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靜
(遼寧省一五七醫(yī)院,遼寧 沈陽 110045)
高血壓為常見慢性疾病之一,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發(fā)生的重要因素之一[1-2]。自我效能是社會認知理論中的核心概念,是指人們對自我行為能力的認知、評價。近些年,有研究指出,在自我效能理論指導基礎上,對患者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有助于充分調動患者主觀能動性,以達到提高其對自我健康的管理能力。為此,本文對我院高血壓疾病患者提供自我效能干預,如下。
1.1 一般資料:以高血壓為例,共納入78例,選自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與《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版)》提出的原發(fā)性高血壓診斷標準相符,在患者知情同意下開展研究。按照數字表法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39例,男女比例21∶18,年齡35~75歲,病程1~12年。研究組39例,男女比例22∶17,年齡30~72歲,病程2~11年。經比較,得知兩組基本情況無差異(P>0.05)
1.2 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即按照醫(yī)囑,為患者提供一系列護理干預,如健康教育、心理護理、入院宣教、病情介紹、藥物指導、健康生活方式、定期復查等方面內容。
研究組在此基礎上,加入自我效能干預,如下:①加強患者對自我效能的認識程度,即與患者建立良好護患關系,取其信任及依賴,向其介紹疾病及自我效能方面知識,使其認識到自我效能、服藥依從性、維持穩(wěn)定血壓三者歲之間的關系,鼓勵患者利用所掌握的知識及堅強的意志進行自我疾病管理;②制定個體化自我管理方案,根據患者基本情況(年齡、日常飲食及運動習慣、用藥史等)、性格特征、心理狀況,為其制定具有針對性特點的自我管理計劃方案,如飲食、服藥、血壓監(jiān)測、定期就診復查等,向患者重點講述各項內容達標對穩(wěn)定血壓的重要性,病根據各項內容,確定預期目標,由此按照循序漸進、由小到大原則,制定若干小的階段目標,逐步增強患者自我效能;③家庭支持系統(tǒng),主動與患者家屬交談,向其介紹疾病相關信息及家庭支持系統(tǒng)對患者病情康復的影響作用,指導家屬督促患者培養(yǎng)健康生活及飲食習慣,戒掉不良生活行為,改變消極生活態(tài)度,在時間允許條件下,時刻陪伴患者,使其感受到來自家人的關心、支持,以達到增強自我效能的目的;④電話隨訪,在早期階段,以每2周電話隨訪1次為宜,共3個月,而后改為以每一個月電話隨訪一次為宜,主要掌握患者血壓變化及用藥狀況、日常飲食及運動狀況等,針對患者產生疑慮的問題,進行耐心解答,同時結合患者恢復狀況,酌情調整階段目標及實際目標的完成與堅持情況。
1.3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治療依從性(以本院自行設計的調查表為工具,評估患者治療依從性,總分100分,即完全依從100~80分;部分依從79~60分;不依從低于60分,治療依從性=完全依從率+部分依從率)及疾病管理能力(以慢性疾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為工具,共6個條目,每一項目為1~10分,即分值越低,自我疾病管理能力越低[3]。
1.4 統(tǒng)計學分析:以軟件SPSS24.0為工具,其中計量資料表示為(x-±s),以t檢驗;計數資料表示為n(%),以χ2檢驗。P<0.05,說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比較兩組治療依從性:干預后,研究組治療依從性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治療依從性[n(%)]
2.2 比較兩組疾病管理能力:研究組疾病管理能力評分為(46.45±4.97),對照組疾病管理能力評分為(38.13±9.13),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
本組結果得出,研究組治療依從性高于對照組(P<0.05),和文獻結果相符,說明自我效能干預能夠良好的解釋高血壓患者的認知、行為之間關系,由此增強患者自我效能,使其產生積極的健康行為,進而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原因如下:①根據患者生理、心理等方面特點,采取不同的方式向其進一步強化高血壓相關知識,使其對自身病情有一定了解,與此同時,加深患者對自我效能的認識,以及了解其在維持穩(wěn)定血壓中的重要作用,另外,告知患者自我效能與疾病的治療和康復過程是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由此糾正患者的思想認知,使其正確看待疾病及自我效能干預,以提高治療積極性;②自我管理目標的設立,可以將患者的生活方式的各項內容具體化,使其逐步養(yǎng)成一種自覺行為;③家庭支持系統(tǒng),相關研究指出,來自同伴的替代性經驗,能夠進一步增強患者自我效能,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所以,安排服藥依從性較好的患者進行現身說法,分享治療經驗,促使病友之間的相互交流,讓榜樣的作用來促進患者自我效能的提高。另外,本組結果得出,研究組疾病管理能力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自我效能干預,分調動患者自身潛能,提高其服藥依從性,從而達到血壓的理想控制。
綜上,自我效能干預對高血壓患者預后恢復具有重要的指導性作用,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