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珊珊
目前,在我國的英語教學中,對語法的側重和對口語的疏忽是一個較為普遍的現(xiàn)象,尤其是在中職院校這樣一個學生英語基礎更加薄弱的環(huán)境中更是如此。無論是教學體系還是課程安排上,在英語口語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欠缺,比如口語方面的教學內容不多,教學體系不夠完善,導致學生英語口語表達流利度和準確度方面均有所欠缺。而中職院校學生詞匯量的不足和口語練習的不夠還會讓他們對英語口語學習產(chǎn)生抵觸心理,這樣的不良循環(huán)讓他們的英語口語學習和掌握均處于劣勢。但口語作為語言學習輸出中的最后一環(huán)也是很重要的一環(huán),不僅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所學真正應用于實踐中,更能促使學生在語言輸出的過程中鍛煉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增加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和英語綜合應用能力。針對這一現(xiàn)狀,本文作者針對這一存在問題從其產(chǎn):生的背景、意義、解決辦法三個方面進行論述,旨在闡明學生在學習口語中存在的根本問題以及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
一、問題產(chǎn)生的背景
1.環(huán)境背景
在我們國家的學校英語教育中,學生說英語的機會較少,合適的外籍老師師資力量的欠缺也讓學生說英語的條件更顯不足。因此總體來說,學生說英語的環(huán)境和氛圍是缺失的,這樣的缺失讓學生在學校進行口語教學和訓練時難免會不知所措,進而帶來抵觸情緒。一是他們感受不到英語口語的必要性;二是他們因為缺少訓練而變得對英語口語的表達更沒有自信心。所以他們在英語口語的學習上,不僅效率低下,效果更是微乎其微。對于中職院校的學生來說更是如此。他們周圍英語口語的不利環(huán)境和他們更為薄弱的英語基礎讓他們對英語口語的學習更加排斥。因此,英語口語環(huán)境的缺失和因此帶來的問題是導致學生英語口語方面不足的一個重要因素。
2.教育背景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是灌輸式的教育方式,這種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習慣被動地接受而非主動的探究。此外這樣的教學方法老師更側重傳統(tǒng)語法的教授,學生則更看重考試的分數(shù)。這樣的教學方式缺乏足夠的閱讀和聽力輸入,導致學生口語的學習容易成為無源之水。
除此之外,學生繁重的作業(yè)和不夠條理的作業(yè)規(guī)劃,使得他們在每周為數(shù)不多的幾節(jié)英語課后很少進行英語口語的練習。再次,說英語國家的文化歷史和風土人情這些對學生掌握英語和輸出英語十分重要的知識,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也常被忽視。這樣的教學體系下存在的種種問題也使得學生的英語口語學習產(chǎn)生障礙。
二、英語口語提升的意義
英語的學習不僅僅體現(xiàn)在課堂學習和考試成績上,更多的意義在于用英語進行交流溝通。因此英語口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于畢業(yè)后即將步入職場的職業(yè)院校學生來說,標準而流利的英語口語可以讓他們在激烈的就業(yè)環(huán)境中脫穎而出,幫助他們找到更心儀的崗位。而且在中國與世界的交流越來越廣泛與深入的今天,與外國友人在工作和生活上日益增多的交流已是很尋常的事情。因此,良好的英語口語能力不僅可以幫助他們擴展人脈,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幫助他們更好更高效地進行溝通交流,良好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還可以幫助他們在交流中更好地傳遞出自己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和內涵。
現(xiàn)在我們生活和工作中可以接觸到的英語隨處可見:比如有符合不同年齡段的中英文社會團體;比如我們平時接觸到的英語廣播、新聞和英語cosplay等許多有意義且有趣的節(jié)目。因此,學好英語,能將自己所想用英語流利表達出來對于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和促進不同國家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學習都是極其重要的。職業(yè)院校的學生雖然文化基礎知識較弱,但他們同時也具有膽子大、敢表現(xiàn)的優(yōu)點。這兩點對于英語口語的練習恰恰是很有利的。他們一旦從英語口語的提升中收獲自信后,將會更有學好英語、積極表達英語的動力,
三、英語口語提升的方法
針對學生英語口語不足這一問題的產(chǎn)生具有其產(chǎn)生的環(huán)境和教育背景,作者將相應地結合背景給出解決措施。這些措施從問題產(chǎn)生的根本原因出發(fā),旨在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以便真正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和應用能力。
1.營造英語口語學習環(huán)境
筆者在之前的分析中得出,說英語環(huán)境的缺乏是學生英語口語缺乏的一個重要因素。而良好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不僅可以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英語的語言魅力,還能讓學生從思想和情感上對英語學習產(chǎn)生儀式感、收獲認同感。其次,在英語交流自然的氛圍中,學生練習英語口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更能被充分激發(fā)出來。因此,營造說英語的環(huán)境顯得尤為重要。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之外,老師可以有針對性地組織一些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口語課外活動。譬如英語社團、英語角、英語趣配音以及校園演講比賽等不同形式的課外英語呈現(xiàn)。這樣的活動不僅可以為學生營造英語口語的氛圍,更可以讓學生們在輕松愉悅無壓力的情境下自如地進行英語的交流。在進行課外英語呈現(xiàn)時,課外活動地點可以因課外活動的特點和學生的喜好而有所變化。他們可以在教學樓、語音室進行練習;也可以通過E-mail、MSN等國內國外網(wǎng)站進行交流學習。老師還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為學生找相關的英語影視資料讓學生模仿并對所模仿的內容進行口語輸出。這種因地制宜、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可以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讓學生在濃厚的學習氛圍中更加自如而高效地練習口語。
2.注重文化的重要作用
俗話說語言是文化的積淀,文化是語言背后的一種思維方式。因此,作為文化輸出的一種形式,語言的演變深受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的影響。在英語口語的學習中為學生普及文化背景和風土人情知識是十分重要而必要的。這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語言背后的強大內涵力量,更有助于學生深刻記憶那些跟文化相關的詞匯,促使學生更高效地輸出英語。比如在進行復活節(jié)彩蛋制作活動時,讓學生明白這個節(jié)日的設立是為了紀念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之后第三天身體復活的日子。而耶穌的身體復活,是為了叫信徒得到永生。因此,復活節(jié)在基督宗教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偉大意義。再比如西方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感恩節(jié)( Thanksgiving Day),它作為美國人民獨創(chuàng)的一個節(jié)日,也是美國人合家歡聚的節(jié)日。它的設立不僅具有錯綜復雜的政治宗教原因,更是世界各國人民心有憐憫互相幫助這種樸素而美好的情感的體現(xiàn)。為學生普及其背后的文化和宗教背景顯得極為重要:感恩節(jié)的來源跟早期在英國受政府迫害的清教徒們息息相關。清教徒們想要脫離英國教會并決定遷居到大西洋彼岸那片荒無人煙的土地上,希望能按照自己的意愿信教自由地生活。于是在1620年,他們乘坐著名的“五月花”號船只出發(fā),終于在1620和1621年相交的冬天,“五月花”號船只滿載著受英政府迫害的清教徒102人到達了美洲。但這時的美國還是一片荒涼未開墾的地方,他們面臨著惡劣的環(huán)境,缺衣少食,只有隨處可見的火雞和其他野生動物。最后活下來的只有50多人。在這樣的危險境地中,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為這些移民帶去了食物、生活用品和生產(chǎn)工具,并親自教會他們怎樣狩獵、捕魚和種植玉米、南瓜,幫助他們建立了屬于自己的新家園。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移民們漸漸地安定下來了,并慢慢適應了這片土地。他們的播種在秋季終于獲得了豐收,按照宗教習慣,他們要感謝上帝賜予的一切,但同時也感謝印第安人的真誠幫助,于是邀請印第安人和他們一同慶祝豐收的美好節(jié)日。這種慶祝是一種宗教信仰,更是一種不分民族的大愛的體現(xiàn)。這些背景文化知識可以讓學生們在感知節(jié)日背后故事的同時幫助他們感知到人類的美好品性和傳遞給他們的觸動。
語言背后的文化習得是一個長期積淀的過程,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是一朝一夕,這需要學生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不斷的積累并加以實踐,才能讓自己的英語文化學習和口語掌握在不知不覺中實現(xiàn)廣‘度和深度上的提升。此外,針對之前基礎的薄弱而導致的學生自信心不足現(xiàn)象,中職英語老師可以思考在進行文化講解時適時融入適宜的情感教育,這樣不僅可以正面鼓勵學生,更能將文化背后傳遞出來的正能量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知識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以更好的心態(tài)投入到英語口語的學習和練習中。
3.堅信熟能生巧
作者認為,在語言的學習過程中,不斷重復是最好的學習方式,英語口語的提升也不例外。雖然說口語的發(fā)音技巧也很重要,但“熟能生巧”一定被實踐檢驗出來的真理。學生只有不斷重復練習詞匯、俗語和句子表達,和同學、老師以及身邊的人多途徑地用英語進行練習,每天做到溫故知新,才能自然地形成自覺練習的習慣。只有這樣才能達成讓學生交流和表達中熟練地應用英語并真正掌握英語的效果。
在課程呈現(xiàn)上,老師需要根據(jù)口語講授內容靈活地選擇適當?shù)幕臃绞胶秃线m的教學方法。這樣不僅能體現(xiàn)出老師的課堂掌控和隨機應變能力,更能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魅力,從而因崇拜之心而激發(fā)英語口語學習的熱情。
四、結語
綜上所述,職業(yè)院校學生英語口語的不足存在于我國學生英語口語總體不足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中。這與語言環(huán)境、教育特征息息相關。但同時我們也應該意識到英語口語提升對于廣大學習英語的學生非常重要,尤其是對畢業(yè)后即步入工作環(huán)境的中職院校學生來說更是如此。因此,作為職業(yè)院校英語老師中的一員,作者也從幾個方面提出了幾點建議。希望職業(yè)院校的英語老師們可以通過攜手營造豐富多彩的課內外活動,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以及反復練習的方式在英語口語的學習中收獲與學生共進步的雙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