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芳
(青島療養(yǎng)院 山東 青島 266071)
我院自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對曾入住我院的老年癡呆患者及其照顧者進行了現(xiàn)況調查和分析,現(xiàn)將調查和分析結果匯報如下。
2017年11 月-2018年11月曾入住我院的老年癡呆患者及其照顧者各100例,隨機抽取同社區(qū)年齡、性別相匹配的非癡呆照顧者100例作為對照,老年癡呆患者滿足以下條件:①所有患者均經簡易智能精神狀態(tài)檢查量表(MMSE)和美國精神障礙診斷與統(tǒng)計手冊確診;②遺留一定的功能障礙需要照顧者協(xié)助完成日常生活;③患者有照顧者并愿意配合調查。照顧者符合下列條件:①為老年癡呆患者的主要照顧者,了解病人患病前后的家庭情況;②照顧時間大于1個月且干預沒有改變照顧工作;③年齡18歲以上,照顧是全免費的。
調查方法:回顧曾入住我院的老年癡呆患者家庭住址或家屬聯(lián)系方式,逐一電話聯(lián)系并由調查人員上門發(fā)放問卷,或通過居委會發(fā)放的形式發(fā)給調查對象,隨機抽取同社區(qū)年齡、性別相匹配的非癡呆照顧者發(fā)放調查問卷。對老年癡呆患者照顧者生活質量及困擾度的研究采用NPI-D和WHOQOL-BREF量表。分組方法:98例老年癡呆患者,采用完全隨機分組的方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從隨機數(shù)字表中任意選擇起始數(shù),現(xiàn)從第5行第5列開始向右的隨機數(shù)按隨機數(shù)余數(shù)分組的分類結果列于表中,第一次分組后研究組48例,對照組52例,繼續(xù)查隨機數(shù)字表,將對照組的2例調到研究組中,完成分組。
對照組實施自然狀態(tài)下的護理,研究組在此基礎上施行社區(qū)護理干預,干預過程具體內容包括:健康教育、電腦隨訪和家庭訪視、調動社會支持三部分內容,患者分別在實施社區(qū)護理干預前及干預6個月后進行MMSE量表、ADL量表評分。MMSE量表[4]為癡呆患者簡明精神狀態(tài)檢查表,主要用于評定患者對時間地點的定向力、記憶力、閱讀理解等方面的能力;ADL量表[5]為癡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檢查量表,主要用于評估癡呆患者生活能力的改善。
Barthel指數(shù)包括進食,洗澡,修飾(包括洗臉、刷牙、刮臉、梳頭),穿衣(包括系鞋帶等),大便控制,小便控制,用廁(包括廁后清潔及整理衣服),床椅轉移,平地行走,上下樓梯10項內容,每一項10分,滿分共100分。得分結果分為3個等級,Ⅰ級:100~61分,能獨立完成日?;顒?,輕度功能障礙,生活基本自理;Ⅱ級:60~41分,有中度功能障礙,生活需要幫助;Ⅲ級:40分以下,有重度功能障礙,生活完全依賴,患者住院過程中由護士進行評定。
該表是癡呆篩查的首選量表,包括7個方面:時間定向力,地點定向力,即刻記憶,注意力及計算力,延遲記憶,語言,視空間。共30項題目,每項回答正確得1分,回答錯誤或答不知道得0分,量表總分為0~30分。分數(shù)在27~30分為正常,<27分為認知功能障礙,21~26分為輕度認知功能障礙,10~20分為中度認知功能障礙,0~9分為重度認知功能障礙。
數(shù)據(jù)采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癡呆照料組與非癡呆照料組在年齡、性別及與病人的關系方面差異無顯著性(P>0.05),見表1。
表1 兩組照顧者一般情況的比較
通過困擾度評分我們發(fā)現(xiàn)癡呆照料組與非癡呆照料組困擾度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意義(P<0.01),照料者的困擾度顯著高于非照料者,見表2。
表2 癡呆照料組與非癡呆照料組的困擾度
通過生活質量評分得出癡呆照料組照顧者的生活質量低于非癡呆照料者,兩者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6.59,P<0.01),見表3。
表3 癡呆照料組與非癡呆照料組的生活質量
實施社區(qū)護理干預后,研究組患者MMSE評分較干預前顯著增加(t=10.25,P<0.01),與對照組相比也顯著性增加(t=9.713,P<0.01);研究組ADL評分比干預前顯著升高(t=7.881,P<0.01),與對照組相比也顯著性增加(t=9.341,P<0.01),表明實施社區(qū)護理干預后,老年癡呆患者認知功能得到改善、生活能力也得到了改善,見表4。
表4 研究組與對照組老年癡呆患者MMSE、ADL評分的比較(±s,分)
表4 研究組與對照組老年癡呆患者MMSE、ADL評分的比較(±s,分)
組別例數(shù)MMSEtPADL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研究組4915.42±2.0219.43±1.8910.25<0.0164.74±9.9878.89±9.437.881<0.01對照組4915.81±2.0115.67±1.980.351>0.0564.25±7.6367.40±3.042.505<0.05 t 0.9689.7130.43789.341 P >0.05<0.01>0.05<0.01
本研究顯示癡呆照料組的困擾度得分均數(shù)為15.57±7.92,非癡呆照料組為1.48±1.45,兩組比較的t檢驗顯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為11.88,P<0.01)。通過調查分析我們認為老年癡呆患者突出的神經精神癥狀和行為異常是造成照顧者困擾程度高的主要原因。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癡呆照料組的生活質量評分均數(shù)為70.14±9.89,非癡呆照料組為79.02±11.35,兩組比較的t檢驗顯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為6.59,P<0.01)。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老年癡呆患者喪失了高級認知功能,行為和神經系統(tǒng)功能障礙,照顧者在精心護理的同時病人的癥狀可能會繼續(xù)加重。照料者在承擔大量繁重的日常生活護理之外,尚需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有調查發(fā)現(xiàn)照料者絕大部分都有輕到中度的焦慮與抑郁癥狀,這也是老年癡呆照料者與非癡呆照料者最大的區(qū)別。
目前對于照顧者的負擔及其影響因素研究較多,但干預方面研究較少,鑒于癡呆患者照顧者負擔是患者、照顧者和社區(qū)總體反映的結果,應進行綜合干預。研究調查顯示,75.6%的老年癡呆患者和照顧者希望得到社區(qū)醫(yī)療機構的幫助和支持,社區(qū)護理干預過程主要包括健康教育、電腦隨訪和家庭訪視、調動社會支持三部分,本研究通過對老年癡呆患者進行社區(qū)護理干預,6個月后發(fā)現(xiàn)研究組MMSE和ADL評分分別由干預前15.42±2.02和64.74±9.98上升為干預后19.43±1.89和78.25±7.6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同時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社區(qū)護理干預可以改善老年癡呆患者的認知功能,通過舉辦一些活動,使老年人活動范圍擴大、信息量增加,大腦的積極活動也增加。另一方面,患者在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之后,與照顧者關系變得融洽,也擁有更好地溝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會逐漸改善。因此,社區(qū)護理干預對老年癡呆患者來說是非常必要的,在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認知功能上起到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