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久江
小學語文教學實踐證明,在課堂上,教師找準課文的切入點,以開展教學活動,可以讓學生清楚地了解所要解決的問題,直奔閱讀中心,避免很多無效因素的干擾與刺激,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低耗高效。為此,教師必須認真選擇并使用的切入點。那么,教師怎樣才能選擇和使用好切入點呢?筆者認為,教師必須堅持做到“三宜三忌”。
一、宜開門見山,忌拐彎抹角
在平時的教學中,部分教師十分喜歡采用談話導入,以此來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當然,教師的出發(fā)點是好的,但如果不能正確處理好談話的方式,往往會給學生造成一種拐彎抹角、繞圈子的感覺,使學生感到故弄玄虛,反而影響了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
如筆者曾經聽過一堂《拉薩的天空》的公開課,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該教師是這樣切入的:“大家好,你去過美麗的西藏嗎?聽說過西藏的布達拉宮嗎?”接著,教師給學生播放了歌曲《回到拉薩》。這樣的教學看起來很有新意,其實不然,完全存在故弄玄虛之嫌,遠離了課文教學的目標、重點和難點,不利于提升學生閱讀的質量。其實,教師完全可以采取開門見山的方式導入課文:“同學們好!思考一下我們家鄉(xiāng)的天空是什么樣子?誰愿意來說一說?你們想知道西藏拉薩的天空又是什么樣子嗎?這節(jié)課,老師就和你們一起赴西藏去看看?!比绱饲腥?,可以使師生直奔課文閱讀中心,學習目標非常明確,更有利于學生進行深入閱讀。
二、宜有的放矢,忌離題萬里
在平時的教學中,少數(shù)教師在進行教學切入時,分不清楚情況,不管課文的類型,都采取同樣的切入方法,導致課文教學離題萬里。實際上,教師如果能有的放矢、恰到好處地切入課文,那么就能使學生緊扣課文閱讀的重點,充分解讀與深刻領悟課文。
如筆者曾聽過一個實習教師上《蘋果里的五角星》這一課,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該教師是這樣切入的:“大家好,同學們平時玩過切水果這個游戲嗎?知道如何切水果最快捷呢?”學生們一聽說“游戲”兩字,立刻來了精神,紛紛急忙說道:“老師,我知道,我玩這個游戲好棒的!”“這個游戲,我都玩過了十幾關了?!薄斑@闖關游戲,不容易??!”……學生們像小鳥一樣嘰嘰喳喳說個不停,教室里一片混亂。實際上,該教師的初衷是想利用切水果這個游戲吸引學生學習課文的注意力,然后把學生引到橫著切蘋果上來,不料卻適得其反。究其原因,與該教師切入不合理、不恰當有著直接關系,該教師的切入“偏題”了,言不達意,導致無法實現(xiàn)教學目標。
三、宜綱舉目張,忌舍本逐末
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對具體教學內容有所側重,從某個角度精準切入,堅決避免舍本逐末的現(xiàn)象,杜絕偏離課堂教學航向的現(xiàn)象,這樣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閱讀質量。
如筆者曾經聽過一位教師上《石榴》這一課,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該教師是這樣切入的:“大家好!你們吃過石榴嗎?喜歡吃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課文《石榴》。請大家把課文讀一下,讀完后把自己的感受與其他同學分享一下?!痹摻處熑绱饲腥耄l(fā)了學生各種“無效”討論,學生討論的重點是什么樣的石榴好吃,哪里產的石榴好吃,如何識別優(yōu)劣的石榴……學生沉浸其中,始終無法集中注意力學習課文,阻礙了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為了改變這種情況,筆者在教這篇課文時是這樣切入的:“大家好!在吃石榴前,你認真觀察過它的顏色、形狀和大小嗎?假如老師請你來給大家描述一下你所見過的石榴,你會嗎?”學生都說出了自己的看法,然后筆者再對學生說:“現(xiàn)在,老師想請你們一起看看在別人的筆下石榴的樣子。”讓學生對課文學習的價值一清二楚,實現(xiàn)了閱讀質量的提升。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優(yōu)質、高效的切入課文具有“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功能與教學效果,可以讓學生快速且全身心地投入語文學習中,也能幫助教師有效地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良好發(fā)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東臺市時堰鎮(zhèn)后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