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建平
(江西省贛州市定南縣人民醫(yī)院兒科,江西 贛州 341900)
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是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一種,其病菌主要是支原體,可導致患者出現(xiàn)陣發(fā)性咳嗽、肺部感染等癥狀,部分患者甚至會出現(xiàn)多臟器功能疾病,對小兒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影響[1]。因此,采取有效措施為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患者實施治療十分必要。本文主要對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患者接受紅霉素、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的價值作分析,如下文。
1.1 基本資料:選取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患者40例,時間為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根據(jù)其治療方案的不同分組,20例為一組。
實驗組中,男女之比為12/8,年齡為1~11歲,年齡均值為(4.56±1.96)歲;對照組中,男女之比為11/9,年齡為1~12歲,年齡均值為(4.61±2.03)歲。本次研究已通過倫理委員會的批準,2組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患者進行基本資料的對比,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實驗組實施紅霉素、阿奇霉素序貫療法干預,以靜脈滴注的方式給藥,紅霉素每天30 mg/kg,每天1次,連續(xù)用藥3 d,之后給予患者阿奇霉素干混懸劑口服,每天劑量為10 mg/kg,每天用藥1次,連續(xù)實施1周的治療。對照組則實施阿奇霉素單用治療,以靜脈滴注的方式給藥,每次劑量為10 mg/kg,每天用藥1次,共計治療1周。
1.3 觀察指標:對2組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患者治療的療效(治愈:肺部陰影全部吸收,癥狀消失;顯效:肺部陰影基本已經(jīng)吸收,癥狀基本消失;有效:肺部陰影部分被吸收,癥狀改善;無效:未達到以上標準;以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作為總有效率)以及不良反應概率進行觀察分析,同時對比2組發(fā)熱、咳嗽、肺部啰音等癥狀消失時間的差異性。
1.4 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t或卡方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療效、不良反應:實驗組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患者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其不良反應概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癥狀消失時間:實驗組癥狀消失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1 兩組療效、不良反應對比[n(%)]
表2 兩組癥狀消失時間對比(d,x-±s)
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可導致患者出現(xiàn)多個器官、系統(tǒng)出現(xiàn)功能損傷的情況,其中最為常見的損傷系統(tǒng)為泌尿、心血管、消化等系統(tǒng)。肺炎支原體是原核生物的一種,其介于病毒和細菌之間,不存在細胞壁,因此,其對β內(nèi)酰胺類抗菌藥物的耐藥性較好[2]。同時,肺炎支原體中存在大量蛋白質(zhì),因此,會選擇性的對蛋白質(zhì)合成的相關抗菌藥物進行影響。
小兒處于生長發(fā)育的階段,為其實施抗生素治療時,不僅應對療效保證,同時應保證小兒的治療安全性。目前,對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患者實施治療的主要藥物為大環(huán)內(nèi)酯類藥物,其包括阿奇霉素和紅霉素等,可以對轉(zhuǎn)肽酶進行阻斷,干擾RNA的位移,選擇性的對細菌蛋白質(zhì)的有效合成進行抑制,殺菌效果較好[3]。
小兒接受紅霉素治療后,可達到較高的血藥濃度,可以快速對支原體血癥緩解,但是其在炎性細胞內(nèi)的濃度較低,這樣就會對治療的效果造成一定程度影響,且會增加小兒出現(xiàn)肝腎功能損傷以及胃腸道不適等不良反應的概率[4]。阿奇霉素可以對支原體的活性進行抑制,組織滲透性較高,在炎性細胞內(nèi)的濃度較高,維持時間可在3天以上,但是其單用起效較慢,其與紅霉素聯(lián)合進行序貫治療,可則快速達到治療的療效,且可對紅霉素的不良反應進行控制[5]。
綜上所述,紅霉素、阿奇霉素序貫療法在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患者治療中應用,安全有效,可縮短小兒患者的癥狀消失時間,對改善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預后有著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