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紅生
春天就是賞花的時節(jié)。這不,一群人相約,競赴數(shù)百公里外的鳳凰山賞牡丹。
鳳凰山位于位于安徽銅陵市,因山中聳立幾米高的一巨石,上有四道凹痕,長短不一,深淺有別,形如鳳爪,似鳳凰落腳而留痕,故名鳳凰山。在我的印象里,洛陽、菏澤的牡丹最為有名,而鳳凰山的牡丹之前聞所未聞。
到了目的地,沿著小河向牡丹同走去。河兩邊粗大的樹郁郁蔥蔥,濃蔭蔽日,淙淙溪水從樹下流過,清澈見底。小河有個詩意的名字,叫相思河,河名則由“相思樹”而來。
“相思樹”是棵楓楊樹,遠遠地就能見劍它,枝繁葉茂,異株同干,遒勁滄桑,如同一對戀人交頸擁抱,演繹著千年傳奇。近看像一頂綠色的華蓋罩在河面上,倒映在清溪中,如鴛鴦戲水,情投意合。此樹有一段凄美的愛情,相傳河東的周公子與河西的姚小姐同窗共讀,青梅竹馬。公子雖學識淵博,進京應試,卻無銀兩奉送考官而落第。于是,憤世嫉俗,憂郁成疾,不幸死在歸途。噩耗傳來,小姐悲痛欲絕,即死于公子身旁。公子、小姐被分棺安葬于河兩岸。不久,各生長出一株楓楊樹,漸漸向河心上空傾斜,終連成一體,成了奇特的“相思樹”。
河邊牡丹層層疊疊的花瓣盛開著,一團團、一簇簇,胖嘟嘟的,有的含苞待放、欲放還羞,但均越過密密匝匝的綠葉,散發(fā)出縷縷香氣。許是相思河的水澆灌著牡丹,許是這段真情感動了牡丹,使花也有了獨特的稟性,既風姿綽約,又流露出綿綿之情,像在傾述那段愛情故事:紅色的牡丹似火一般熾熱的感情,白色牡丹如雪一般純潔的愛情,粉色的牡丹幾多浪漫,黃色的牡丹泛出淡淡的哀憐;而隨風飄落的幾片花瓣,恰如紅顏逝去。
鳳凰山形勝鳳凰,由好幾座山構成。其中兩山之間橫亙著一條數(shù)十米之高的大壩,十分壯觀。這原是一座尾砂壩,經(jīng)過改造后,如今已成為一景。爬上高高的壩堤回望,只見山巒環(huán)抱下村舍點點,丹同片片,回廊亭閣其間點綴,疑是仙境落人間。
穿過壩堤,沿著曲折的步道可到達山頂。寂靜的山中綠樹叢生,藤蔓牽繞,滿目蔥蘢。路旁不時有怪石嶙峋,似鬼斧神工。幾處石墩可以小憩,山風習習,頓覺涼爽,好不愜意。站在山頂極目遠望,山外又青山,漸遠漸淡,直至虛無。
下山途中,耳邊泠泠泉響,一條溪流在山間不息流淌,苔蘚把青石和溪水都染綠了。順著小溪一路到山下,不禁被眼前的景致所震撼。那溪水先前還是緩緩的,突然從數(shù)十米高的懸崖直瀉而下,墜入崖底,發(fā)Jm聲響,“疑是銀河落九天”。陣陣春風里,細雨霏霏,如煙霧升騰,似輕紗縹緲。燦燦春光下,熠熠生輝,如噴珠瀉玉,似有彩虹飛掛。瀑布下的牡丹靜靜開放,仿佛正聆聽天籟之音,又在欣賞飛流直下之美景。原來這就是相思河的源頭,難怪河水“清如許”。
品讀回廊上歷代詩人贊美牡丹的詩句,我偏愛劉禹錫那句“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眼前的牡丹爭奇斗艷,競相開放,雖不及洛陽、菏澤牡丹盛名,但已有了“鳳丹”地理標志,既可觀賞,又可藥用。因此,我覺得“鳳丹”才是“真國色”。
回到小村,幾十戶人家高低錯落,新舊不一,但一律是白墻青瓦的徽派風格。小村分散在兩處,一處枕著相思河,一處背靠山上那片翠竹林。就在這青山綠水間,村民平日恬靜的生活隨著牡丹的盛開而忙碌起來。因為多半開辦農家樂,起著好聽的名字,如同牡丹各色花名,散發(fā)im濃濃的鄉(xiāng)土味。
漫步青石小巷,透著悠然古樸之氣。雖一家挨著一家,但整潔有序。房前屋后是牡丹,院中擺放的也是絹制牡丹,有的圍墻上嵌進牡丹圖案的花格,共同組成了一幅清新淡雅而又絢麗多彩的畫卷。
主人滿面笑容,美滋滋的,像牡丹花一般燦爛,招呼著四方游客。坐在院落,點幾道土菜,望著陽光下那清淡的炊煙,思緒也隨之裊裊升起,飛向那藍藍的天空。幾朵飄浮的云彩,好似田間牡丹飛上了天。
沉醉在眼前的景致,望著盛開在河邊、村中、山下的牡丹,我忽然覺得,牡丹還盛開在百姓通往小康的路上,牡丹才是這里的“金鳳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