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碧英
【摘 要】目的:探討鏡像療法結合Thera-Band抗阻肌力訓練對腦卒中后偏癱患者下肢運動功能的影響 。方法:從2017年5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腦卒中后偏癱患者中選取74例進行研究,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7例,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康復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鏡像療法結合Thera-Band抗阻肌力訓練,對兩組患者術后下肢運動功能及生活能力進行觀察。結果:兩組治療前的FMA評分、ADL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治療后的FMA評分、ADL評分明顯較對照組高(P<0.05)。結論:鏡像療法結合Thera-Band抗阻肌力訓練可提高腦卒中后偏癱患者下肢運動功能,也能提高其自理能力,值得推廣。
【關鍵詞】鏡像療法;Thera-Band抗阻肌力訓練;腦卒中后偏癱;下肢運動功能
【中圖分類號】R74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7-03--01
腦卒中是發(fā)病率最高的腦血管疾病之一,隨著醫(yī)療技術發(fā)展,腦卒中患者存活率明顯提高,但是存活者中殘疾率可達70%~80%。因此,采用積極的康復治療方案促進患者肢體功能恢復,是目前臨床研究的關鍵[1]。本研究為探討腦卒中后偏癱的有效康復治療方法,將鏡像療法結合Thera-Band抗阻肌力訓練用于康復治療中,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2017年5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腦卒中后偏癱患者中選取74例進行研究,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7例。對照組: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齡62~78歲,平均年齡(68.25±4.11)歲。觀察組:男性20例,女性17例,年齡60~77歲,平均年齡(68.21±4.18)歲。兩組基線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康復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鏡像療法結合Thera-Band抗阻肌力訓練,具體措施如下:平面鏡置于患者身體中線位置,下肢處于平面鏡兩側,患側與健側分別在鏡子兩面,根據(jù)康復醫(yī)生要求進行Thera-Band抗阻肌力訓練,訓練內容為:(1)臀中肌訓練:將彈力帶一端固定,另一端綁在患腿,進行髖外展訓練。(2)腘繩肌訓練:取俯臥位,將彈力帶固定在一端,另一端綁在患側踝關節(jié)位置,進行屈膝訓練。(3)股四頭肌訓練:取坐位,固定大腿不動,彈力帶綁在健側踝關節(jié),另一端固定在患側踝關節(jié),進行伸膝訓練。(4)髂腰肌訓練:取站立位,彈力帶兩端分別綁于兩腿,伸膝狀態(tài)下進行屈髖訓練。彈力帶阻力是根據(jù)顏色不同有差異,需要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阻力及訓練強度。以上訓練均要求患者注視平面鏡由健側完成動作,想象患側完成同樣動作,并盡量做出動作。每次訓練20~30min,每周訓練5d,連續(xù)訓練3個月。
1.3 觀察指標
分別在治療前后采用簡式Fugl-Meyer運動功能量表法(FMA)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ADL)對兩組患者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進行評估,F(xiàn)MA評分越高表示下肢運動功能越好,ADL評分越高表示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越好。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均以SPSS20.0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分別以t檢驗及()表示,P<0.05,表示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FMA評分差異
兩組治療前的FMA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治療后的FMA評分明顯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1。
2.2 兩組ADL評分差異
兩組治療前的ADL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治療后的ADL評分與對照組比較有明顯差異(P<0.05),見表2。
3 討論
腦卒中是一種由于腦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所致的腦神經功能缺失性疾病,偏癱是腦卒中后最為常見的并發(fā)癥,通過有效的康復治療能促進患者肢體功能恢復。卒中后6個月內是康復治療的黃金期,在此階段開展有效的康復治療措施,對改善患者預后有重要價值。
本研究將鏡像療法結合Thera-Band抗阻肌力訓練用于腦卒中偏癱康復治療中,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FAM評分及ADL評分明顯較對照組高,表明鏡像療法結合Thera-Band抗阻肌力訓練可提高患者運動功能,進而改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鏡像療法是一種基于鏡像神經元系統(tǒng)理論的康復治療方法,患者通過觀察鏡中健側肢體活動,對鏡像神經元系統(tǒng)進行刺激,想象患側像健側一樣進行康復訓練,在康復醫(yī)生的幫助下,患側與健側同時運動,從而提高患側運動功能[2]。但是單用鏡像療法對下肢肌肉痙攣、降低肌張力等方面效果不理想,本研究將Thera-Band抗阻肌力訓練用于鏡像療法中,在Thera-Band抗阻肌力訓練實施過程中,可顯著提高患側下肢髖與膝關節(jié)周圍肌肉力量,通過循序漸進的關節(jié)周圍肌肉、肌腱強化刺激,可使患者感覺運動輸入提高,促進神經功能重塑[3]。Thera-Band抗阻肌力訓練與鏡像療法作用機制不同,兩種方式聯(lián)合應用能起到相互補充的效果,最終達到改善患者肢體功能的作用。
綜合上述,鏡像療法聯(lián)合Thera-Band抗阻肌力訓練可改善腦卒中后偏癱患者下肢運動功能,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蔣蘋,王海燕,趙志軍, 等.鏡像療法對腦卒中后偏癱伴下肢痙攣狀態(tài)患者步行能力的影響[J].貴州醫(yī)藥,2018,42(2):184-186.
何雯雯,李巖,顧旭東, 等.Thera-Band抗阻肌力訓練對腦卒中患者下肢運動功能及步態(tài)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18,40(2):106-109.
杜深星,杜奮飛,包承東, 等.鏡像療法聯(lián)合強制性運動療法對腦卒中后偏癱患者上肢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16,38(1):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