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恕瑤
(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鞍山醫(yī)院胃腸鏡室,遼寧 鞍山 114014)
無痛胃腸鏡檢查在胃病、結腸疾病及食道疾病的臨床診斷當中,都可以充分發(fā)揮其價值,同時還能夠為患者的疾病診斷與治療提供相對應的依據。但是在日常的胃腸鏡檢查當中,大部分患者因為心理因素以及機體因素等影響,檢查過程當中的依從性相對比較差,進而對無痛胃腸鏡檢查的效果帶來較大的不良影響[1]。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進行無痛胃腸鏡檢查的患者共248例,隨機分為兩組。當中,干預組男70例,女54例。年齡在27~52歲,平均為(41.5±4.2)歲;對照組男68例,女56例。年齡在28~54歲,平均為(42.9±5.1)歲。所有患者全部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經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護理方法:對照組對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2],干預組對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
1.2.1 護理路徑設計:由護理部、麻醉師、主治醫(yī)師等共同參與,精心準備,查閱相關文獻,收集以往無痛胃腸鏡檢查患者的相關資料、手術時間、醫(yī)囑項目、用藥種類以及劑量等,其應用頻度>80%的醫(yī)囑項目編入路徑表,同時在實際工作當中預應用,檢驗一段時間,以增補項目。
1.2.2 宣傳培訓:采取科室講座的方式,培訓麻醉護士系統(tǒng)學習臨床護理路徑的概念、歷史演變、國內外現(xiàn)狀、實施意義、路徑表的設計、實施方法,及相關的統(tǒng)計學知識,并在預實驗中簡單實習應用。
1.2.3 入院首日:臨床護理人員一定要主動接待患者,由責任護士耐心講解醫(yī)院的相關情況,明確了解患者的抗凝藥物應用情況、體質量及過敏史等相關指標,與此同時,臨床護理人員一定要正確指導患者保持一個良好的飲食習慣,如可以采取少渣半流食等,以及采集患者的痰液以及尿液等相關作為標本[3]。
1.2.4 待檢查日:由護理人員講解患者無痛胃腸鏡檢查的相關注意事項和檢查價值等,同時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給予全面評估,一旦患者伴有過度焦慮的情況,則應該給予主動引導患者,為患者耐心講解無痛胃腸鏡檢查的重要作用,使患者可以緩解負性情緒。
1.2.5 檢查當日:患者在檢查前晚喝瀉藥,提前30分鐘在患者右手留置套管針,患者進行檢查期間一定要密切觀察其病情變化,以免患者出現(xiàn)墜床和誤吸。另外,檢查結束以后,護士要協(xié)助患者采取平臥體位,將腸腔積氣及時排除,檢查以后多加休息,避免勞累[4]。
1.2.6 術后隨訪:手術以后3 d電話隨訪征求意見和調查滿意度。
1.3 觀察指標:對比兩組的手術醫(yī)師、麻醉醫(yī)師以及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的變化情況,不滿意:1分;滿意:2分;非常滿意:3分[5]。
1.4 統(tǒng)計學分析:本研究中搜集所得的所有數(shù)據資料均應用SPSS2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相關計量資料均應用(x-±s)表示,兩組間比較進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卡方檢驗進行組間比較。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組的手術醫(yī)師對護理工作滿意度評分(2.9±1.2)分,麻醉醫(yī)師對護理工作滿意度評分(2.8±1.1)分,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評分(2.7±1.1)分;對照組的手術醫(yī)師對護理工作滿意度評分(2.3±0.8)分,麻醉醫(yī)師對護理工作滿意度評分(1.8±0.6)分,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評分(2.2±0.7)分,干預組手術醫(yī)師、麻醉醫(yī)師以及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護理工作滿意度情況對比(x-±s)
無痛內鏡是當今消化內科當中最為常見的一種診治手段,與普通胃腸鏡檢查相對比沒有任何痛苦,在睡夢中就接受了檢查。無痛胃腸鏡檢查通常是利用采取藥物對患者中樞神經產生抑制作用,以免患者在檢查期間引發(fā)一系列的負性心理,無痛胃腸鏡檢查的整個過程也許會更加的順利。然而因為無痛胃腸鏡檢查畢竟屬于一種侵入性操作,患者極易引發(fā)一系列的應激反應,給胃腸鏡檢查帶來非常大的障礙。所以,患者在進行無痛胃腸鏡檢查期間一定要采取相對應的護理模式,保證患者可以更加順利的完成整個檢查[6]。
根據相關研究表明[7],CNP是經過多學科專家共同制定的一個護理路線圖,CNP的每天工作重點以及內容是隨著病情發(fā)展所處的不同階段而不同,同時具有嚴格的時間框架,能夠使臨床護士有計劃以及預見性的工作,同時還能夠使患者不斷明確自身的護理目標,主動參與到臨床護理工作當中。另外,采取這種護理模式,臨床護士可以全面準確的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及時發(fā)現(xiàn)病情變化,及時給予相對應的處理措施,使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明顯降低,使患者的醫(yī)療費用明顯減少,使護理人員的護理差錯明顯降低,進而進一步提高臨床護理質量。根據相關研究表明[8],在無痛胃腸鏡檢查過程當中采取臨床護理路徑的效果可靠,能夠根據患者的檢查時間等給予全面分析,將整個活動融入到患者檢查的不同時間段當中。例如,患者初期進入醫(yī)院以后,也許會伴有焦慮以及緊張的心理狀況,臨床護士一定要主動引導患者,為患者進行自我介紹,緩解患者對醫(yī)院以及檢查室的陌生感。另外,患者在待檢查日當中,臨床護理人員一定要耐心講解無痛胃腸鏡的方法、作用、目的以及相關注意事項等,明確告知患者不會出現(xiàn)強烈的疼痛反應,使患者可以保持檢查當中的依從性。除此之外,根據相關研究表明,檢查當日患者需要禁止飲食和飲水,保持腸道清潔等,為患者無痛胃腸鏡檢查活動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并且護理人員可以對患者進行飲食干預以及體位干預等相關方式,最大限度的為無痛胃腸鏡檢查患者提供最優(yōu)質的服務。本文結果顯示,干預組的手術醫(yī)師對護理工作滿意度評分(2.9±1.2)分,麻醉醫(yī)師對護理工作滿意度評分(2.8±1.1)分,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評分(2.7±1.1)分;對照組的手術醫(yī)師對護理工作滿意度評分(2.3±0.8)分,麻醉醫(yī)師對護理工作滿意度評分(1.8±0.6)分,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評分(2.2±0.7)分,干預組手術醫(yī)師、麻醉醫(yī)師以及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與上述相關報道相一致。
綜上所述,在無痛胃腸鏡檢查當中采取臨床護理路徑,可以保證無痛胃腸鏡順利進行,使患者疼痛明顯減輕,進而使護理質量明顯提高,在臨床當中得以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