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青
在外就餐要想吃出健康,點餐時就要注意這些健康黃金法則。
很多人都是在吃飽了大魚大肉后才根據(jù)情況,考慮是否吃主食。其實,如果沒有碳水化合物,既不利于蛋白質(zhì)吸收利用,也會給身體加重負(fù)擔(dān),所以主食要在餐前或者就餐一起吃。主食能夠體現(xiàn)食物多樣性是最好的,盡可能讓谷物出現(xiàn)的種類多一點。
雖然點餐量不是多多益善,不過食材的種類卻是越多越好,食材越多,獲取的營養(yǎng)素就越豐富。點的菜肴要包含3類,葷菜、素菜、豆制品或菌菇。第一個種類,點4個葷菜,最好兼顧了水產(chǎn)、畜肉、禽肉。第二個種類,點4個蔬菜。第三個種類,建議是豆制品,或菌類、藻類、薯類。由這3個種類構(gòu)成這一桌中的12個菜,每個種類4個菜,然后會發(fā)現(xiàn),第一,它沒有重樣,很好地體現(xiàn)了食物多樣化的原則;第二,顏色搭配好,根莖葉都有,而且營養(yǎng)價值的補充與中國營養(yǎng)學(xué)會提倡的膳食寶塔是非常吻合的。
很多人點菜時會選擇菜肴種類及原料,但不重視烹飪方法。但從某種程度上說,選做法比選擇食材還重要。例如:土豆,是廣受大眾喜愛的食材,相對于蔬菜而言可以充饑,相對于主食而言又含有豐富的鉀和維生素C。但若是選擇了炸土豆、拔絲土豆、地三鮮,那么原本脂肪含量只有0.2%的土豆,脂肪含量就會迅速躥升上去。所以吃土豆,盡量選擇涼拌或快炒的做法。魚,本來是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但若是選擇了煎炸魚、鐵板魚,不但脂肪含量大增,而且蛋白質(zhì)在高溫下還可能產(chǎn)生致癌物質(zhì)。所以吃魚,要選擇清蒸或燒制的做法。在烹調(diào)方法中,涼拌、蒸、熗、蘸醬、燉等無油或少油的做法最值得推薦,而煎、炸、油燜、燒烤等高溫高油方式則能不選就不選。
酸、甜、苦、辣、咸、鮮口味的菜肴要搭配著出現(xiàn),這不僅能讓餐桌更加豐富,也能讓食者嘗遍各種口味。對于特別“咸”與“鮮”兩種口味,一定要多加警惕?!跋獭笔且驗槭雏}放入太多,直接增加了鈉鹽的攝入。而“鮮”往往是因為味精、雞精等調(diào)味料放入太多,也會在無形中增加隱形鹽的攝入。
口味要清淡,清淡的菜肴避免了過多油、鹽、糖、辣椒等的攝入,而且清淡的菜肴沒有“重口味”調(diào)料的掩蓋,可以讓你更清楚地看出原料的好壞,避免點到不新鮮甚至變質(zhì)的食材。
(摘自《幸福家庭》2019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