取一些變量通過系統GMM以及固定效應等方法來進行驗證。
2.1 變量選取及數據來源
實證檢驗從財政支出增長率以及財政支出整體效率兩個方面展開。研究人口流動對于財政支出增長率的影響時,將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增長率、教育支出增長率以及醫(yī)療衛(wèi)生支出增長率作為被解釋變量,人口遷移率作為解釋變量。基于數據的可獲得性,將人口增長率減去人口自然增長率的數據近似作為人口遷移率。研究人口流動對于財政支出效率的影響時,將人口密度作為解釋變量,教育支出效率得分、醫(yī)療衛(wèi)生支出效率得分、交通運輸支出效率得分作為被解釋變量,其中交通運輸支出效率得分代表基礎設施支出類效率得分。各個支出效率的得分在借鑒陳詩一、張軍(2008)方法的基礎上,采用較為通用的DEA方法來測算。
此外,兩個實證檢驗也包括一些控制變量。借鑒朱潔、蘇雯錦(2007)的做法,控制變量主要包括GDP增長率、人口自然增長率、投資率、對外開放度等。
2.2 模型的構建
檢驗人口流動對財政支出增長率的影響時,借鑒朱潔、蘇雯錦(2006)的實證方法,以人口遷移率為主要解釋變量。在模型中加入被解釋變量的滯后項,構建模型如下:
Yit = α0 + α1 Xit+α2 Yit-1+α3 Yit-2 + α4 θit + εit
其中,Yit即為各省各年度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增長率、教育支出增長率、醫(yī)療衛(wèi)生支出增長率,Xit為各省各年度遷移率,Yit-1和Yit-2分別為Yit的一階和二階滯后變量,為GDP增長率、人口自然增長率、投資率等控制變量合集,εit為隨機誤差項。
人口遷移率與財政支出增長率之間存在一定的內生性。同時,模型中含有被解釋變量的滯后項,內生問題不可避免。因此,對于人口流動對財政支出增長率的影響主要采用系統GMM估計方法。
檢驗人口流動對財政支出效率的影響時,將教育支出效率得分、醫(yī)療衛(wèi)生支出效率得分、交通運輸支出效率得分作為被解釋變量,人口密度作為解釋變量,構建模型如下:
Yit = α0 + α1 Xit + α2 θit + εit
其中,Yit為各省各年度三類財政支出效率得分,Xit為人口密度,為一系列控制變量的合集,εit仍是隨機誤差項。由于不同省份不同年度之間存在一些不變的因素,因此該檢驗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分析。
2.3 檢驗結果及經濟意義
人口流動對財政支出增長率影響的實證結果表明,無論是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增長率、教育支出增長率還是醫(yī)療衛(wèi)生支出增長率,人口遷移率對其影響都不顯著。這一結果與朱潔、蘇雯錦(2007)相似。被解釋變量的一階、二階滯后項或多或少都對被解釋變量產生了影響。此外,對于地方政府而言,其財政支出更多地是為地區(qū)經濟增長而服務,因此,各類財政支出增長率與GDP之間的關系更為密切,實證結果也表明GDP增長率對于三類財政支出增長率均有顯著影響。人口自然增長率對于被解釋變量的影響雖然不顯著,但是它與被解釋變量負相關,且數額較大,會對被解釋變量產生一定的負向影響。
在人口流動對于財政支出效率影響的實證檢驗中,人口密度對于教育支出效率的影響不顯著,這與我國的戶籍制度存在一定的關聯。在戶籍管理制度下,流動人員子女很難在流入地就學,因此人口流動很難影響流入地區(qū)的教學支出效率。但是近年來,隨著流動人員隨遷子女異地入學政策的實施,人口流動會對地區(qū)教育支出效率產生一定的影響。
對于醫(yī)療衛(wèi)生支出效率,人口密度在1%水平上顯著;對于交通運輸支出效率,人口密度在5%水平上顯著。這兩個顯著影響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人口流動降低了財政支出效率。人口流動會對一個地區(qū)的人員密度產生影響。對于人口流入地而言,人口密度增加對該地區(qū)的教育、醫(yī)療以及交通設施產生了一定的壓力,從而使醫(yī)療衛(wèi)生支出、交通運輸支出的財政支出效率下降。對于人口流出地而言,人口密度下降緩解了當地教育、醫(yī)療、交通等設施的壓力,這些設施能夠更高效地被利用,從而使教育支出、醫(yī)療衛(wèi)生支出、交通運輸支出效率上升。從數值上來看,人口密度與教育支出效率、醫(yī)療衛(wèi)生支出效率、交通運輸支出效率均為負相關關系,即人口密度增加,教育支出效率、醫(yī)療衛(wèi)生支出效率、交通運輸支出效率均呈下降狀態(tài)。GDP對于三類支出效率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影響。
3 總結
地方政府為了吸引人口的流入,往往會通過擴大財政支出的方式,提高公共服務和產品的供應水平,居民為了追求更高的公共服務水平,就會選擇向這些公共服務水平更高的地區(qū)流入,此時地方政府就達到了吸引人員流入的目的。而結合本文的研究結果,從數值上來看,人口密度與教育支出效率、醫(yī)療衛(wèi)生支出效率、交通運輸支出效率均為負相關關系,即人口密度增加,教育支出效率、醫(yī)療衛(wèi)生支出效率、交通運輸支出效率均呈下降狀態(tài)。這就說明,當人口流入增加到一定的程度,達到一定的人口密度水平時,流動人口就會對政府的財政支出效率產生影響。人口流入規(guī)模的擴大,會導致地方政府財政支出的擴張。但如果該地區(qū)保持現有的支出水平不變,就會造成公共服務消費的擁擠,地區(qū)居民的效應水平也會隨著降低。長此以往,不僅會造成對其他地區(qū)居民吸引力的下降,同時也會造成本地區(qū)人口的流出,因此地方政府在進行財政支出決策時,要充分考慮流動人口對政府支出效率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江依妮.外來人口聚集地區(qū)公共服務支出研究——以廣東省為例[J].人口與經濟,2013(05).
[2] 段哲哲.黃偉任.流動人口對地方政府基礎教育公共財政支出的影響研究———基于2010-2014年福建省58個縣市數據分析[J].教育學術月刊,2016(06).
[3] 陳詩一,張軍.中國地方政府財政支出效率研究:1978-2005[J].中國社會科學,2008(04).
[4] 朱潔,蘇雯錦.人口流動對省級地方政府財政支出影響的實證研究[J].東岳論叢,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