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霞
仁愛,其對象是學生,主題也是學生。因此,教師要用愛來澆灌學生,才能使學生對生活充滿希望。學生正處于發(fā)展階段,教師的評價,哪怕是一個眼神,也會影響學生的一生?!凹核挥?,勿于施人”這句話講的是“以心換心”,所以教師應(yīng)該以身作則,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待事情。
愛可以改變一切,所以教師不能隨便給學生貼上固定的標簽。學生沒有好壞,因為他們還小,通過教育可以得到改善。有這樣一個寓言故事:“風和陽光打賭,誰能讓眼前這位青年人脫下大衣,就是勝利者,風想這樣的小事還用比嗎?于是便狂風大作,青年人卻裹住大衣不放,風失敗了。陽光輕輕地把愛的熱量灑向他,青年人脫下大衣提在手里了。風不明白這是為什么,這時陽光說:‘愛可以改變一切,有愛能使迷失的孩子看到希望,有愛能使迷失的孩子堅定信念,有愛能使迷失的孩子獲得正能量,有愛能使迷失的孩子踏上正道?!?/p>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所以教師工作的核心是施愛,使學生在愛的呵護下快樂成長。教育不是要讓每個學生都成為科學家,而是讓學生成為對各行各業(yè)有用的人。因此,教師要特別關(guān)注后進生,因為他們或許成績不理想,或許他們比較調(diào)皮搗蛋,但是他們也有各自的閃光點,可以在其他領(lǐng)域發(fā)光發(fā)熱,并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所以說,教師要有一顆仁愛之心,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將愛的種子播撒到每一位學生的心里,然后讓他們將愛也傳播給他人,讓世界都充滿愛。
仁愛要對癥下藥,如同用兵。百戰(zhàn)百勝是高明,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是高明中的高明。仁愛教育不是溺愛,而是一種有原則的呵護。愛,古人創(chuàng)字時有個心字,今人也許不明白古人的妙義?!叭蕫邸辈皇切〖易拥膼?,是一種長久影響人心的力量,所以教師需要著眼于長遠,聚焦學生的心靈。值得一提的是,這種留駐學生內(nèi)心的感恩,注定是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無數(shù)的事例證明,達到這一境界的絕不是將應(yīng)試教育發(fā)揮到極致的學校,也不是那些始終提倡競爭、剝奪學生權(quán)益的學校,更不是家校合力剝奪孩子體育、探索權(quán)利的學校。也許,學生希望自己的學校并不是什么名校,所以無論是校長還是普通教師,都應(yīng)有著學生本位的意識,都會按照基本的育人規(guī)律,與學生坦誠交流。只有這樣,學生回報學校的,是掛在嘴邊的驕傲,是無限美好的記憶;學校留在學生心里的,是一個個感動的故事、一個個無聲的教誨。當年令人懷念的,除了教師的行為處世,還有在學生心里播下的仁愛種子。
正所謂:“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碑斀逃塾趯W生心靈的培育,在學生內(nèi)心留下一分仁愛與感恩,就會培養(yǎng)出更多的優(yōu)秀學生,彼時的教育也才是真教育。
如果說評價教師是否優(yōu)秀,不是看其讓多少學生升上名校,而是若干年后學生依然感念教師的好,愿意回來聚一聚。那么,衡量學校教育成功與否的標準,也不是學生最終考取名校的數(shù)量,而是看學生畢業(yè)多年后,是否一想起母校就心存感恩,是否愿意回到校園走一走,看望曾經(jīng)陪伴自己的一草一木,并將校歌低聲吟唱。
教育中“教好”的評價標準是著眼于做人,著眼于道德?!俺煽儭辈坏扔诜謹?shù),而是指人的整體發(fā)展。有部分人將“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理解成“不為自己,必有天滅之”,在誤解這句成語后,許多無知者竟然將其作為個人信條。實際上,“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是一個漢語成語,“為”念作wéi,是“修養(yǎng),修為”的意思,這句成語的真正意思是“如果人不修身,那么就會為天地所不容”。然而,“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卻成為自私自利者為自己辯護的托詞。它最早的出處是“人生為(陽平)己,天經(jīng)地義,人不為(陽平)己,天誅地滅”。故此,“仁愛”有舍生取義,不求回報,只為付出的崇高精神。
治國學說有很多,但真正會用的有幾個,教師真正懂得教育的有幾人?不管你是誰,仁愛教育是最基本的。仁愛不是新時期個別教師的原創(chuàng),而是古來有之??鬃咏逃褪亲钤绲娜蕫劢逃?,孔子的禮儀教學法都是很科學的,只是沒有被國際學者普及,沒有被定性化、科學化的推廣。作為教師,要從小力行實踐,讓學生懂得愛及推之廣,讓教育更加人性化。
(作者單位:甘肅省積石山縣保安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