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花 鄭少麟 方秀云*
(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漳州市醫(yī)院手術室,福建 漳州 363000)
品管圈管理是進行質(zhì)量管理的活動,是應用品質(zhì)管理的手法工具進行分析,解決工作場所中所存在的問題,以達到改善業(yè)績的目標[1-3]。我院是一所集治療、保健、教學、科研為一體的綜合性三級甲等醫(yī)院,總院有手術間數(shù)26間,手術室上班護士有68人,去年手術量是32375臺次,為避免患者預約治療時間過久,患者流失,外科醫(yī)師都盡可能安排手術,有時單個治療組一天安排10多臺手術,如果按正常接臺一天根本無法完成所有手術,并且經(jīng)常連臺手術到下半夜,手術時間長,患者等待接臺時間久,為了改變這種工作時間長,負荷強度大的情況,故與麻醉科及各科臨床醫(yī)師溝通,做出一些調(diào)整,實施品管圈管理手術間,現(xiàn)介紹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第二季度未實施品管圈管理手術間利用率為對照組,2018年第三季度手術室實施品管圈管理手術間利用率為觀察組,第二季度手術量為7249臺次,其中大手術3953臺,中手術2725臺,小手術571臺;第三季度手術量為8370臺次,其中大手術4144臺,中手術3420臺,小手術806臺;兩季度手術醫(yī)師相同。
1.2 方法
1.2.1 對照組常規(guī)老辦法管理手術間利用率,醫(yī)師隨意安排手術臺數(shù)和到達手術間,手術經(jīng)常連臺到下半夜,手術工作時間長,患者等待接臺時間久。
1.2.2 觀察者實施了品管圈管理手術間利用率,具體如下。①分析引起手術結束時間晚的主要原因:a.手術量大,排手術沒有控制臺數(shù),有的治療組一天安排10多臺手術,按正常接臺根本無法完成所有手術任務。b.手術開臺時間太晚,甚至有的治療組到早上10點多才開始第一臺手術,原因為有的是手術組醫(yī)師到手術室時間太晚,有的是護士、麻醉醫(yī)師進入手術間準備時間太晚,影響手術進程。c.交接臺速度慢,護士一人忙不過來,或者保潔工人沒有及時術后清理手術間,或者麻醉復蘇較慢。d.手術護士對專科手術配合不熟,器械或儀器設備準備不齊全不到位,術中等待病理冰凍結果致使手術停滯。e.有時候急診手術多,手術間爆滿,無法進行分臺手術,導致手術工作時間長。②提高手術間利用率,盡快完成手術任務的措施:a.督促醫(yī)師手術排臺,綜合考慮手術量及手術間分配情況,適當調(diào)整。b.讓手術量較多治療組適當增加手術日安排,減少各組別一日手術量。c.有早結束的房間,與各科溝通,在條件允許情況下適當調(diào)整手術間,讓臺數(shù)較多的治療組進行分臺手術,加快手術進程,提早結束手術,縮短患者等待接臺時間。d.加強保潔工人管理,做到術后及時快速整理手術間,需要等待病理冰凍結果的患者,先到麻醉復蘇室等候,等病理冰凍結果出來才送回病房或從新麻醉做根治手術。e.定期進行??剖中g配合資料共享,使所有護士都能了解各科手術的配合要點,備齊當天手術所需物品及儀器設備。f.手術室護士由護士長統(tǒng)一調(diào)配,避免人力資源浪費,護士長定時巡視手術間,及時調(diào)整手術間及人員。早會時間調(diào)整為一周一次,節(jié)省時間,讓護士可以盡早進入手術間,做好術前準備。g.用獎懲辦法督促醫(yī)師提早到手術室開臺手術,如八點半之前開始動刀進行手術者,站臺補貼為110%,九點之前開始動刀進行手術者,站臺補貼為100%,九點之后開始動刀進行手術者,站臺補貼為90%,手術結束時間超過晚上22點,取消當天站臺補貼。
1.2.3 利用統(tǒng)計學分析,比較兩組手術平均開臺時間和手術平均結束時間,擇期手術每日平均手術時間(以下簡稱日均手術時間)。
實施品管圈管理手術間利用率后,在手術量仍然非常大的情況下,大多手術能在原計劃之前完成,各科手術組做到下半夜的次數(shù)明顯降低,第三季度手術平均開臺時間比第二季度早,觀察者手術量比對照組多,擇期手術每日平均手術時間也明顯增多,但手術結束時間比對照組提前。說明手術間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見圖1和表1~表2。
圖1 2018年第三季度與第二季度各醫(yī)療組開臺時間
表1 擇期手術最晚手術結束時間分布(%)
表2 擇期手術每日平均手術時間比較(x-±s)
手術室是醫(yī)院的搶救和治療患者的重要醫(yī)療場所,是實施手術的核心區(qū)域[4-6]。手術室護理工作具有工作風險高、任務繁重、工作量大、工作時間長等基本特征[7]。通過實施品管圈管理手術間利用率后,找出問題所在之處,并加以整改,把措施落實,給手術量較多治療組適當增加手術日安排,減少各組別一日手術量,這樣可以縮短每日手術工作時間,利用獎懲辦法督促醫(yī)師提早到手術室開臺手術,這樣可以多利用8點到9點半這段手術臺時間,從而提高手術間利用率。如圖1所示,第三季度9點之前已經(jīng)有44.9%開臺手術,而第二季度只有不到15%的手術開臺。調(diào)整每天早會時間為1周1次,重要通知發(fā)到微信群里,把時間還給手術配合,讓護士可以盡早進入手術間,做好術前準備,避免醫(yī)師到達手術室,而護士未準備好,從而影響手術的進程,確保手術順利進行,避免在慌忙中出差錯事件。比較早結束的手術間給臺數(shù)多的治療組分臺,這樣既可以充分利用手術間,也可以提前結束手術任務,避免患者從早餓到晚還沒輪到手術,提高患者滿意度。保潔工人及時整理手術間,可以節(jié)省交接臺時間,比如一臺手術節(jié)省10 min,6臺手術就可以節(jié)省60 min,相當于做一臺腹腔鏡膽囊切除時間,也就是說,可以多做一臺手術。把需要等病理冰凍結果的患者,先到麻醉復蘇室等候,等病理冰凍結果出來才送回病房或從新麻醉做根治手術,這樣做避免手術停滯,避免手術間及人員的浪費,也是提高手術間利用率的做法。定期進行??剖中g配合資料共享,使所有護士都能了解各科手術的配合要點,做到心中有數(shù),術前備齊器械或儀器設備,主動配合手術,確保手術順利進行,不至于由于器械或儀器設備短缺,影響手術順利進行。從表1和表2可以看出,雖然觀察者手術量比對照組多,擇期手術每日平均手術時間比對照組多,但晚上十點之前已經(jīng)有97.03%手術間完成手術。說明手術間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同時縮短每日平均工作時間??傊ㄟ^品管圈活動,并按照PDCA的循環(huán)管理模式,不斷改進和完善,以提高手術間管理質(zhì)量,毛紅艷等人的研究也證實了這點[3]。實施品管圈管理手術間利用率后,能有效提高手術間利用率,提前了手術平均結束時間,盡早完成當天手術任務,避免患者挨餓,縮短了患者焦慮等待時間,提高患者滿意度。所有參加手術的醫(yī)護人員能早點下班休息,改變了這種工作時間長,負荷強度大的情況,值得臨床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