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秀珍
關鍵詞:德育;英語教學;滲透
現(xiàn)在是素質教育時代,以發(fā)展學生各方面的素質為核心,而德育是素質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滲透到學生發(fā)展的各個方面。英語不僅是一門學科,更是一門語言,是信息的載體,在英語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具有特別的作用。在教學工作中,英語教師不僅要對學生傳授英語知識,培養(yǎng)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還應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做到既教書又育人的作用。我認為在英語教學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滲透德育教育。
一、 樹立典范,言傳身教
初高中生可塑性、模仿性強,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的知識水平、工作能力、思想道德、心理素質等都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培養(yǎng)的質量和效果。因此,教師除了要有較高的知識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還要具備較強的道德品質。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以其高尚的道德品質、扎實的教學技能、崇高的人格魅力為學生樹立典范,以教師自身的高素質去影響學生,讓英語課堂彌漫著民主、寬松、和諧、融洽的氛圍。情趣盎然的課堂,感染著學生的情緒,激蕩著學生的思維,點燃著學生的思想,敲擊著學生的靈魂,學生猶如清流激蕩中的一葉輕舟,在老師的帶領下奮力前行,積極思考,勇于表達。
二、挖掘德育素材,寓德于教
英語教學以其特殊的學科性質,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給教師提供了進行德育滲透的平臺。教師可以根據(jù)教材內容和學情,采取靈活的教學方法,有意識挖掘和利用有意義的德育情境,以此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英語教材是德育的載體,其中很多閱讀文章都具有豐富的德育修養(yǎng)知識,教師用這樣的教材實施教學,在傳授英語知識、培養(yǎng)英語運用能力的同時,自然也就滲透了人文性、思想性的教育。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圍繞教材的主題,教師可以取其精華,精心設問,使學生在理解教材內容的同時,思想上得到熏陶。老師和學生在討論問題時,自然而然的產生感情上的共鳴,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受到了教育。
比如“Charles Dickens”這篇課文主要介紹了狄更斯早年坎坷的人生經(jīng)歷及其文學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通過閱讀,可以讓學生深刻意識到“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狄更斯是十九世紀英國著名小說家,他畢生的活動和創(chuàng)作始終與時代潮流同步,他以寫實筆法揭露社會上層和資產階級的虛偽、貪婪、兇殘,同時以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的豪情謳歌人性中的真善美,憧憬更合理的社會和更美好的人生。在講課過程中就以這兩個方面為突破口創(chuàng)設德育情境,引導學生正視生活中的困難,把逆境化作成功的動力,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同時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一份力量。在語言輸入完成之后在活動環(huán)節(jié)拋出了“What can we learn from Dickens”的討論話題,同學們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并頗有成效。比如有同學說:“從狄更斯身上我學到了經(jīng)歷是寶貴的財富。狄更斯早年生活坎坷,十三歲就參加工作,接觸過形形色色的人,但他最后把自己的經(jīng)歷寫進小說,并一舉獲得了成功。所以,我要正視并珍惜自己的經(jīng)歷,我只要堅持不懈,我也能夠成功”。有同學說:“我很佩服狄更斯身上那堅韌的品質,在困難的生活中他不輕言放棄,在逆境中成長,最終獲得成功。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我也要向狄更斯那樣,克服遇到的種種困難,不言放棄,直到成功?!边€有同學說:“從狄更斯身上我學到的是一種社會責任感。作為一名作家,他親身體驗過貧窮,所以在作品中他以寫實的手法反映現(xiàn)實生活,揭露貧窮,最終使得貧窮得到了大眾的關注,窮人的生活條件得到了改善,所以,他是位偉大的作家,是位有社會責任感的作家。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也要努力學習,爭取做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三、結合其他教學形式滲透德育教育
德育滲透不能只局限于課堂教學中,還應該和課外學習進行有效結合。初高中生在自主認識過程中,民主意識、參與意識、獨立意識逐漸增強的情況,因此,一些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外活動也是必要的,這樣才能讓學生主體本質得以淋漓盡致地發(fā)揮,也增強了學生對德育的親身體驗。所以應充分挖掘課外時間,開展第二課堂,以增加學生知識面,多方面、多層次滲透德育,如英語興趣小組、英語角、英語廣播、觀看一些適用性英語錄像等等,讓學生在各種氣氛和多種情景下接受教育與熏陶。此外,在日常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我們會讀到大量的關于世界名人逸事、文化風俗及各國禮貌禮儀的英語文章。作為英語教師,我們可以利用課堂上講解文章或習題的機會,適時與學生進行討論分析,汲取精華,以提高學生的自身修養(yǎng)。
陶行知說:千教萬教教人學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新課程理念下,英語課程的學習,既是學生掌握知識能力的過程,亦是陶冶情操、開闊視野、豐富經(jīng)歷、提高人文素養(yǎng)的過程。高中英語課堂鮮明的人文性,為學生德育教育提供了高效平臺,寓德育于課堂教學中,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種子,塑造美好的靈魂??傊?,我們應當遵循英語學科的教育規(guī)律,擅于捕捉英語教學中的德育因素,圍繞“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這一目標,在英語教學中更好地貫徹思想品德教育。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德育工作要貫穿于學生成長過程的始終,抓住生活中的點滴,把握生活中的一言一行。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南市萊蕪第十七中學,山東 萊蕪 27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