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蘇麗,邢麗花,任 霞,史素影,劉玉梅,高廣印,呂 勝,俞年軍
(1. 黃山職業(yè)技術學院醫(yī)學系,安徽 黃山 245000;2. 安徽中醫(yī)藥大學藥學院,安徽 合肥 230012;3. 安徽廣印堂中藥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亳州 236800;4. 安徽省旌德縣人民醫(yī)院,安徽 旌德 242600)
1.1 藥材 徽州地區(qū)菊花樣品采自安徽省歙縣、休寧縣、旌德縣、績溪縣,見表1,經(jīng)安徽中醫(yī)藥大學俞年軍教授鑒定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morifoliuRamat.)的干燥頭狀花序,其中包括貢菊、七月菊、金絲皇菊、黃菊。
1.2 儀器 Agilent 1260 Infinity Ⅱ 液相色譜儀(包括G7111A四元泵、G7129A自動進樣器、G7114A紫外檢測器):美國Agilent公司;HH-4數(shù)顯恒溫水浴鍋:江蘇省金壇市晶玻實驗儀器廠;AS系列超聲清洗機:天津奧特賽恩斯儀器有限公司;竑力HL-200A型高速多功能打粉機:上海賽耐機械有限公司。
1.3 試劑 綠原酸(批號 11075-200413,純度≥98%)、木犀草苷(批號 111720-201609,純度>94.9%)、3,5-O-二咖啡酰基奎寧酸(批號 111782-201706,純度>97.3%):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乙腈(色譜純):瑞典Oceanpak;純化水:自制;磷酸(色譜純):天津永大化學試劑有限公司;其余所用試劑均為分析純。
2.1 色譜條件 Topsil HPLC C18色譜柱(250 mm×4.6 mm,5 μm),流動相為0.1%磷酸水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脫(0~11 min,10%~12% B;11~13 min,12%~14% B;13~45 min,14%~18% B;45~46 min,18%~21% B;46~55 min,21%~24% B;55~80 min,24%~26% B;80~85 min,26%~45% B;85~90 min,45%~55% B;90~105 min,55%~10% B),柱溫30 ℃,流速1.0 mL/min,檢測波長325 nm,進樣量10 μL。
2.2 樣品制備
2.2.1 對照品溶液制備 分別精密稱取綠原酸1.26 mg、木犀草苷1.23 mg、3,5-O-二咖啡?;鼘幩?.43 mg,置于50 mL容量瓶中,用75%甲醇定容,配制成25.2 μg/mL綠原酸、24.6 μg/mL木犀草苷、108.6 μg/mL 3,5-O-二咖啡?;鼘幩峄旌蠈φ掌啡芤骸?/p>
2.2.2 供試品溶液制備 稱取菊花樣品粉末(過2號篩)1.0 g,置于100 mL圓底燒瓶中,加入75%甲醇30 mL,水浴回流提取1.5 h,平行3次。合并濾液,濃縮,定容于50 mL容量瓶內(nèi),用0.45 μm微孔濾膜過濾,取續(xù)濾液。
2.3 方法學考察
2.3.1 精密度試驗 取樣品S1,供試品溶液按“2.2.2”項下方法制備,按“2.1”項下色譜條件連續(xù)進樣6次,并記錄液相色譜圖,結(jié)果各共有峰相對保留時間的RSD≤1.39%,共有峰相對峰面積的RSD≤2.43%,表明儀器精密度良好。
兩者舵的使用情況見圖6和圖7,可很直觀地看出,使用指數(shù)函數(shù)修飾的控制器進行航向控制時,動舵幅度較模糊控制小很多,通過使用MATLAB進行計算可以得到,圖6的平均舵角為1.94°,圖7的平均舵角為2.27°,平均舵角下降了0.33°,降幅約為15%,而舵的使用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船舶能量的消耗,以及船舶營運過程中船員的舒適感。所以,使用指數(shù)函數(shù)修飾的航向保持控制器,不僅能夠降低能源的消耗,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船員的工作生活環(huán)境。
2.3.2 重復性試驗 精密稱取S1樣品粉末6份,制備供試品溶液,按“2.1”項下色譜條件進行檢測,結(jié)果各共有峰相對保留時間的RSD≤3.99%,共有峰相對峰面積的RSD≤4.77%,表明方法重復性良好。
2.3.3 穩(wěn)定性試驗 取S1樣品粉末制備供試品溶液,按“2.1”項下色譜條件進行檢測,分別在0、4、8、12、24、36 h進行檢測。結(jié)果各共有峰相對保留時間的RSD≤4.25%,共有峰相對峰面積RSD≤3.98%,表明供試品溶液在36 h內(nèi)穩(wěn)定性良好。
2.4 徽州地區(qū)菊花樣品指紋圖譜的建立 取徽州地區(qū)20批菊花粉末(過2號篩),精密稱定,供試品溶液按“2.2.2”項下方法制備,按“2.1”項下色譜條件進行檢測,記錄液相色譜圖。
2.4.1 共有峰的確定及指認 將20批徽州地區(qū)菊花樣品色譜圖AIA文件導入中藥色譜指紋圖譜相似度評價系統(tǒng)(2004版),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設置S1為參照指紋圖譜,多點校正匹配,篩選出12個共有峰,通過對照品比對可知,2號峰為綠原酸,4號峰為木犀草苷,7號峰為3,5-O-二咖啡?;鼘幩帷φ掌穲D譜與樣品圖譜見圖1,20批菊花樣品指紋圖譜重疊圖見圖2。
2.4.2 相似度分析 對實驗得到的20批徽州地區(qū)菊花樣品色譜圖進行相似度評價分析,結(jié)果表明20批徽州地區(qū)菊花樣品相似度均在0.701~0.997之間,不同品種的菊花相似度存在差異,其中S12、S17為金絲皇菊,與貢菊的相似度較低,均小于0.75。而同一品種不同產(chǎn)地的菊花相似度較高,S3、S13為貢菊,與貢菊之間的相似度較好,均大于0.98。見表2。
注:2.綠原酸;4.木犀草苷;7. 3,5-O-二咖啡酰基奎寧酸;其他峰對應的化學物質(zhì)尚未被確定
圖1混合對照品(A)、樣品(B)的高效液相色譜圖
注:2.綠原酸;4.木犀草苷;7. 3,5-O-二咖啡酰基奎寧酸;其他峰對應的化學物質(zhì)尚未被確定
S1S2S3S4S5S6S7S8S9S10S11S12S13S14S15S16S17S18S19S20S11S20.9921S30.9970.9911S40.9930.9850.9991S50.7820.7740.7690.7601S60.8400.8040.8420.8490.8981S70.7660.7360.7660.7720.9280.9821S80.8950.8690.9070.9170.8410.9750.9401S90.8690.8520.8680.8670.9630.9580.9520.9341S100.7990.7970.7890.7810.9970.8910.9170.8460.9651S110.8130.7930.8060.8020.9780.9520.9590.8990.9860.9731S120.7030.7020.6780.6610.9770.8100.8520.7250.9000.9700.9351S130.9990.9930.9960.9920.7970.8480.7770.8990.8810.8140.8280.7221S140.8850.8580.8930.9020.8630.9870.9580.9970.9450.8650.9180.7570.8901S150.9980.9860.9960.9920.7790.8420.7630.8930.8710.7970.8150.7010.9970.8821S160.8050.7840.7970.7920.9750.9420.9460.8830.9820.9700.9980.9380.8200.9030.8091S170.7340.7270.7180.7080.9960.8760.9170.8040.9430.9900.9690.9870.7510.8320.7310.9671S180.9870.9930.9870.9810.8040.8170.7540.8730.8760.8290.8190.7350.9900.8630.9840.8140.7581S190.9990.9880.9980.9950.7790.8440.7670.8990.8730.7970.8150.6980.9980.8880.9990.8090.7300.9871S200.9850.9940.9800.9710.8070.8060.7450.8580.8660.8300.8160.7500.9880.8510.9800.8100.7650.9920.9821
2.4.3 聚類分析 將20批徽州地區(qū)菊花樣品的12個共有峰面積數(shù)據(jù)導入SPSS 23.0軟件,采用質(zhì)心聚類,歐氏距離平方法為度量標準,對菊花樣品的高效液相色譜指紋圖譜進行聚類分析,結(jié)果可知,將菊花樣品分為兩大類,S9(黃菊)聚為一大類,其他分為一大類,其中將S6、S7、S8、S14(七月菊)聚為一小類,S5、S12、S17(金絲皇菊)聚為一小類,將S1、S16(黃菊)聚為一小類,除S10外,其他樣品(貢菊)分為一類。因此,聚類分析除S9、S10外,將貢菊、金絲皇菊、七月菊、黃菊分別聚為一類。其中貢菊與七月菊的親緣關系距離較近,金絲皇菊與黃菊親緣關系距離較近。具體見圖3。
2.4.4 主成分分析 為全面評價20批徽州地區(qū)菊花樣品質(zhì)量,對12個共有峰進行主成分分析。運用共有峰面積數(shù)據(jù)分析軟件,得出各共有峰方差貢獻表,見表3。12個共有峰中得出3種主成分,第一主成分貢獻率為38.61%,第二主成分貢獻率為27.51%,第三主成分貢獻率為16.28%,3種主成分累積貢獻率達82.40%,即該3種主成分能夠反映徽州地區(qū)菊花的基本信息。
圖3 20批菊花樣品的聚類分析樹狀圖
為進一步確定徽州地區(qū)菊花藥材的主成分,將20批菊花樣品共有峰面積導入SIMCA-P(11.0)中,用PCA on X-block模型對樣品進行主成分分析[12]。主成分得分見圖4。由圖可知20批菊花樣品的主成分為4、8、11號峰,其中4號峰為木犀草苷,8、11號峰未知,需進一步實驗研究。通過主成分分析PCA得分圖(圖5)可知,以4、8、11號峰3個主成分為指標成分進行得分分析,其中S1、S2、S3、S4、S13、S15、S18、S19、S20為一得分區(qū),S6、S7、S8、S14(藍色點)為一得分區(qū),S5、S10、S11、S16、S17(紅色點)為一得分區(qū),其分類結(jié)果與聚類分析一致。
本實驗對不同流動相、檢測波長、洗脫比例、柱溫等因素進行考察,結(jié)果確定乙腈-0.1%磷酸水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325 nm,柱溫為30 ℃,在該方法下色譜圖分離度及峰形較好,響應值較好,此方法重復性、穩(wěn)定性等均滿足實驗要求。采用相似度評價軟件對20批徽州地區(qū)菊花樣品指紋圖譜進行分析,確定了12個共有峰,經(jīng)對照品比對指認2號峰為綠原酸,4號峰為木犀草苷,7號峰為3,5-O-二咖啡?;鼘幩?。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各批次樣品之間相似度較大,其中不同產(chǎn)地貢菊樣品間相似度較高,均大于0.98。這說明徽州其他地區(qū)的種植貢菊與傳統(tǒng)核心產(chǎn)區(qū)歙縣貢菊具有相同內(nèi)在質(zhì)量,因此,貢菊道地產(chǎn)區(qū)除歙縣外,應該包括績溪、休寧、旌德等相鄰地區(qū)。這為滿足市場需求,擴大種植面積,促進貢菊的產(chǎn)業(yè)發(fā)展提供了依據(jù)。
表3 20批菊花樣品共有峰的總方差解釋
圖4 共有峰得分圖
圖5 20批菊花樣品主成分分析得分圖
聚類分析結(jié)果表明,除S9、S10外,將貢菊、金絲皇菊、七月菊、黃菊分別聚為一類。這說明徽州地區(qū)種植的不同品種菊花之間內(nèi)在質(zhì)量存在一定的差異,與黃菊、金絲皇菊相比,七月菊與貢菊的距離較近,七月菊是貢菊的人工栽培品[13]。因此,為保證道地藥材貢菊的質(zhì)量,種植應以原有貢菊品種為主體。
本實驗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譜指紋圖譜方法能簡單、快速地對徽州地區(qū)貢菊與其他菊花品種進行區(qū)分,為菊花的資源開發(fā)提供依據(jù),也為徽州地區(qū)菊花的質(zhì)量控制與品質(zhì)評價提供初步的研究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