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加威 徐明杰
摘? 要:本文以體育教師引導中小學生培養(yǎng)終身體育為目標,在PCK視域下解析中小學生體育教師在引導學生樹立終身體育觀念中出現(xiàn)的主要問題,并提出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引導終身體育的改變路徑,以增強體育教學效果。并提出在體育教師如何提高對PCK理論的強化學習和理解研究,以達到提高中小學生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讓學生真正熱愛體育,改變現(xiàn)有生活狀態(tài),打造以體育鍛煉為目標的精彩人生。為中國中小學體育作出微小貢獻,為中國實現(xiàn)偉大復興夢提供堅實體魄后盾支持,為全民健身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PCK? 體育教師? 終身體育? 中小學生
中圖分類號:G80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6(b)-0138-02
1? PCK的發(fā)展及其內(nèi)涵
PCK為“教師的個人教學經(jīng)驗、教師的學科內(nèi)容知識和教育學的特殊整合”。80年代以來國內(nèi)學者特別強調(diào)了學科知識對提高教學成效和促進學生理解的重要作用。在21世紀的今天為了促進有效教學,提高體育教師的教學效果,引導學生對體育產(chǎn)生濃厚興趣,所以PCK的研究熱度和意義仍居高不下。所以,教師必須擁有所教學科的具體知識,還應該將直接本身的學科知識轉(zhuǎn)化成易于學生理解的表征形式和知識。
2? 中小學體育教師對引導學生終身體育出現(xiàn)的主要問題
2.1 體育教師對PCK理論學習的缺失,無法完全理解PCK對教學的指導意義
我國的中小體育教師對PCK理論并沒有進行系統(tǒng)的學習。所以各學校的的體育教師只注重教學,而并非真正的學科知識和教學知識充分的聯(lián)系在一起。所以無法達到對學生的指導意義,更無法達到引導學生終身體育的指導思想。體育教師并沒有對PCK理論學習的機會,即在中小學體育教師培訓時并沒有將PCK理論作為指導思想進行教育。所以中小學體育教師在職后的培訓機會并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PCK理論對教師提高自身知識轉(zhuǎn)化率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教會學生如何獲得有關“學生的知識”,即如何針對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個體差異因地制宜地教學。
2.2 缺少案例教學,制約了學生PCK的形成
目前,我國的大部分體育院校及師范類體育高校,在教授學科知識以及教學方法等知識,依然在教室內(nèi)完成,而高校學生無法體會具體的情景教學方法,及感受中小學生的理解程度,導致學習理論無法與實踐相結(jié)合,更體會不出學科知識和教學教法結(jié)合運用的感受,沒有將PCK的實踐理念融匯在體育教師教學的整個過程。
2.3 無法真正理解和實踐PCK教學理論
現(xiàn)在很多師范類高校和師范類高校,都在大四上學期會安排校外為期兩個月的實習,在實習過程中,因為時間短,任務重。所以根本沒辦法讓這些大學生得到真正走上課堂實踐教學的機會,而PCK五大屬性中的實踐性就有很大的忽視性,根本沒有機會將學科知識和實踐知識的到真正的鍛煉,也沒有機會去實現(xiàn)PCK的轉(zhuǎn)化型和融合性,影響了學生真正實踐的目的,也就限制了現(xiàn)在體育教師PCK的運用和實踐。
2.4 在對PCK理論學習實踐后,無法進行教學后反思與改進
PCK的5大屬性中的融合性就是將學科知識和教學知識的到充分融合,更好地展開實踐教學工作,然后進行教學反思,當體育教師忽略了教學反思,教學課堂效果就會循規(guī)蹈矩,不會有重大突破。也就無法發(fā)現(xiàn)和提煉實踐教學中的問題,所以體育教師的學科知識和教學知識,僅限于大腦中的知識化,限制了體育教師的發(fā)展。
3? 體育教師如何通過PCK引導中小學生終身體育的改變路徑
3.1 體育教師加強PCK理論知識的系統(tǒng)學習
現(xiàn)如今PCK在各大體育院校和師范類高校,并沒有專業(yè)的PCK課程教材,所以應組織專業(yè)教師編寫體育學科PCK教材。有專業(yè)的教材,就可以把PCK運用到教學課程中,更好地提高教學能力。而現(xiàn)在應采取不同方式進行完善:(1)召集優(yōu)秀專業(yè)的體育骨干教師,以座談會的形式,各抒己見,豐富PCK理論知識,教學形式及目標,來完善PCK體育教材課程。(2)與老教師進行訪談,把體育教師豐富教學經(jīng)驗,進行提取,完善自己教學知識,更有利于進行教學工作,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與目標。(3)召集學生,真正了解學生學習需求,才能夠?qū)W科知識運用教學的方式,傳授給學生,真正做到學生個性化教學,達到學生終身體育的教學目標。
3.2 以良好興趣激發(fā)為前提培養(yǎng)終身體育意識
終身體育的意識,基于的前提是學生對體育有良好的興趣愛好項目,才會是學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使他們更有運動動力。而不是厭惡體育課,應付體育課,無法達到教學目標,更會增加學生壓力,為了體育考試而擔憂。這樣對于鞏固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培養(yǎng)不會起到引導反而會造成背離,無法達到預期目標。所以體育教師應該加強PCK理論學習,讓體育課充滿生機和活力,讓學生感受到快樂與樂趣。
(1)可以利用體育強國,愛國思想來引導學生對體育的重視程度,以奧運會個別案例來強化對體育的興趣激發(fā),開展趣味活動,來激發(fā)學生興趣,讓學生在體育鍛煉充滿正能量,充滿愛國思想。
(2)教師還可以向?qū)W生講述體育的重要性,其對人的個人身體素質(zhì)、強健體魄等方面的重要意義,為其樹立健康的鍛煉價值觀,深入終生體育鍛煉意識。
3.3 利用PCK理論中實踐性屬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練興趣
學生在體育學習和鍛煉中,對知識應用的渴求度極高,要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實踐的機會和技術實踐練習,以達到他們對知識繼續(xù)學習和完善的渴望,讓學生在實踐中的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對自己所學知識進行反思和糾正。所以要在一段的教學過程后,提供學生實踐的機會。來增加學生繼續(xù)學習和鍛煉的興趣。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在整節(jié)課只用于教學,而不注重實踐,學生會覺得體育課枯燥無味,慢慢失去體育課興趣,更無法去引導學生養(yǎng)成終身體育的意識。所以一節(jié)完整的體育課要包括:學習技能+實踐練習+學生反饋=繼續(xù)學習的興趣。
4? 結(jié)語
為了國家的體育事業(yè),應重視對PCK的理論與運用的學習,所以才能正確引導學生對體育參生厚濃厚興趣和動力,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產(chǎn)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引導,所以要加強對PCK的理論學習。
參考文獻
[1] 古雅輝,周凰,劉昕.PCK視域下職前體育教師教育的反思與探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8,41(11):89-95.
[2] 郭艷紅,方志軍.PCK理論視域下我國體育教師職前培養(yǎng)的路徑選擇[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8,44(2):116-120.
[3] 張曉玲.中小學體育教師PCK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8.
[4] 李衛(wèi)東,程嘉恒.初任體育教師與經(jīng)驗體育教師學科教學知識(PCK)比較分析[J].山東體育科技,2017,39(4):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