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作峰 姜宇萌 袁野
摘 要:現(xiàn)代文明社會的志愿服務事業(yè)迅速發(fā)展、志愿者人數(shù)迅速增長,但我國各大高校志愿者管理工作目前仍處于初級階段,無論在哪個學校的志愿服務組織中,都還沒有一套完整、有效的志愿者管理體系。針對這一情況,我們根據(jù)全國各地區(qū)代表高校的調查情況,進行了分析討論,如何做好大學生志愿服務管理機制。我們從志愿服務人員管理、志愿服務體系以及志愿活動內容等方面進行研究。以此提高志愿服務工作的權威性和公信力,減少志愿服務資源的浪費,推動我國高校志愿服務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
關鍵詞:大學生;志愿服務;管理機制
志愿者是指自愿奉獻出個人時間、精力,并在不求物質回報的前提下,為推動社會發(fā)展、福利事業(yè)發(fā)展和人類進步的紅馬甲志愿者。隨著現(xiàn)代社會迅速發(fā)展,對于志愿者、志愿服務行為要求更加科學規(guī)范管理。加深對大學生志愿服務管理機制的研究、探求科學高效的志愿者管理機制,對志愿服務行為效率的提升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意義,為此積極探討大學生志愿服務管理體系的順利運轉具有重要意義。
一、研究內容
為使大學生志愿管理機制更為科學,我們對社會現(xiàn)狀、全國幾個代表學校、山西省各大高校、20個志愿服務組織負責人以及50名受助對象進行深度調查,在此基礎上提出大學生志愿服務管理體系的優(yōu)化建議。
(一)志愿服務管理機制的整體性
最近山西省承辦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屆青年運動會。舉辦體育賽事的要求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越來越高,志愿者人力資源的缺乏問題迫在眉睫。各地區(qū)承辦賽事的場地向全社會開展志愿者招募活動,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與財力才得以選拔出較為優(yōu)秀的志愿者。志愿服務管理機制的整體性要求,就是要求每個地區(qū)在志愿者人力資源選拔的范圍上要進行擴大和完善。針對招募到的大學生志愿者,對他們進行通用技能培訓和心理素質提升等方面的培訓,來保障我省、我國有志愿服務時能迅速滿足志愿者人力資源的需求。
(二)志愿服務管理機制——人才培育
一個現(xiàn)代社會,如果沒有表現(xiàn)出人性的關懷,沒有志愿服務精神的體現(xiàn),沒有對奉獻精神的追求,這個社會是不可能也不能夠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黨和國家的相關政策在大力推動我國人民積極主動參與志愿服務活動,作為當代大學生更要積極參與并進行自我完善。大學生是大學志愿服務工作的主體,為志愿者認識自我價值、自我管理培養(yǎng)和自我能力提升提供了幫助,大學生能夠有意識的主動參與志愿服務工作,投身于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大學生有足夠的能力判斷和分析事物,成為志愿者可以增強他們應變能力。大學生可以把志愿者服務當作一項愛好來提升個人能力。志愿服務的內容不斷豐富,需要學習理論并在實踐中運用。
志愿服務也有很多專業(yè)的服務項目(語言服務,法律支持,醫(yī)療保健,網(wǎng)絡服務,賽事后勤等),不斷提高個人的專業(yè)素養(yǎng),以滿足不斷提高的社會需求。同時,志愿者管理機制包括管理志愿者和運營志愿者組織兩個方面。大學生志愿服務工作在促進個體社會化方面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可以通過志愿服務活動擴大生活空間,結識更多志同道合的青年,實現(xiàn)個體社會化。許多學生成為志愿者后通過提高社會意識,進行自我奉獻。著力展現(xiàn)志愿服務活動對大學生的吸引力,進而逐漸完善志愿服務管理機制。
(三)志愿服務管理范圍的轉變
據(jù)調查研究表明,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志愿服務人員僅限于在校大學生,許多已參與工作的畢業(yè)生、在崗的老師、退役軍人等群體對于志愿服務卻是有心無力。擴大志愿服務機制中志愿者行業(yè)范圍,構建培訓體系,完善志愿服務培訓機制,為更多的志愿者提供服務平臺,盡可能滿足受助對象的需求。
二、建立大學生志愿服務共享體系
志愿者系統(tǒng)的橫向聯(lián)系,主要是指有效整合志愿者資源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建立志愿者信息共享機制。信息便利化將是打開志愿系統(tǒng)的橫向連接的重要手段之一。為此,應該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信息的可視化,讓志愿工作的效率最大化。
(一)建立志愿者服務APP
研究表明,所有大學都有志愿者組織,如青年志愿者協(xié)會,愛心小隊和義工隊等。各大高校面對志愿者資源要盡可能充分利用。志愿者信息共享機制應包括以下內容:志愿者組織服務目標、服務時間、服務地點、志愿者的個人信息。各大高??陕?lián)系當?shù)鼐W(wǎng)絡公司去建立屬于自己專屬網(wǎng)站,并在當?shù)剡M行宣傳推廣,讓志愿者更加普遍和大眾。
(二)進行志愿者實名登記制度
還可以構建志愿者報名預定志愿服務時間系統(tǒng)和星級評測系統(tǒng),同時也應記錄志愿者的擅長的領域,個人信息和志愿者過往服務記錄。實名注冊信息有助于改善志愿者的辨識度和人身安全,還可以促使更多大學生自愿參加志愿者活動。
(三)建立志愿者支持平臺
將志愿者保護機制整合到平臺中不僅使志愿者感覺更安心,而且還可以減少志愿者的擔憂。在志愿服務開展之前,志愿者管理組織可以與保險公司聯(lián)系,為他們購買團體保險,為每位志愿者提供保障。
三、調查總結與展望
完善大學生志愿者管理制度,社會應該要多加重視。志愿服務管理機制應從自愿參與、志愿服務整體性、志愿者能力培養(yǎng)以及志愿服務思想的轉變著手,拓寬服務項目廣度和深度,增加補償機制和社會保障機制,進行志愿服務APP的創(chuàng)立、志愿者實名登記制度、建立志愿者支持平臺。大學生志愿服務工作讓大學生參與到社會公益事業(yè)、服務他人和社會的過程中,滿足志愿者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需要,并在服務過程中得到社會的認可。志愿服務管理機制的進一步完善需要做好以下兩點:第一,各大高校志愿組織應加強與政府、當?shù)厣鐣驹阜战M織的聯(lián)系,促進志愿者人力資源的有效利用。第二:對志愿者進行定期考核評估,不定期刪減不思上進、掛名以及沒有志愿精神的志愿者,進一步保證志愿者服務團體的純潔性與高效性。這次志愿調查顯示出機制不完善的問題,希望各地高??梢耘嘤驹肝幕?,普及志愿理念,為我國各高校、各省志愿服務管理機制的完善提供基礎。
參考文獻:
[1]孫美玲.新時代青年學生志愿服務活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2018.
[2]張建航,康婷雅.大學生志愿服務系統(tǒng)的構建及其優(yōu)化[J].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