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曉會
摘 要:本研究以鄭州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藝術學院學生為例,以大學新生適應性量表(SACQ)正式版作為研究工具,隨機抽取45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對問卷調查結果用SPSS進行統計;分析高職新生在學習適應性、人際適應性、個人情緒適應性、對大學的認可度、總體評價幾方面的特點;調查顯示部分高職新生在學習上、人際交往上、個人情緒上存在不適應性;然后采取措施增強高職新生學習適應性、人際適應性、個人情緒適應性;通過組織學生活動、班級團體輔導、個體輔導等方式,對高職新生適應性產生影響。
關鍵詞:高職生;學習適應性;人際適應性;個人情緒適應性
前言
剛進入大學的新生,隨著高中到大學學習方式的轉變、人際交往環(huán)境的新變化,有一部分學生會產生不適應的狀況。為幫助學生更好更快的適應大學生活,輔導員有迫切的需要采取一些列的措施去幫助高職新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
一、研究目的
1.調查高職新生在學習、情緒、人際等方面的適應性;
2.采用心理輔導等措施對高職新生適應性產生的影響;
3.增強高職新生的學習適應性、人際適應性、個人情緒適應性,使學生樂于學習、人際關系和諧、情緒愉快。
二、研究意義
1.理論意義。本研究的理論意義在于,豐富對高職新生適應性的研究,更好的支持素質教育的開展,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2.實踐意義。本研究的實踐意義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適應新環(huán)境的生活 ,激發(fā)學習動機,處理好與同學、老師等的關系,培養(yǎng)積極情緒,愉快的在大學里成長。也有助于學生工作的開展,同時提升學生心理素質以及心理健康水平,預防心理危機的產生。
三、研究內容
1.本研究先采用量化研究的方法,使用心理測量并用SPSS進行數據統計分析,從學習適應性、人際適應性、個人情緒適應性、對大學的認可度、總體評價幾方面分析高職新生適應性的特點;
2.探討增強高職新生學習適應性、人際適應性、個人情緒適應性的對策;
3.以班級團體心理輔導、小組團體心理輔導、個體心理輔導、學生活動、主題班會、放松訓練、合理宣泄等方式相結合進行干預,探討積極心理輔導對新生適應性的影響。
四、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本研究以鄭州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新生為例,抽取450名藝術學院新生作為研究對象;
2.研究工具。本研究以大學新生適應性量表(SACQ)正式版作為研究工具,信效度較好。
3.研究方式。本研究采用調查法、心理測量法、訪談法、活動法相結合的方法。
五、創(chuàng)新之處
1.按照積極心理學理念組織團體活動;
2.以高職新生這一群體作為研究對象;
3.研究方法上采用調查、測量、訪談、活動相結合。
4.在活動形式上采用班級團體輔導、小組團體輔導、個體輔導、心理電影、心理劇、活動競賽、主題班會、放松訓練、合理宣泄等多種形式相結合。
六、研究過程
本研究以鄭州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藝術學院學生為例,以大學新生適應性量表(SACQ)正式版作為研究工具, 在新生剛入學時,對高職新生進行適應性測試,隨機抽取450名藝術學院新生進行問卷調查,有效問卷400份,對問卷調查結果用SPSS進行統計;對結果進行分析。實施干預措施,例如,團體輔導、小組團體輔導、個體輔導、心理電影、心理劇、活動競賽、主題班會、放松訓練、合理宣泄等方式后再次進行心理測量,對比新生適應性的變化。
七、結果與分析
在新生剛入學時,對高職新生進行適應性測試,對結果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見下表:
在第二學期臨近結束用同一量表進行調查,對高職新生適應性的結果進行分析,結果如下:
從表1各個因子均分的值可以看出,新生適應性按平均值從小到大分別是:學習適應性、人際適應性、個人情緒適應性、對大學的認可度、生活適應性。其中學習適應性、人際適應性、個人情緒適應性低于中等水平值3分??傮w適應性的平均值為2.54分,與中等值3分相比,水平處于中等以下的占38%。
從表2各個因子均分的值可以看出,新生適應性各因子學習適應性、人際適應性、個人情緒適應性、對大學的認可度、生活適應性平均值均高于中等水平值3分;也就是說,學生在各因子適應性能力方面有所提升。
可見,有針對性的積極采取一系列心理輔導等措施對高職新生適應性能力的增強有所幫助,部分新生在學習適應性、人際適應性、個人情緒適應性方面有所改善。
八、討論
在所有適應性因子里,情緒適應性、學習適應性、人際適應性所占比例較高,在40%左右。作為一名輔導員,需及時發(fā)現適應不良學生并有針對性的采取措施進行干預,幫助學生提高適應性水平,更好更快的適應大學生活。對于大學生情緒適應性可通過情緒ABC理論改變學生的認知,通過合理宣泄釋放不良情緒,進行冥想訓練調節(jié)情緒;通過個體咨詢幫助學生解決人際交往適應不良問題、學習適應性問題,情緒適應性問題;通過主題班會激勵學生學習動機,提高情商,提高人際交往能力;通過舉辦活動,在做中學,進而提升學生適應性水平。
1.認知調節(jié)。根據情緒ABC理論,一個人對事件的看法會影響情緒和行為。同一個事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會產生不同的情緒,造成不同的行為,造成不同的結果。作為輔導員,需第一時間掌握學生的想法,是怎么看待這個事件的,是否有不良情緒和行為的發(fā)生,轉變學生的不合理理念和想法,進而疏通情緒,改變行為。
2.合理宣泄。通過舉辦活動,轉移注意力,合理宣泄情緒,將自己內心想表達的情緒、想法、感悟等通過卡片等形式展示。通過心理咨詢室的一些輔助工具,比如捶打不倒翁、沙盤游戲、放松椅等。
3.放松與冥想。以團體或個體為單位,進行放松訓練,在放松的過程中進行冥想,通過冥想釋放不愉快的情緒。
4.團體咨詢、個體咨詢。對困擾情緒的問題進行歸類,有同伴交往與矛盾、挫折與自卑、學生干部苦惱、青春期的困惑、學習問題、師生矛盾、就業(yè)升學、自我概念、個性缺陷、情緒問題。作為輔導員,通過跟學生的談心談話解決學生遇到的個例問題。
5.主題班會。通過舉辦“如何高品質溝通”主題班會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適應性?!盀槭裁瓷洗髮W”主題班會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通過定時開展主題班會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理念和認知。
6.組織活動。通過大學生心理情景劇、團體素質拓展、宿舍風采展示等活動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適應性。通過舉辦讀書月活動、大學生涯規(guī)劃演講比賽、辯論賽、讀書分享會、技能大比拼等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適應性。
7.心理咨詢。學校設有大學生心理健康中心,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困擾和問題,可利用團體心理咨詢、個體心理咨詢有針對地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解決新生在學習上、人際上、情緒等方面存在不適應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歐陽娟.大學新生適應性量表的修訂與應用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