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斌
去過珠峰三次,珠峰的南坡和北坡我都領教過了,故此有很多人問我南坡和北坡傳統(tǒng)路線相比較哪個更難的問題,相信這也是很多將珠峰作為自己攀登夢想的人很感興趣的話題。
經常有人會說,珠峰是14座8000米級山峰中難度偏小的一座,這種描述并不嚴謹。山峰的難度并沒有可比性,只有山峰的某條特定路線的難度才有可比性。更嚴謹?shù)恼f法是:珠峰傳統(tǒng)路線如東北山脊路線或南坳路線,在14座8000米級山峰的傳統(tǒng)路線中,相對容易。
在比較山峰特定路線難度時大致可通過海拔高度、路線陡峭程度和長度、風險級別、接近性、攀登方式等不同的維度進行判斷,需要綜合考慮。
如果要比較珠峰南北坡傳統(tǒng)路線的難度,首先我們要做一些基本的設定:選擇同樣的攀登方式(比如商業(yè)登山喜馬拉雅攀登方式),相同的季節(jié),充分的氧氣配備等同等的條件。
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才能從幾個維度比較一下我感受到的南北坡的難度差別。
珠峰北坡第二臺階。
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況下,山峰海拔越高,氧氣含量就越低,攀登難度越高。比如同樣一座香山,放在北京和放在拉薩,不考慮天氣等其他因素,拉薩的香山難度應該會更高。珠峰南北坡傳統(tǒng)路線的海拔高度完全相同,因此在此維度沒有差異。
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況下,比如海拔、風險、接近性、攀登方式都相同的情況下,如果路線更為陡峭,更為漫長,則難度更大。
南北坡傳統(tǒng)攀登路線陡峭程度相差不大,北坡在8400米以上非常陡峭,存在第一、第二、第三臺階三處陡峭路段,而南坡在5400~6200米之間的昆布冰川路段有很多陡峭冰壁,同時在8700米左右的希拉里臺階也比較陡峭(比北坡的三個臺階緩),但由于全程有路繩和梯子,陡峭山體帶來的難度相差大。
南北坡路線長度差異不大,但是北坡設置了5800米過渡營地、6500米前進營地、7028米北坳營地、7790營地和8300米營地共5個營地;而南坡設置了5900米營地、6200米營地、7300米營地和7925米南坳營地共4個營地,并且5900米營地在沖頂時并不使用,這就意味著南坡營地間路線比北坡更長,而且登頂日海拔爬升更高,路線要長得多。
因此,從陡峭程度和長度而言,珠峰南坡路線更為艱難。
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況下,比如海拔、陡峭程度和長度,接近性、攀登方式都相同的情況下,如果路線風險級別更高,則攀登難度更大。比如完全相同的兩座山,一座落石頻繁,一座完全沒有落石,那么前一座當然難度更大。
珠峰攀登可能存在的風險有:高山病和舊有疾?。媳逼孪嗤鰝媳逼孪嗤?、滑墜、落石、冰雪崩、掉入裂縫、體力透支等。
珠峰北坡路線陡峭路段全程修路,滑墜風險低;落石和冰雪崩風險小;冰川穩(wěn)定、裂縫不多;營地間路線短,體力透支風險小;北坡攀登團隊較少,堵車風險較南側更低。
珠峰南坡路線陡峭路段全程修路,滑墜風險低;昆布冰川存在巨大的冰雪崩風險;洛子壁上落石落冰很嚴重;昆布冰川裂縫眾多;營地間路程長,容易透支;南側攀登團隊非常多,容易堵車。
綜上,珠峰南坡路線風險級別更高,攀登難度更大。
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況下,路線越難抵達,后勤保障難度則越大,攀登難度也會更大。
珠峰北坡傳統(tǒng)路線,車輛可以直達5100米大本營,路況良好,交通方便,補給相對容易。但是山上出現(xiàn)疾病或事故,沒有直升機等快速救援手段。
珠峰南坡傳統(tǒng)路線,需要從海拔2000多米的盧卡拉徒步60公里,才能抵達5300米左右的大本營,路線漫長,補給困難。但是南坡有直升機服務,海拔7200米以下,出現(xiàn)事故或疾病,直升機可以迅速抵達展開救援。
綜上,珠峰南坡接近性更差,但是擁有直升機服務,所以綜合評價兩側難度相差不大。
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況下,比如海拔、陡峭程度和長度,風險級別、接近性都相同的兩條路線,采用阿爾卑斯方式一般比采用喜馬拉雅方式要困難,采用無氧攀登當然要比有氧攀登更為困難。
其他的可能會引起難度不同的因素,比如緯度、氣候、攀登季節(jié)等等。
國人在西藏這一側攀登只能參加西藏雅拉香波登山探險服務公司,公司實力雄厚,對攀登者設置了嚴格的準入制度,客戶實力平均,安全系數(shù)高。而南坡,向導公司眾多,水平參差不齊,準入制度如同虛設,容易出現(xiàn)各種問題。
根據(jù)以上各項評價,珠峰南北坡傳統(tǒng)路線海拔高度一樣,陡峭程度類似,接近性差異不大,但南坡營地間攀登路線更長,風險級別更高,攀登組織魚龍混雜。因此,通過綜合考量,可以說,珠峰南坡的傳統(tǒng)攀登路線困難程度要高于北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