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財經大學人文學院)
公示語是一種公開和面向大眾,有告示、指示、提示、顯示、警示等功能的文字及圖形信息。公示語在各個領域、各個方面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為了幫助更好地完成公示語跨文化交流的任務,本文以公示語翻譯作為研究對象,基于不同翻譯策略對公示語進行分類和總結,在此基礎上調查高校英語專業(yè)學生對公示語英譯策略的運用、翻譯偏好以及態(tài)度傾向,對存在的問題和狀況進行剖析和探討,由此更加有效的為英語讀者傳遞公示語的信息和意圖。
公示語是一個新興的大眾通用語。在上個世紀,學者們通常采用的術語沒有統(tǒng)一規(guī)范的說法。近些年來,“公示語”這個專有名詞漸漸被大家所熟知,國內學者們也從不同角度對公示語進行了界定,有的側重于表現(xiàn)形式,有的側重于用途,有的側重于界定范圍。下面僅列舉幾種學者對公示語的不同定義:
界定1:公示語是一種具有感召功能的文本,以公眾的反應和行動為目的,給公眾提供信息,指示其行動;或給公眾以警示,約束其行動;或給公眾以勸導,促使其行動等。
界定2:英文中有 public signs一語,漢語譯名較為混亂,計有公示語、標記語、標示語、揭示語、警示語等等。它是一種常見于公共場所的特殊文體,或用寥寥文字,或用簡明易解的圖示,抑或文字與圖示兼用,表示對受眾的某個要求或引起人們的某種注意。
基于以上給出的定義,可以看出公示語是一種公開的、面向大眾的符號,既可以是語言文字,也可以是圖形圖示,有告示、說明、宣傳、警示等多種功能,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聯(lián)系。
公示語具有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和強制性四種突出的應用功能。這是從公示語實施的言語行為及其效力來概括的公示語功能。
指示性公示語對應的是客觀的某種事物、地點或標記,這種指示不具有強制性,因而是為公眾指示信息服務的公示語。如Entrance(入口),Emergency Exit(緊急出口),Registration(來賓登記),Duty Free Shop(免稅店)。
提示性公示語針對的是某種情況或事件,用途廣泛,起到提醒公眾的作用。如Shut(此路不通),Caution Hot(小心燙傷),Mind the Step(小心臺階),F(xiàn)ragile(易碎)。
限制性公示語對人們的行為提出限制,語言直截了當,但相比強制性公示語語氣緩和。如Fasten Seat Belt While Seated(坐好后請系安全帶),Please Protect Public Facilities(愛護公共設施)。
強制性公示語使用祈使句對公眾的行為做出約束和要求。在這種語境下,強制性公示語不提供給人們自由的選擇,要求公眾必須按照公示語采取行動。如Pets not Allowed(禁止寵物入內),No Stocking(防火卷簾下方嚴禁堆放物品)。
策略是指適合具體情況的做事原則和方式方法,是可以實現(xiàn)目標的方案集合,是為了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制定的計劃。翻譯策略是在進行翻譯工作中為實現(xiàn)不同的翻譯目的而采用的不同方式、方法。下面本文將歸納針對不同公示語類型的翻譯策略。
1.直接對譯策略
如果譯文接收者的認知環(huán)境與原文接收者的語境相同或相差很小,或原語中攜帶有文化信息的詞語的隱含意義很容易推斷,譯者就采用直接對譯。例如,中文和英文在表達方法和語義上基本相同的“出口”“值班室”“已售完”,可直接找到對應的英文表達“EXIT”“Duty Room”“Sold Out”。在英譯過程中,有些詞語或句子在漢語和英語語境中有相似的認知環(huán)境,這種時候按照原文字面意思進行翻譯就可以成功地傳送這種關聯(lián)性。
2.意譯翻譯策略
意譯主要從意義出發(fā),更加靠近譯文讀者所習慣的遣詞造句和表達方式,而不拘泥于原文形式。例如,“草木也知人情,護毀都有報應?!庇⒄Z中已有“Keep off the Grass”的說法,我們不妨借用它,而不是一字一句翻譯成“The grass and trees also have emotion, mankind protects or destroys them he get what he deserved”這樣晦澀難懂的句子。這種翻譯幾乎和漢語公示語版一字不差,絲毫沒有體現(xiàn)公示語應具備的功能,讀完只會讓外國人摸不著頭腦。
3.歸化翻譯策略
保留漢語的認知效果或基本意義,而不是保留漢語的語言特征,在很多情況下不失為一種更適用的翻譯策略。和上文的意譯策略只停留在語言層面的形式相比,歸化法更強調要適應譯語讀者的文化背景、價值觀念和審美傳統(tǒng)。例如,“老弱病殘孕專座”常被譯為“Seats for the old, weak, disabled and pregnant women.”這樣看上去很忠于原文,但并不符合英語習慣用法和社會文化,且這些用詞也很失禮貌。實際上“Priority Seats”即可表達本意。這樣的歸化法翻譯沒有保留漢語的語法和用詞結構,而是保證了內容的完整性。
4.反譯翻譯策略
反譯翻譯策略是多把漢語公示語中表示否定或禁止的詞語、句子翻譯為肯定的表達方式,這樣更加符合其表達習慣和語法結構,避免英文接收者感到怪異或語言生硬。例如,在旅游景點常常能看到“游客止步”的公示語標牌,有時會看到“No Visitors Allowed”或“Out of Bounds”這樣的翻譯。這并沒有語法問題,但給人的感覺太生硬強勢。如果我們采用反譯,翻譯為“Staff Only”,不體現(xiàn)要拒絕哪種群體,而只說“工作人員專用”,不僅把公示語的目的完整地傳達給了公眾,也更加溫和,更容易讓人接受。
從公示語的現(xiàn)有文獻來看,對公示語翻譯的研究已成為學者們關注的熱點,但大多數文章都專注于基于文本的英漢語言對比,分析公示語的不同類型及對翻譯錯誤的研究。而基于不同翻譯策略對公示語英譯的影響,對特定人群的運用情況和態(tài)度的考察比較少見。因此,本調查探究高校英語專業(yè)學生對不同功能公示語翻譯策略的選擇以及公示語翻譯的態(tài)度,以期為公示語英譯研究增加一些新的思路。
對高校英語專業(yè)學生公示語英譯策略的運用的調查主要涉及三個方面的內容:
1.個人基本信息。包括性別、年級、英語水平和是否修過翻譯課程。
2.對英譯策略的認知意識。認知意識指被試者對不同英譯策略的認識和理解。
3.態(tài)度傾向。態(tài)度傾向旨在考察被試者對公示語翻譯價值評估和行為傾向,考察被試者在情緒感情上的感受、反應及意動態(tài)度。
本問卷主要采用網上發(fā)放問卷和實地調查的方法,使用問卷調查工具——問卷星來制作問卷,發(fā)放問卷210份,收回有效問卷205份。利用率為97.6%,有效率100%。以這205份問卷為樣本,針對調查問卷的問題進行整理、統(tǒng)計、分析。部分題目參考Likert五級量表的模式進行設計。
本問卷中被試者均為英語專業(yè)學生,男女人數及比例分別為:73(35.61%)和132(64.39%)。調查顯示,修過翻譯相關課程的被試者占比62.44%。經統(tǒng)計,修過的翻譯課程種類有翻譯史、翻譯理論課、口譯筆譯實踐、商務翻譯、新聞翻譯、旅游翻譯、文學翻譯、影視翻譯。
態(tài)度傾向是指人們對公示語及其英譯在情緒感情上的感受和反應,以及對公示語英譯價值做出的評價。
下面來看被試者對公示語及其英譯的態(tài)度:
問卷分析顯示,就目前生活公示語的英譯能夠滿足表意溝通的需要而言,41.95%的被試者持否定態(tài)度,29.26%持肯定態(tài)度。就生活中公示語英譯數量的不足造成了不便而言,21.46%的被試者持否定態(tài)度,47.32%持肯定態(tài)度。總的來看,被試者對目前公示語英譯狀態(tài)不夠滿意,認為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下面來看被試者對公示語翻譯的關注情況:
由表可見,雖然大部分學生對公示語較關心,但還存在一定數量的學生對其不在意。因此,如何更好地發(fā)揮公示語作用,如何提升公示語英譯質量和數量是現(xiàn)今需要重視的問題。
本調查結合公示語類別和翻譯策略,考察被試者對問卷題目中公示語例子的英譯策略偏好和對不同功能公示語英譯的認識和理解。
1.指示性公示語
調查顯示,“由此參觀白塔”一題中,69.27%的被試者選擇了“The White Pagoda”,而“The road reach to the White Pagoda”只占28.29%;“緊急疏散出口”一題中,87.8%的被試者偏好“Emergency Exit”,12.2%的人選擇“Emergency Evacuation Exit”??梢?,直譯策略有壓倒性趨勢。同時,在不同直譯方法選擇上,被試者更偏好言簡意賅的一種。被試者表示,緊急情況下英語詞匯“緊急”和“出口”表述的意義很清楚,為此最簡潔的表述方式是功能最恰當的。
2.提示性公示語
下面來看被試者對提示性公示語英譯策略選擇:
由表中各項內容占比可見,意譯策略的比重遠高于直譯策略。雖然學生由于習慣性思維而沒有思考公示語的目的,在有的題目中沒有明顯傾向性,但總體來說對此類公示語英譯的掌握程度是令人樂觀的。
3.限制性公示語
下面來看被試者對限制性公示語英譯策略選擇:
從學生們選擇偏好可以看出,學生懂得考慮功能不對等問題,在大多數例子中都選擇了歸化翻譯策略。但同時學生對反譯策略掌握的不夠充分。在“閑人莫入”一題中,反譯和意譯策略占比基本持平。雖然意譯策略無任何語法問題,但反譯策略更加符合語言習慣。在這一點上,學生還需多思考如何更好的使用反譯策略。
4.強制性公示語
下面來看被試者對強制性公示語英譯策略選擇:
由表可看出被試者的選擇偏好在意譯和歸化策略中相差不大;“請勿靠近車門”一題中,27.81%的被試者偏好直譯“Do not lean on door”,72.2%的被試者偏好反譯“Keep clear of the door”。很多人認為含有“請勿”“不”的禁止類公示語翻譯只需使用“No”或“Not”即可,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這類公示語卻十分靈活,應盡量使用英文中約定俗成用法,或運用歸化策略來彌補文化差異和社會風俗迥異造成的問題。
下面的幾個圖表反映了不同參數之間的相互影響。本文根據這些數據做了統(tǒng)計和分析。
本文將被試者是否修過翻譯相關課程、英語水平高低和是否關注公示語進行交叉分析,發(fā)現(xiàn)數據呈正相關趨勢??梢缘贸觯⒄Z水平越高,翻譯類課程修的越多的學生會更加關注、留意公示語及其英譯相關問題。
公示語及其英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高校英語教學中也應給予適當的重視。因此,本文根據這些狀況給出在高校教學中的幾點建議:
首先,公示語的相關內容應納入英語教學之中。例如,設置公示語文化這一主題,讓學生們探討各國公示語的特點和不同;在進行翻譯學習時,可以以公示語舉例讓學生掌握不同翻譯策略;還可以帶領學生觀察現(xiàn)實中的公示語翻譯,不但可以增進對公示語的了解,也可培養(yǎng)英語專業(yè)學生的雙語意識,在無形中貫穿著對公示語的學習和認知。
其次,公示語語境和情景模式至關重要。而只有積累了一定經驗后,才有可能快速地弄清特定公示語的語境特點,對翻譯內容的定位做到準確清晰。這就需要學生了解不同的文化內涵和社會規(guī)約。所以,應當鼓勵學生在課外進行有目的的語言實踐。例如,多接觸原版文學著作和電影,觀看國外綜藝和訪談,利用社交媒體了解其他文化,在跨文化交流中打破長久以來的刻板印象,培養(yǎng)學生敏感度和洞察力。
最后,不管是公示語翻譯還是其他類型文本的翻譯教學,明確英文翻譯的目的性都是非常重要的。翻譯的真諦不在于其表達形式,而在于其意圖目的。高校教學應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對翻譯進行定位,明白何種翻譯策略最佳。
本文給出公示語的定義,按照功能的不一進行公示語分類,歸納不同英譯策略,通過調查問卷考察高校學生對公示語英譯的態(tài)度和認知意識,并通過對比高校學生的實際選擇偏好和目標公示語更為適合的翻譯策略,分析出不同類別公示語英譯策略的選用問題,針對高校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也給出了建議。公示語翻譯及翻譯策略的選用還需要我們不斷探索,認真思考,力求減小不同語言接收者文化差異導致的理解障礙,進一步完善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