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明
摘 要:精妙的課堂教學導入,是課堂有效的基礎。然而,有些課堂教學導入的設計遠離教學內(nèi)容,為導入而導入,盡管熱鬧非凡、笑聲不斷,但其實效性還需我們冷靜的思考。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對語文課堂教學導入有幾點感悟:教學導入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由表達的空間,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做好鋪墊,為學生創(chuàng)設和諧輕松的氛圍。
關鍵詞:語文課堂; 有效導入; 思考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3.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11-057-001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fā)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庇纱丝梢?,課堂教學要講究導入的藝術。教學實踐也證明,教師課堂教學導入的精妙,可以如磁石般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如鑰匙般地開啟學生的心扉,起到了敲山震虎、順風拉帆的作用。可是,也有不少教師對課堂教學導入認識模糊,把握不準,存在著不少問題。
一、熱鬧背后的冷思考
為探究教學導入的實效性,筆者在學校的聽課活動中對教師課堂教學的導入環(huán)節(jié)作了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許多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都能重視教學導入的設計,以求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然而,有些課堂教學導入的設計遠離了教學內(nèi)容,是在為導入而導入,盡管熱鬧非凡、笑聲不斷,但其是否具有實效性還需我們冷靜的思考。
某教師執(zhí)教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學會合作》,在上課之前,教師讓學生先做一個“畫鼻子”游戲。請四個大組分別派一名代表,兩人蒙眼,兩人作引導,合作將老師黑板上事先畫好的兩個娃娃的“鼻子”補充上。游戲結束后,教師讓學生思考為什么兩個娃娃的鼻子能在同學蒙著眼睛的情況下被添好。學生齊答因為“合作”后,教師再次小結成功的原因。最后在讓同學們小結“合作”這個詞的含義后,引入課題。
該導入的教學只是為引入課題,說明合作的重要性竟花了整整10分鐘,用去了課堂教學四分之一的時間,勢必影響了學生對文本的仔細閱讀,對課文中的重點詞語、關鍵句子、課文內(nèi)容的深入理解、感受。而且對于合作的重要性,課文中的事例已說得相當清晰,只要給學生充裕的時間讓其靜心地閱讀文本,相信學生對此會有更深刻的感受與體會。
二、實效背后的潛規(guī)則
然而,怎樣的教學導入才是富有實效的呢?筆者在不斷地叩問、學習和實踐中,真切地感受到:一個精彩的導入,一個富有實效的導入,應該既使學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還可為整節(jié)課的教學作好鋪墊,讓課堂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為實現(xiàn)這樣的導入教學效果,我們在語文課堂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中必須遵循以下幾點潛規(guī)則:
(一)教學導入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由表達的空間
“課堂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場所,學生是學習的主動者,課堂上理應讓學生暢所欲言,自助互動。”只有這樣才能給學生一雙自信的翅膀,讓學生充分地說出自己的所知、所想、所思、所悟。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導入的設計中,我們就應該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由表達的空間,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意識和習慣。著名特級教師孫雙金在執(zhí)教《天游峰的掃路人》一課時的教學導入就充分注意了這一點,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孫雙金老師由自己的姓氏引入與學生交流孫姓的名人,再讓學生交流自己姓氏的名人,最后引導學生思考名人都是從什么人開始的,從而引入當天要學習一篇寫普通人的文章,他是一個掃路人。
孫老師的教學導入不是急于出示課題,而是為孩子們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自主說話情境,孩子們自然是興趣盎然,滔滔不絕。不僅如此,孩子們還在這樣的說話訓練中升華了自我的情感體驗:他們的臉上寫滿了信心,誰不為這樣的一次發(fā)言倍感自信!他們的眼里流滿了豪氣,誰不為自家的名人、偉人自豪!他們的心里印滿了甜甜的笑,誰不期盼這種輕松、愉快的學習!
(二)教學導入應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做好鋪墊
我們每教一篇課文,所設計的教學活動都應該始終圍繞教學目標,如果教學活動脫離了教學目標,那么教學目標就成了寫在教案上的文字游戲,最終沒有著落,也就難以實現(xiàn)教學的有效性。教學導入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當然應該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做好鋪墊。
筆者在執(zhí)教蘇教版第八冊《黃河的主人》第二課時的教學導入時,緊扣教學目標,并為下文的教學打下了基礎。先請同學們齊讀課文第一節(jié)后,交流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多媒體播放黃河壯觀景象的錄像后,交流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接著引導學生面對滾滾黃河那萬馬奔騰、濁浪排空的氣勢該如何來讀好第一段,表達出作者內(nèi)心的感受。最后明確,隨著課文中情景的變化,作者的內(nèi)心也在變化著,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找出文中能直接表達作者內(nèi)心感受的詞語。
這一教學設計,不僅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了黃河那氣吞山河的氣勢,還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之一:“由作者內(nèi)心的感受變化引入,使學生通過感受羊皮筏子的危險,艄公的勇敢、智慧、沉著、機智,明確文章的主題。”作了很好的鋪墊。
(三)教學導入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和諧輕松的氛圍
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統(tǒng)一,這種統(tǒng)一的實質是交往。交往論承認教師和學生都是教學過程的主體,都是具有獨立人格價值的人,兩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即師生之間只有價值的平等,而沒有高低、強弱之分。教師只有走下“神壇”,走進學生的生活,走進學生的心靈,真正成為“平等中的首席”,才能喚起學生心靈的微笑;才能盡情地暢想,充分地表達,從而真正品味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形成積極的、豐富的人生態(tài)度和情感體驗。
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在執(zhí)教《梅蘭芳學藝》時,通過引導學生問自己的名字,再勇敢大聲地叫自己的名字,最后通過掌聲、握手、擁抱,讓學生表示對自己的歡迎。讓學生感到老師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一位可親可愛的、可信賴可交流的朋友,因而其思維就不會受到約束,表達方式就不會受到限制。正因如此,課堂才能成為學生學習交流的場地,成為展示學生學習過程的空間,也才能真正做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總之,在平時的教學導入中,我們應努力把以上三點規(guī)則有機地結合,為課堂教學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開端,就一定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收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于漪著.《我和語文教學》,人民教育出版社
[2]雷玲主編.《聽名師講課》,廣西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