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霞,陳常理,駱霞虹,李文略,朱關林,金關榮
(浙江省蕭山棉麻研究所 浙江省農業(yè)科學院花卉研究開發(fā)中心,浙江 杭州 311202)
苧麻(BoehmerianiveaL.)是蕁麻科苧麻屬多年生韌皮纖維作物,纖維細長,吸濕散濕快,是優(yōu)良的紡織原料。我國是苧麻的生產國和輸出國,種植面積和原料產量占世界90%以上[1-2]。
苧麻可無性繁殖(營養(yǎng)體繁殖)也可有性繁殖(種子繁殖)。一般情況下,苧麻采用無性繁殖的方式進行育苗移栽[3-6]。無性繁殖的缺點在于苧麻幼苗運輸不方便、運輸成本高、營養(yǎng)體繁殖速度慢、地下莖繁殖容易攜帶病菌或害蟲卵。有性繁殖的優(yōu)勢在于種子運輸方便且運輸成本低、不易攜帶病菌或害蟲卵。由于苧麻是多年生的高粗莖稈作物,高度一般在1.5~3 m,莖粗0.6~1.5 cm,苧麻高度參差不齊,收獲勞動強度大,機械化水平不高,脫膠污染環(huán)境等問題嚴重阻礙了苧麻產業(yè)的發(fā)展[7-9]。因而亟須探索一種苧麻高密矮化直播栽培方法。
試驗于2018年在杭州市蕭山區(qū)浦陽苧麻試驗基地進行。供試材料為纖維用苧麻品種華苧4號(由華中農業(yè)大學和咸寧市農業(yè)科學院提供)和中苧1號(由中國農業(yè)科學院麻類研究所提供)。
采用高密矮化苧麻直播栽培方法。試驗設3個播種密度處理,667 m2的密度為3萬、5萬和8萬;覆蓋措施處理為稻草覆蓋、小拱棚覆蓋和雙層遮陽網覆蓋。稻草覆蓋是在播種后,采用10~15 cm長的碎稻草均勻覆蓋,以看不到地面為宜;小拱棚覆蓋是在播種完后,采用竹片作拱棚支架,拱棚高度45~55 cm,竹片之間的間隔為1.15~1.35 m,然后覆蓋厚度為1.0~1.5 mm的白色透明薄膜,薄膜四周拉緊,周邊用土壓實密封;雙層遮陽網覆蓋措施是在播種完后,采用透光率約為75%的雙層遮陽網覆蓋,遮陽網周邊用土塊壓實壓緊。小區(qū)面積9.1 m2。
播種日期為3月11日,采用前一年收獲的華苧4號和中苧1號種子,去除雜質,采用稱重法做發(fā)芽試驗,確定田間每廂播種量,選擇在無風的天氣,拌種后,均勻撒播于廂面,用灑水壺充分澆濕廂面。按高產技術措施進行田間管理。
每小區(qū)選3個點,每點面積為33 cm×33 cm,6月8日,考查統計3個密度及3種不同覆蓋措施下苧麻出苗數;8月21日和11月9日,考查有效株數、株高、莖粗及地上部鮮重。
由表1可知,華苧4號在667 m2播種密度為5萬的情況下,相較于3萬和8萬的播種密度,出苗情況最好;中苧1號在播種密度為8萬的比3萬和5萬的出苗好。相同播種密度下比較,華苧4號比中苧1號出苗情況好。
表1 2個苧麻品種3種密度種子直播667 m2出苗表現 萬株
由表2可知,華苧4號在稻草和雙層遮陽網覆蓋條件下,667 m2播種密度均為5萬的出苗情況比3萬和8萬的好;小拱棚覆蓋條件下,則為8萬的好于3萬和5萬。中苧1號無論是采用雙層遮陽網覆蓋或小拱棚覆蓋,出苗情況均是播種密度為8萬的好于3萬和5萬。小拱棚覆蓋成本高,勞動強度大,用工多,雙層遮陽網覆蓋更經濟實用。
表2 不同播種密度及覆蓋措施下苧麻667 m2出苗表現 萬株
在8月21日、11月9日對不同播種密度的華苧4號的有效株數、株高、莖粗和地上部鮮重進行了2次調查。由表3、表4可知,相對于苧麻傳統的栽培方法,高密矮化直播栽培方式大幅度降低苧麻植株高度,減少苧麻莖稈粗度,利于機械收獲。華苧4號667 m2播種密度5萬,苧麻有效株數和地上部鮮重最高,相對于其他2種播種密度有效株數和地上部鮮重存在明顯差異。
表3 667 m2不同播種密度對8月21日苧麻華苧4號生長的影響
表4 667 m2不同播種密度對11月9日苧麻華苧4號生長的影響
試驗結果表明,從苧麻苗期出苗數情況及成本考慮,認為華苧4號更適宜作為苧麻高密矮化的品種,種子直播密度667 m2為5萬,覆蓋措施為雙層遮陽網覆蓋。采用該方法利于苧麻機械化初加工—綠色脫膠模式開展,省時省工,遮陽網還可以重復利用,并且與傳統苧麻栽培技術相比較,避免了苧麻無性繁殖方式中育苗移栽運輸不方便、成本高、地下莖繁殖容易攜帶病菌或害蟲卵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