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淼 張瑾
【摘 要】目的:在陰道細菌檢驗中分別應用PCR檢驗法與細菌培養(yǎng)法,并分析兩者的實際價值。方法:選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到我院進行治療的84例陰道炎患者,所有患者均進行PCR 檢驗及細菌培養(yǎng),對比對比兩種檢驗方式的細菌檢出陽性率以及不同類型細菌的檢出率。結果:PCR 檢驗的檢出陽性率為90.48%,細菌培養(yǎng)的檢出陽性率為63.10%,差異明顯(P<0.05);PCR 檢驗腸球菌、戛納桿菌、棒狀桿菌的檢出率均明顯高于細菌培養(yǎng)(P<0.05)。結論:在陰道細菌檢驗中應用PCR檢驗法的細菌檢出效果更好,具有推廣價值。
【關鍵詞】細菌培養(yǎng);陰道炎;聚合酶鏈反應
【中圖分類號】R47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3-0-02
陰道炎是影響女性健康及生活質量的常見婦科疾病,該病主要與陰道細菌感染有關,且一旦發(fā)病,可能誘發(fā)盆腔感染及腹部感染,甚至可引起異位妊娠,使其喪失生育能力[1]。目前,臨床上對陰道炎患者堅持早期診斷、早期對癥治療的原則。白帶常規(guī)檢法是反映陰道內菌群失調情況、感染程度及炎性程度的重要輔助檢查手段,檢查方法包括聚合酶鏈反應(PCR)檢驗法、細菌培養(yǎng)法等,均能夠取得良好的應用效果[2]。本文將在陰道細菌檢驗中分別應用PCR檢驗法與細菌培養(yǎng)法,并分析兩者的實際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到我院進行治療的84例陰道炎患者,所有患者均表現為外陰瘙癢、白帶增多、異味等癥狀,自愿參與本次研究。本次研究已經過我院倫理委員會通過。排除標準:(1)近期內有陰道局部用藥患者;(2)月經期、妊娠期、哺乳期患者;(3)依從性差或精神疾病患者等。其中,年齡24~56歲,平均年齡(36.97±7.98)歲,病程3~36個月,平均(14.96±5.07)個月。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進行PCR 檢驗及細菌培養(yǎng),具體方法:(1)PCR 檢驗:使用無菌醫(yī)用棉簽,在陰道穹窿部插入并輕輕旋轉,采集陰道分泌物,置于無菌生理鹽水中,進行離心處理,轉速12000r/min。去除上層清液,加入堿性裂解液,放置于60℃的水中,持續(xù)加熱沉淀樣本15min,再次進行離心處理,轉速12000r/min,10min后,使用熒光 PCR 儀檢驗取得的上層清液制成的DNA 模板。(2)細菌培養(yǎng)法:使用無菌醫(yī)用棉簽,在陰道穹窿部插入并輕輕旋轉,采集陰道分泌物,置于無菌生理鹽水備用。取其中一份標本放入陰道瓊脂培養(yǎng)基,置入CO2恒溫箱培養(yǎng),培養(yǎng)時間為2d。出現菌落后,應選擇其中呈現灰色露滴狀、光滑、半透膜的菌群作為檢驗對象,進行鑒定。
1.3 評價標準 對比兩種檢驗方式的細菌檢出陽性率以及不同類型細菌的檢出率[3]。
1.4 統計學方法 采取SPSS21.0進行數據處理,細菌檢出陽性率等計數資料均使用(%)表示,采取X?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細菌檢出陽性率對比 PCR 檢驗的檢出陽性率為90.48%(76/84),陰性率為9.52%(8/84);細菌培養(yǎng)的檢出陽性率為63.10%(53/84),陰性率為36.90%(31/84),差異明顯(X?=17.66,P<0.05)。
2.2 不同類型細菌的檢出率對比 PCR 檢驗腸球菌、戛納桿菌、棒狀桿菌的檢出率均明顯高于細菌培養(yǎng)(P<0.05),見表1。
3 討論
陰道炎是一種以外陰瘙癢、白帶增多為主要表現的婦科炎癥,病情發(fā)展緩慢,癥狀缺乏典型性,患者往往重視程度不高,在細菌長期侵襲下,極易引起腹部感染、盆腔感染,甚至影響患者的生育能力。陰道細菌感染是引起的陰道炎的主要原因,在正常生理狀態(tài)下,陰道內分布著革蘭陽性球菌、陰道桿菌、上皮細胞等,在細菌感染后,陰道內寄生菌群平衡被打破,且更容易受到外來致病菌侵襲,影響陰道上皮細胞的正常代謝[4]。早期診斷是給予患者積極治療措施的前提。
目前,陰道分泌物檢測仍是陰道炎檢查的主要手段,其檢驗準確性直接影響后續(xù)治療。細菌培養(yǎng)法是一種傳統的陰道分泌物檢測方法,但由于操作復雜,受外界影響較多,對實驗室環(huán)境要求較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應用。近年來,PCR 檢驗法應用越來越廣泛,受到了臨床上的一致好評。作為一種熒光定量檢驗法,融合了DNA 雜交特異性以及PCR 敏感性,不僅檢驗準確率較高,且操作簡單,時間較短,費用低廉,優(yōu)勢明顯,適合基層醫(yī)院開展[5]。在本次研究中,PCR 檢驗的檢出陽性率為90.48%,細菌培養(yǎng)的檢出陽性率為63.10%,差異明顯(P<0.05);PCR 檢驗腸球菌、戛納桿菌、棒狀桿菌的檢出率均明顯高于細菌培養(yǎng)(P<0.05),充分顯示了PCR 檢驗法的應用優(yōu)勢,可滿足陰道細菌檢測的需求。
綜上所述,在陰道細菌檢驗中應用PCR檢驗法的細菌檢出效果更好,具有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王利軍.聚合酶鏈反應和細菌培養(yǎng)法在陰道細菌檢驗中的對比效果[J].實用醫(yī)技雜志,2018,25(08):873-875.
郭秋霞,楊俊歌.分析PCR檢驗法和細菌培養(yǎng)法用于陰道細菌檢驗的效果[J].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2017,26(10):1087-1088.
潘繼釗,朱苑霞,黃海深,等.聚合酶鏈式反應檢驗法與細菌培養(yǎng)法在陰道細菌培養(yǎng)中的應用價值觀察[J].中國醫(yī)學工程,2016,24(11):139-140.
白松潔,許晨.分析陰道細菌檢驗應用聚合酶鏈式反應檢驗法和細菌培養(yǎng)法的臨床應用[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6,16(88):72.
王玉霞.聚合酶鏈反應檢驗法和細菌培養(yǎng)法用于陰道細菌檢驗的效果觀察[J].中國農村衛(wèi)生,2016(20):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