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音樂新體系改革的不斷深入,素質教育得到全面落實,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成為了教育的重要目標。德國教育家福貝爾認為:“游戲是兒童認識世界的工具,是快樂的源泉,是培養(yǎng)兒童道德品質的手段?!?/p>
【關鍵詞】音樂游戲;課堂;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音樂游戲是通過游戲的形式,強調對音樂的體驗、感受,它從音樂本身入手,讓學習者在聆聽音樂的同時,引導他們通過一些音樂游戲去接觸音樂的各種要素。
在平常的教學中,我從點滴入手,循序漸進,把音樂游戲滲透在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中,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一、識譜游戲教學
對于小學生來說,識譜是學習音樂的難點,在教學中,我設計了“小音符找朋友”游戲。
2/4
1 12︱1 12︱32 1︱12 34︱32 1︱12 34 ︱54 32︱1 12 ︱34 56︱54 32︱1 12︱34 56 ︱76 54 ︱ 32 1︱
在這個游戲中,學生圍成一圈,按照老師給的旋律邊唱邊找朋友,師生互動,在碰到“2”和“4”時兩兩拍手,只有雙手拍在一起的兩個人才能結為好朋友。在這樣的音樂游戲中,學生既要把音唱準,而且還要在規(guī)定的音上準確地打上節(jié)奏,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注意力,身體的反映能力,還能更好地認識樂譜。
音樂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是為教學服務的,在歌曲教學中,也可以運用上面的游戲。如在《閃爍的小星》這一課,學生隨我唱“11 55︱ 66 5 ︱ 44 33︱ 22 1︱”,我讓學生在唱到“3”和“5”時按照節(jié)奏拍手或跺腳。在唱和拍中,學生熟悉了旋律,音準也有了質的飛躍。
二、節(jié)奏游戲教學
在節(jié)奏教學中,教師應重視訓練學生的語言節(jié)奏和動作節(jié)奏。如在《一只小蜜蜂》的節(jié)奏訓練中,我先讓學生按照節(jié)奏熟讀歌謠。
2/4
一只 小蜜 ︱ 蜂 呀 ︱ 飛到 花叢 ︱中 呀 ︱ 飛 呀 ︱ 0 0︱ 飛 呀 ︱0 0 ︱
然后組織學生按節(jié)奏在教室自由飛翔,當遇到休止符“︱0 0︱”時,學生腳步停下來,面對最近的伙伴,嘴對嘴按照節(jié)奏發(fā)出“蹦 蹦”的聲音。
再如《神奇的紙杯》游戲,學生圍成一圈坐下,在每個人的左手放一個紙杯,老師用紙杯拍擊一個節(jié)奏,學生模仿,在老師指定的一拍,紙杯由左手轉至右手放到右邊的同學的左側,反復多次。此刻,一個個紙杯變成了神奇的打擊樂器,同學們陶醉在敲打中,幸福而快樂。
三、聽音游戲教學
小學學生不理解音的概念,練耳又是音樂課的重要內容,如果在練耳教學中,教師只是讓學生枯燥地聽音,則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只有把抽象的內容轉化為形象、生動的游戲教學,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在學唱歌曲《頑皮的小杜鵑》時,我在地上放幾個呼啦圈,讓學生邊欣賞歌曲邊在呼啦圈外自由走動,當聽到杜鵑的歌唱“咕咕”時,立刻跳進呼啦圈。這種訓練學生聽力的方法既活潑又生動,在教學中,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面的游戲也可以用在欣賞教學中,如在欣賞管弦樂曲《鐵匠波爾卡》時,學生可以在呼啦圈外按照節(jié)奏自由走動,當學生聽到鐵匠敲擊鐵器的一段主題旋律時,學生立刻跳進呼啦圈,模仿鐵匠敲擊鐵器。
四、音的高低游戲
在教學中,學生對音的高低理解模糊。為了讓學生對音的高低有一個形象的認識,我設計了很多游戲。
如用人體發(fā)出的聲音讓學生感知音的高低。老師模仿飛機從起飛到落地的整個過程,用“嗚”從低音到高音來模仿,模仿低音時聲音渾厚結實,模仿高音時聲音清脆靈巧。
在課堂上,還可以把學生排成面對面的兩排,通過給對方拋送壘球來表示音的高低。
2/4
5 5 6 ︱5 5 3 ︱5 5 6 6 ︱5 5 3︱
球兒 高 球兒 低 球兒 高來 球兒 低
當唱到歌詞“高”時,壘球從頭頂拋向對方,當唱到“低”時,壘球從地面拋向對方。通過這種游戲,學生很快的理解了音的高低。
五、音樂記憶游戲教學
音樂記憶游戲教學是訓練學生記憶和分辨節(jié)奏及旋律的能力。
在教唱《我們大家跳起來》時,我先讓學生熟悉旋律,然后引導學生掌握|5 12 34| 5 1 1|的旋律,最后讓全班學生圍成圓圈按照三拍子踏步走。教師彈奏《我們大家跳起來》的旋律,學生自己聽辨記憶,當聽到|5 12 34| 5 1 1|的音樂時,學生就做靠攏動作。在歡歌笑語中,學生熟悉了歌曲的旋律。通過反復練習,提升學生的記憶和分辨能力。
六、創(chuàng)作游戲教學
奧爾夫說過:“讓孩子在合作中共同實踐,一起去創(chuàng)造音樂是十分有意義的”。 創(chuàng)作游戲教學能培養(yǎng)學生音樂思維的邏輯性,并促使發(fā)揮創(chuàng)作能力,把機械被動的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如在教完歌曲《兩只小山羊》后,我設計了幾個問題。
問題1:“同學們的歌聲真動聽,表情也很豐富?,F在,馬上進入音樂童話劇的第一幕。除了兩只小山羊,你還想扮演什么角色呢?”于是,幾名學生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大膽的進行了創(chuàng)作,之后進行了精彩的表演。
問題二:“故事發(fā)展到第二幕,兩只小羊吵起來了,右邊是河西的小黑羊,東邊是河東的小白羊,看老師的指揮,點到哪一邊,哪一邊就演唱”,其他角色的動作請學生自己創(chuàng)編,如小樹的動作,河流的水聲等。這么一來,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看我是不是指到了他們組。在創(chuàng)編表演時,學生非常積極,思路也很靈活,他們準確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通過創(chuàng)作,學生之間的團隊合作意識增強。
問題3:“兩只小羊的結局怎樣?你們的心情如何呢?”
讓學生自由發(fā)揮,用動作,歌聲表達惋惜的心情。在游戲中,不僅提高了學生的音樂學習效率,還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的音樂創(chuàng)作才能。隨著歡快的音樂,真情而形象的表演,學生唱得更加認真,歌聲更加優(yōu)美。
最后特別重要的是在運用游戲時,一定要和音樂教學相統(tǒng)一。學生不能在熱火朝天的游戲中玩過后就只知道好玩,沒能從中獲得知識。音樂游戲是音樂教學的一種手段,要靈活自如地運用于自己的教學課堂中。老師應該抓住音樂游戲的音樂性、趣味性設計游戲,
音樂游戲走進課堂,讓學生在愉快的游戲中學習音樂,感受音樂的流動,旋律的起伏,節(jié)奏的跳躍,音色的變化,在美好的體驗中享受音樂。
參考文獻
[1]陳敏.淺談音樂游戲在教學中的運用[J].中小學音樂教育,2016.
作者簡介:何衛(wèi)弟(1970—),女,甘肅省甘谷縣,畢業(yè)于甘肅省城市學院音樂系,大專,一級教師(小教高級),研究方向:小學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