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鄉(xiāng)市讀者寧雨芳:我們的兒子兒媳已有一個女孩,今年7歲,上小學(xué)一年級。這幾年,因兒子兒媳每天要上班,兒媳的娘家媽媽身體有病,所以這個孩子是由我們一手帶大的。為帶這個孩子,我們老兩口受了很多累,費(fèi)了很多心血,搞得筋疲力盡,其間吃的苦受的罪只有我們自己知道。好容易盼著孩子大了,不成想,最近,他們又要了二孩,過倆月就要生了。孩子生下來,照看的任務(wù)無疑又落在我們的身上,這讓我們充滿了憂慮。雖說家庭添丁進(jìn)口是好事,但我們年齡漸漸大了,老兩口都已70歲,精力遠(yuǎn)不如從前;況且我們的同齡人近些年都紛紛遠(yuǎn)游,而我們因照看孩子只好暫付闕如,這讓我們于心不甘。如果再讓我們幫助帶這第二個孩子,出游的事這輩子恐怕就只能成為夢想了。但是如果不管,兒子兒媳又怎么辦呢?我們現(xiàn)在非常矛盾,不知如何是好,想求助于你們,幫我們出一個萬全之策。
編者:關(guān)于老年人要不要幫助帶孫輩,這是一個既陳舊又嶄新的話題。說它陳舊,是因為在若干年前就有人提出并討論過;說它嶄新,是因為每一位作長輩的,如果兒女要孩子,都會面臨這個問題。不過,此題無解,沒有什么“萬全之策”,已經(jīng)討論了多少年也沒有個最后的結(jié)論,帶與不帶,全看當(dāng)事人自己的具體情況和心氣兒。為什么這么說呢? 因為帶有帶的理由,不帶有不帶的理由。若是從疼愛兒子兒媳的角度看,就應(yīng)該幫助帶,但這就要犧牲自己的某些愛好和享受,去做奉獻(xiàn);若是從“受一輩子累了,晚年就應(yīng)該享受生活”的理念出發(fā),心里想著沒有帶孩子的義務(wù),口中念著“兒孫自有兒孫?!?,然后撒手閉眼,跟團(tuán)去周游世界,這也不算錯,但兒子兒媳那頭兒可能有很多困難就不好解決。所謂“甘蔗沒有兩頭甜”這句話,就體現(xiàn)在這種事情上。不過,我們覺得,作為父母,我們已經(jīng)為兒女奮斗一輩子了,還在乎繼續(xù)奮斗一些日子嗎?要是從幫助兒子解決困難的角度出發(fā),犧牲一點兒個人的愿望,讓孩子有一個更舒服的成長環(huán)境,也還是值得的。同時在此過程中您也可以獲得某種快樂,并增加了家庭和睦的氛圍,總的感覺利是大于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