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廣輝
摘要:《C語言程序設計》作為高等院校的公共基礎課之一,是一門實踐性比較強的課程。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內容相對抽象復雜,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不少問題。文章針對高職電子信息專業(yè)的C語言教學模式進行了探討,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學方法。經(jīng)教學實踐發(fā)現(xiàn),這些教學方法不但大大提高了學生動手編程的能力,也提高了教學效果。
關鍵詞:《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模式;電子信息專業(yè)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29-0267-02
一、引言
隨著當前社會信息化程度的大幅提高,計算機科學與其他各學科的結合越來越緊密,計算機被廣泛應用于各大領域,各類行業(yè)對計算機類技術人才的需求也大大增加,計算機綜合運用能力已經(jīng)成為當代大學生知識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鑒于C語言具有語言功能豐富、程序執(zhí)行效率高、生成代碼質量高、實用性強、可移植性好等特點,我國高職院校理工科專業(yè)均將《C語言程序設計》作為計算機程序設計類的必修課,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開發(fā)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然而,長期以來,《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按照培養(yǎng)計劃及教學大綱,《C語言程序設計》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關系著學生能否學以致用。在以往的實踐教學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角,課程教學往往重語法輕程序設計思想和方法,使得實驗報告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的現(xiàn)場及課后指導,這樣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的動手編程能力沒有得到有效的鍛煉。此外,相對其他課程來講,C語言語法規(guī)則嚴格,對學生能力要求較高。高職院校很多學生因為第一次接觸編程語言,還不具備較好的編程能力和思維習慣,往往寫不出幾行正確的代碼,導致編譯、調試、運行錯誤不斷,最終對C語言學習失去了信心。
如何在《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中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是期待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本文將根據(jù)高職院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和課程體系的特點,從課程內容、教學手段、教學理念、實踐環(huán)節(jié)以及課程考核方式等多方面開展探索與研究,以提高學生的深層掌握知識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符合社會發(fā)展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二、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
(一)在課程內容方面
教師應分角度分層次設計,要讓學生能夠品嘗到編程的樂趣和成就感。設計一些簡單有趣的游戲編程任務,例如猜單詞、拼方塊,貪吃蛇等此類題目,感受編程樂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應該首先選取一些比較簡單的和學生感興趣的課程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逐步建立起自信心,才能繼續(xù)下面的高難度的課程內容。學生一旦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教師的教學就會變得異常輕松和高效,因為學生的學習動力不再依靠外界的壓力,而是出自內心的驅動力,他們愛上了學習,喜歡上了計算機知識,樂于探索未知世界。
(二)在教學手段方面
采用動畫、視頻、學生實踐等形式講授C語言中的各種抽象算法,幫助學生理解關鍵知識點,掌握分析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寫出符合要求的程序算法。圍繞課堂教學內容布置作業(yè),督促學生及時鞏固復習。教師應該努力多增加教學手段,提升教學效率,根據(jù)不同的情況實施相適應的教學手段,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新時代的學生具備新的特點,教師只有根據(jù)學生的特點采用合適的教學手段,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三)在教學理念方面
讓學生做教學活動的“主角”,而教師作為引導者,精心設計課堂,靈活運用啟發(fā)式、反問式、案例式、實物演示等多種教學方法,綜合利用多媒體課件、板書、動畫、仿真等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情景,充分調動學生興趣與積極性,引導學生運用科學的研究方法去學習知識,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會積極參與和探索交流。教師一定要多學習世界最新的教學理念,緊跟時代潮流,為學生提供最好的教學服務,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在實踐環(huán)節(jié)方面
作為輔助教學的手段,自主研發(fā)C語言教學系統(tǒng),主要包括:(1)實踐模塊:用于布置上機題目、指導算法、提交實驗報告、評閱實驗報告等。(2)算法模塊:教師根據(jù)需要,設計算法提示,在學生遇到問題時能夠自動及時給予幫助。(3)資源模塊:提供上課課件、視頻、實踐案例等資料。(4)討論模塊:方便教師、學生溝通討論。
(五)在考核方式方面
科學的考核方式,可以掌握學生學習情況,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軟件開發(fā)能力,為課程設計、畢業(yè)設計以及就業(yè)提高競爭力等奠定了基礎?!禖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考核更應該加大對實踐環(huán)節(jié)的考核比重,新的考核內容包括課堂討論、實報驗告、案例編程和期末考試4部分,比重分別為20%、20%、20%和40%。該考核方式加大了對實驗報告和案例編程專項作業(yè)的考核力度。在每次實驗報告和案例編程的完成過程中,鼓勵學生采用新思路設計自己的作品,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態(tài)度、創(chuàng)新、學習策略、合作精神等因素進行全面的綜合評價,計入期末考核評分。
三、結語
本文對高職電子信息專業(yè)《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模式進行了初步改革探索,開展了基于案例式教學法,運用以學生為主導的教學理念,以評價學生學習成效為導向的考核方式為主的教學模式改革,提高了學生的軟件開發(fā)能力,為具備創(chuàng)新性、競爭力強的高職技術人才的培養(yǎng)提供了有益借鑒。
參考文獻:
[1]金麗霞.在C語言教學中探索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應用[J].產(chǎn)業(yè)與科技論壇,2018,17(10):213-214.
[2]胡慧君.基于計算思維的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方法研究[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3,(9):117-118.
[3]胡亮.C語言課程中小組教學模式的探索[J].電子制作,2014,(01):112.
[4]李海豐,李俊生.基于計算思維的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實驗教學研究[J].電腦開發(fā)與應用,2014,(2):1-3.
[5]程文靜.基于計算思維的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改革研究[J].福建電腦,2017,33(6):171-172.
[6]崔慶華.高職院?!癈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方式研究[J].普洱學院學報,2018,(03).
[7]林寧,左悅.以能力培養(yǎng)為導向的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電子世界,2018,(18).
[8]張書月.基于計算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改革探究[J].科技經(jīng)濟導刊,2018,(25).
[9]吳剛,劉付勇.基于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17,(05).
[10]邊倩,王振鐸.基于慕課的“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研究[J].微型電腦應用,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