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隨班就讀是指特殊學生在學校和普通學生一起接受教育的一種教育形式。對隨班就讀的學生除了按普通教育的基本要求教育外,還要針對隨讀生的特殊要求提供有針對性的特殊教育,努力使他們和其他正常學生一樣參與班級學習活動,接受教育教學,讓他們今后自立、平等地參與社會生活。所以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fā)展是現(xiàn)代教育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語文教學也不例外。對于基礎(chǔ)薄弱、學習能力不強的隨班就讀學生來說,工作重心在學校,在班級,在班主任及各科任教師,學校教育始終是學生跟班就讀、在校矯正的核心內(nèi)容。那么在語文教學中,怎樣才能讓這些隨班就讀學生感受到語文課堂的精彩,快樂地學語文呢?我認為語文教師要從以下四方面著手。
一、端正態(tài)度,正確對待
中小學生的內(nèi)心是十分敏感的,隨班就讀的學生更是如此。為了保護隨班就讀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避免“好心辦壞事”,語文教師必須要端正自己的態(tài)度,正確對待每一位學生。具體來說,一是要著力打造一個平等、溫馨的班級氛圍,尊重每一位學生的人格,傾聽他們的心聲,與學生平等交流,讓隨班就讀學生感受到如沐春風般的溫暖,感受到老師和同學的關(guān)系與愛護;二是要采用“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手段,在保護學生自尊心的基礎(chǔ)上不著痕跡地引領(lǐng)學生,尤其要保護好隨班就讀學生敏感的內(nèi)心,避免大張旗鼓地“另眼相待”、一擁而上的“噓寒問暖”,以免造成學生心理的不適感甚至產(chǎn)生厭煩、自卑、叛逆等消極情緒。例如,我班有一位同學是一名腿腳不便的隨班就讀學生,心靈敏感,對他人憐憫和同情的眼光十分厭煩,自尊又自卑。為了呵護他脆弱的心靈,一方面我把他當作正常的學生一樣看待,不過分渲染、不過度干涉,使其感受到老師和同學的尊重與愛護。另一方面,我利用語文教材中優(yōu)秀篇章、典型人物來鼓舞他、激勵他,讓他逐漸消除自卑心理,對生活、對學習充滿斗志和希望。如我們學習了《挑山工》后,我引導他仔細品味挑山工的話:“別看我們慢,走長了就跑到你們前邊去了”,人生旅途不容易,我們也像挑山工一樣背負著重擔走在上山的路上,但只要我們不氣餒、不停頓,像挑山工那樣“一個勁兒往前走”,就一定能夠攀上高峰、取得成功。聽到這些話,這位同學眼里閃著淚花、臉上帶著笑容,重重地點頭。
二、鼓舞信心,體驗成功
不可否認,很多隨班就讀學生自卑心理較重,不敢在眾人面前表現(xiàn)自己,也喪失了學習語文的興趣。而語文學科借助母語優(yōu)勢,能夠給他們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參與到語文教學中來,感受到語文課堂的精彩,使他們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對未來生活增添希望。因此,教師首要一點就是鼓舞隨班就讀學生的信心,即給他們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參與到語文教學中來,進而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愉悅,感受到語文課堂的精彩,增添語文學習信心。例如,有一位同學口吃嚴重,自己十分自卑,從來不敢在課堂上發(fā)言,平時也很少說話,班級活動中也看不見他的身影,好似班中的“隱形人”。為了幫助他樹立學習信心,我決定從語文課中簡單的字詞著手,在學習《倔強的小紅軍》時,我單獨給他留了預習字詞的任務(wù),并在上課前進行檢查,幫助他把“倔強、膝蓋、疲憊、青稞面、薄板”等這些字詞念清楚。在課堂學習生字的環(huán)節(jié),我問:“誰能給同學們做個示范,把這些生字讀一讀???”并一直用鼓勵的目光看著這名同學,在我和同學們的期待下,他猶豫著舉起了手,站起來,小聲地、磕磕巴巴地讀了起來。當同學們的掌聲響起的時候,他一下子抬起了頭,激動得雙眼通紅。在接下來的語文課上,我一直找機會讓他回答問題,一點一滴地幫助他感受語文課堂的精彩之處,并言之有物地給予肯定、鼓勵。半學期過去了,這位同學從小聲哼哼到大聲朗讀,從滿臉慌張到十分期待,精神面貌煥然一新,語文成績也有了長足進步。
三、降低要求,分層教學
對于大部分隨班就讀學生來說,想要達到正常的教學目標還是比較困難的,很容易挫傷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因此,教師首先就要降低教學要求,即在普通學生要掌握的教學目標的基礎(chǔ)上酌情降低標準,使隨班就讀學生能夠沒有壓力地學習;其次要根據(jù)隨班就讀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分層教學,使所有學生都能“吃得飽”也“吃得好”,在語文課堂上真正學有所得。以《濟南的冬天》為例,普通學生要在品讀句子的基礎(chǔ)上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進而進行借鑒寫作,但對隨班就讀學生來說,這些教學目標很難完成,因而我就降低了具體要求:1.要求隨班就讀學生熟讀課文,并試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品味同學們勾畫出的寫景關(guān)鍵詞句,明白其意思;3.用自己的語言去說一說讀完全文后的感受;4.將課文抄寫一遍并仔細品味。在具體教學過程中,不管是提問還是作業(yè)都要顧及隨班就讀學生的感受,關(guān)注他們的學習需求,分成多個層次展開教學活動,使他們感覺語文課堂是有趣的、語文天地是廣闊的,進而能夠主動學習、快樂學習。
四、科學評價,良性互動
評價是一種衡量師生課堂教與學表現(xiàn)的行為,也是教學活動的重要構(gòu)成。隨班就讀學生知識基礎(chǔ)薄弱,學習過程與普通學生也有一定的差異,如果根據(jù)統(tǒng)一標準來評價,則是不公平的,也會打消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而,教師要根據(jù)隨班就讀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他們的學習過程進行科學的評價,不僅評價他們的學習成果,也要評價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學習態(tài)度等,尤其要重視他們在縱向?qū)Ρ戎械倪M步,在良性互動中促進學生反思,在反思總結(jié)中收獲更多的精彩。例如,在解析《散步》時,我問:“對于兒子說的話,母親是什么樣的態(tài)度?請在文中找到這個詞并解釋?!庇幸幻S班就讀的同學高高地舉起了手:“我知道,是信服。母親對兒子的話,很信任同時也會聽從?!蔽掖舐暤乜隙怂拇鸢福骸笆堑?,就是信服。你讀得很仔細!理解得也很棒!說明你用心體會了?!敝笥謫査骸澳莾鹤佑质窃鯓訉寢尩哪??你能說一說嗎?”引導他來總結(jié)母子二人相處時的情態(tài),進而完成對文章內(nèi)涵的挖掘。
總之,隨班就讀學生作為班級中的“特殊群體”,需要教師多關(guān)注他們的學習心理和學習需求,不僅要鼓勵他們樹立信心,讓他們感受到溫暖,還要適當降低教學要求,給予他們科學性、多元化的教學評價,為他們的語文學習注入動力。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感受到精彩的語文課堂,才能真正提升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