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毅
一排成年的角蟬,在一根枝條上排成隊集體吸食植物的汁液并產(chǎn)卵,腳下的斑駁正是吸食后對植物造成的永久性傷害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操場邊的秋千上,只有那蝴蝶停在上面?!彪娕_里一曲歡快的《童年》勾起了我很多童年學(xué)生時的情景。時間過得好快,轉(zhuǎn)眼已是不惑之年。一年的時問也過得好快,之前還春花滿同,轉(zhuǎn)眼就像歌詞里唱的“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夏天就要來了。
知了,學(xué)名蟬,昆蟲綱,半翅目,蟬總科物種。由于雄蟲腹部有發(fā)聲器,在交配期會發(fā)出很大的尖銳聲響。“蟬”字,音同“禪”,意思是這種昆蟲日復(fù)一日不停地嗚叫,如念經(jīng)修行。
成語“金蟬脫殼”中的“金蟬”,就是指蟬長到成蟲期后,破土而出,在夜間爬上樹干進(jìn)行羽化,第二天,黃色的外殼在太陽照射下金黃通透,故稱為“金蟬”。羽化后的成蟲,翅膀透明且脈絡(luò)清晰,成語“薄如蟬翼”便由此而來。
唐代相繼Jm現(xiàn)了一些與蟬有關(guān)的詩。其中,虞世南的《蟬》:“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yuǎn),非是藉秋風(fēng)?!瘪樫e王的《詠蟬》: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jìn),風(fēng)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李商隱的《蟬》: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边@三首唐詩被后人稱為詠蟬三絕。
從古人手繪作品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文學(xué)詩詞中提到的都是蟬科中的蟪蛄,而蟬科中的云南碧蟬、程氏網(wǎng)脈蟬、黑麗寶島蟬都是絕美的大型蟬。角蟬則以胸部極度特化,頂部隆起,猶如食草動物的角一般而得名,因其體型小,擬態(tài)能力超強(qiáng)而不易觀察到。沫蟬很神奇,若蟲的肛門分泌物與腹部腺體分泌物形成混合液體,再由腹部特殊的瓣引入氣泡而形成泡沫狀,可使若蟲不致干燥和受天敵的侵害。還有值得一提的是蠟蟬,這個類群很龐大,形態(tài)、體色都在昆蟲界赫赫有名,幼蟲時期身上長滿了蠟質(zhì),如同蚧蟲一般迷惑天敵,等到成蟲時脫胎換骨,直讓人大聲叫絕。這個類群中有:長有長鼻子的長鼻蠟蟬,一身碧玉的蛾蠟蟬,跟瓢蟲一樣的瓢蠟蟬,長有人臉的顏蠟蟬,呆萌的袖蠟蟬。
在生物科學(xué)大發(fā)展的今天,人類對蟬的認(rèn)知已大大提高了。目前,關(guān)于蟬的記錄就有蟬總科(2000余種),角蟬總科(2600種),沫蟬總科(2000余種),葉蟬總科(超過10000種)。
在如今各方面條件如此完備的情況下,蟬對自然、文化所帶來的影響力,人類是不是可以探索得更加深遠(yuǎn)一些,這也算是本文留下的思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