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_周春倫
在陳默受訪的個案中,青少年心理問題發(fā)生的年齡正在下移,高競爭感和高孤獨感是主要原因
記者:您多次強調媽媽在家庭教育中的決定性作用,媽媽是一個家的靈魂。那么,媽媽們容易出現哪些問題呢?
陳默:不是有個大別墅就可以稱為“家”,破房子有個媽才成其為“家”。
一個母親會影響三代。我做臨床咨詢多年發(fā)現,所有問題根子大多在母親。在處理家庭問題上,女人是有優(yōu)勢的。男性大腦更擅長邏輯思維,女人更善于感知別人的需求。
孩子跟母親的關系也最特殊,他們的潛意識是完全連通的。我們有個誤區(qū),以為只有母親為孩子犧牲,其實孩子也會為母親犧牲。如果母親生活在水深火熱中,整天罵罵咧咧,那么孩子也會感受到母親的痛苦,把這種情緒背在身上,覺得是因為自己,母親才生活得不幸福。
好的教育首先就是不讓孩子恐懼。學校不要讓孩子恐懼,家長不要讓孩子恐懼。但很多孩子一直處于滿足不了媽媽需求的恐懼中,變得沒有安全感、不自信。
媽媽的焦慮是會傳染的。每次回到家,考試怎么樣?全班最高分幾分?平均分幾分?你同桌幾分,你幾分?要么不跟孩子講話,一講話一百句都是學習。這只會增加孩子的焦慮。焦慮的人是沒辦法集中注意力的。
媽媽的虛榮心會害慘孩子。虛榮心是最淺薄的,不自信的表現,同時也是社會問題。家長怎么讓自己自信呢?很簡單,捫心自問,我是不是在努力要求孩子做一個善良的人,要求孩子寬容別人、善待弱者?如果是,你的孩子就不會差。
第一層次的競爭是體力,中等層次的競爭是智力,高層次的競爭一定是道德。你把孩子的道德教育好,你的孩子將來肯定不會差。
記者:在家庭教育中,父親發(fā)揮怎樣的作用,父親的角色和母親有什么不同?
陳默:父親的角色在孩子3到6歲時作用很大。3到6歲,孩子開始探索世界,他的勇氣和力量來自哪里?實際上就是父親。父親的角色是生命安全的保障。小山羊在老山羊的保護下,才勇于探索這個世界。所以父親此時的角色非常重要。
母親給到的是心理安全的保障。但很多人還不明白,父親這個角色其實是母親給的。母親不承認父親這個角色,你怎么證明自己的父親身份?只有母親愿意讓父親成為他的角色,父親才成得了這個角色。父親要在孩子面前樹立威信,母親要保護好父親的威信。這樣的角色能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力量和支持。
等到孩子十六七歲,父親的角色又變得重要,孩子需要一個站得高看得遠的人來引領。如果兒子回家說,爸,出來一下,我有事情要和您商量,別告訴老媽啊。這種家庭就很成功。
所以說,在一個家庭中,母親好比溫暖土地、大自然、故鄉(xiāng),而父親是法律、是秩序、是宏觀引領。這就是不同角色。
記者:您曾在講座中說,2008年以后,來找您做心理個案咨詢的孩子數目呈幾何級數增長,他們的心理問題與90年代的孩子又有所不同,這種不同主要是什么,由什么原因造成?
陳默:90年代的兒童心理問題,主要是外部環(huán)境因素,外部條件改善就解決了?,F在的兒童心理問題,主要是因為高競爭感和高孤獨感。
現在的家長普遍接受了好教育,對孩子寄予厚望,孩子不得不從小參與高度競爭,承受很大的壓力,由此引發(fā)各種焦慮。
陳默老師給講座現場的家長贈書
另一方面,獨生子女與生俱來的高孤獨感,使得他們從小思考力就很強。他們既不愁吃也不愁穿,所思考的問題直接是形而上的意義問題:“人為什么要活著?”這樣一思考,麻煩就來了。獨生子女還背負了太多情感負擔,人都有一種報恩本能,但孩子逐漸發(fā)現,他報不了這個恩。大人們并不需要他用錢來回報,他們要的是孩子去讀名牌大學。
獨生子女這一代還必須要過有尊嚴的生活。我們50后,信奉好死不如賴活,就像是一根草,腳拿開了還能繼續(xù)生長。但是90后不一樣,他們一來到這個世界上就受到尊重,他的要求不一樣。有些家長為了戒除孩子的網癮,把孩子送到軍事化管理的戒癮學校。結果孩子出來之后,從此躺在床上不說一句話,割脈自殺,得精神病。學校的校長覺得很冤枉,以前70后都是這樣管理的,也沒出什么問題,現在為什么就不行了。他不明白,現在的孩子不一樣了。
孩子跟母親的關系最為特殊和緊密,在家庭教育中,母親的作用至關重要
記者:從心理學角度,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的教養(yǎng)重點不同,家長們應該注意哪些問題?您有怎樣的建議?
陳默:關于孩子的長期教育,總結起來有這么幾個原則:
0到3歲,每時每刻關注他。這個階段是安全感確立的關鍵期,如果沒有得到滿足,一生都會有缺憾。這個時期媽媽比較重要,如果媽媽是上班族,那么下班一定馬上回家,高跟鞋就不要穿了,應酬也別去了,就算蓬頭垢面都無所謂。因為孩子0到3歲,你要每時每刻陪伴他,就算每天對他講100遍我愛你,他也不會嫌多。
3到6歲,誠心誠意陪伴他。做到誠心誠意很重要。這個時候爸爸很關鍵,他可以做孩子的玩伴。因為3到6歲時,孩子的探索欲望開始形成,如果有父親這個老山羊在,孩子就不會怕了,他的探索欲望就會得到加強。反之,他會膽怯懦弱退縮。
6到12歲,真真切切喜歡他。6到12歲的兒童期,要讓孩子感覺到家長是真的喜歡他。這個階段,孩子可能會在學校里受一些負面打擊,或者覺得自己不如別人。他就需要家長給他一個可靠的保證。但是兒童階段的孩子比較容易招人煩,講話顛三倒四,脾氣也大,家長經常會不耐煩,但是你必須要讓他感覺到你很喜歡他,特別是他犯了錯誤后,要能站在他的情緒里理解他。
12歲以后,實實在在相信他。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你要一遍一遍地相信他,否則他的行為會很糟糕,永遠也長不大。你只能相信他。從相信他10%,再到25%,再到相信50%,最后完全相信他。一次次的相信,最后才會得到一個完全懂得自控的孩子。
記者:您說過,未來學校的競爭力在“學生管理”的軟實力上,而學生管理的任務主要落在班主任身上。目前班主任工作存在的誤區(qū)和盲區(qū)有哪些?應當如何提升?
陳默:第一,人選。班主任的角色是管理者,首先得是情商高、覺察力強的人。怎么去判斷呢?他的夫妻關系怎么樣?親子關系怎么樣?婆媳關系怎么樣?樣樣關系搞不好,絕不能當班主任。
1.2.1 分組與治療 將患者分為兩組,每組55例。常規(guī)治療組給予標準化降壓治療,非那雄胺組給予標準化降壓治療+非那雄胺(默沙東公司,5 mg,每天1次)。每6個月隨訪1次,共12個月。兩組患者均常規(guī)給予坦索羅辛緩釋膠囊(安斯泰來公司,0.2 mg,每晚1次)緩解下尿路癥狀。合并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癥等疾病依據最新相關指南進行治療,合并其他系統(tǒng)性疾病則給予相應治療。非那雄胺組因出現性欲減退或男性乳房女性化等不良反應退組4例,依從性差不能按時隨訪1例。
第二,溝通技巧。有效溝通需要學習。比如有學生漏做了十道數學題,老師可以這樣說:“數學需要嚴謹的思維,今天你把這十道題漏掉了,明天做的時候要嚴謹一些噢,老師覺得你明天肯定不會漏,對吧?來,我們拉個勾?!币部梢赃@樣說:“你怎么回事啊,你在數學上從來不用心!”前者的方式對于后續(xù)的教育很有利,而后者只會讓孩子對數學產生排斥。
老師覺察力低、溝通能力差,沒事情也會處理出事情來。
比如兩個七八歲的孩子打架。七歲八歲狗都嫌,打架根本不算個事。但老師一看立馬冒火了:“你們兩個!說過多少次了,下課別在走廊里跑來跑去,又打起來了!都不是好東西,看看你語文考了幾分,數學又是幾分,下次再打,就站到教室后面去?!边@樣處理完,接下去麻煩就來了,兩個孩子坐在教室里根本無心聽課,不停動來動去,后續(xù)來上課的老師都要罵他們。一來一去,家長找到學校來了,事情再鬧到教導處……
其實這種事情,三分鐘就可以解決:“哎呦!眼淚鼻涕一塌糊涂,來,老師給你們擦擦。你倆都是我的寶貝,手心手背都是肉,你們倆打架,我晚上覺都睡不著。這樣好吧,你和他握握手就代表和好了。來握個手,再擁抱一下。看,小哥倆多好!快高高興興地回去上課吧,去吧?!备揪筒粫羞@么多事情。所以,老師的溝通方法很重要。
其實,班主任群體“最餓”又“最吃不飽”,他們最缺的就是學生管理的能力。我給他們做培訓會講,你需要提升什么能力,怎么去提升。比如,覺察力怎么提升?兩個途徑:
一個是閱讀,大量閱讀人物內心世界描寫,去把握人的內心世界?!都t樓夢》先給我看兩遍,看不下去?那就看瓊瑤;還有一個途徑叫自我訓練,比如:王老師剛剛講話講到一半,以我對王老師的了解,她接下來要講什么?人家沒講出來的話我知道,這就是高情商吧;還有一個是相互交流,班主任在處理學生時,不妨跟另一個班主任討論討論,說不定對方會采取完全不同的做法,這就很有啟發(fā)了。
陳默:原先我的出發(fā)點是治療來訪者,在治療他們的同時我也在思考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比如,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家長和孩子的關系。問題的本源在哪里?怎么去解決?然后我決定回到源頭去。所以我的一個分支是到家庭教育,另一個分支到學校教育。
班主任培訓,我要促使校長認識到,學校的競爭力是在學生管理的軟實力上,德育工作如果沒有心理學滲透,是搞不好的。孩子心理健康、人格健康,這才是教育的本質追求。而且,好比劇場看戲,一個人站起來,后面的人全都要站起來。你補課,人家學校也補課。你補一個小時,人家也補一個小時。你還有什么優(yōu)勢?為什么有的孩子學習好?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條件是情緒,如果你在這上面占優(yōu)勢,你就勝出了。
我也常跟家長說,孩子現在身上有三座山,一座是“社會山”,比如我問小學孩子,你們知道高考是幾月幾號?他們異口同聲,6月7號,都知道。這說明什么?高考是全社會關注的事情,如泰山壓頂;第二座山是學校,沒有學校不應試,到高三,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不斷地被量化被評價;第三,同伴之間也是一座山,相互之間會比較。
在現有環(huán)境下,這三座山逃不掉。接下來就要看家長做不做第四座山。家庭這座山加上去,比前面三座山還重,孩子就完了。在這種大背景下,贏的是什么?贏的一定是家庭這座山加不加上去。家長要有清醒的意識,我不要成為這第四座山。E
很多家庭已經成為壓在孩子身上的第四座大山。圖為小升初考試現場,焦慮等待的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