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華 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十家堡鎮(zhèn)三家子中心校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僅是提高學生語文成績的需要,更是豐富學生語言知識儲備,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豐富學生信息獲取技巧,健全學生人格品質的需要。但是從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際效果來看,學生閱讀效率低下的情況比比皆是,例如對文本缺乏情感共鳴,對閱讀內容的感知與理解缺乏重點,閱讀方法單一等。針對此,教師應抓住小學生情感認知發(fā)展特征,對閱讀過程進行指導,以不斷提升閱讀的有效性。
閱讀的過程不僅僅是信息獲取的過程,更是讀者與作者發(fā)生情感共鳴,實現情感溝通的過程。缺乏情感的閱讀不僅難以揣測作者創(chuàng)作的真實意圖,還會降低閱讀者的能動性,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指導中,教師注重對文本的情感滲透,利用情感為學生搭建溝通的橋梁。教師在情感滲透過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學生的主體特征,根據學生情感認知發(fā)展階段,確保文本中的情感價值符合學生的理解能力,讓學生能夠在文本的感染下自主閱讀;另一方面教師還應注重對文本的分析,提煉其中的核心情感,并在閱讀指導中進行有意識地啟發(fā)與融入,進而激發(fā)學生與文本的情感共鳴。
促進學生的自主發(fā)展是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基本要求。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檢驗閱讀過程是否有效,一個重要的標準就是學生是否獲得了自主閱讀的權利,是否能夠依靠獨立思考或者互動合作實現自主閱讀。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應注重語文閱讀課堂的設計,讓學生在更加積極的閱讀氛圍中主動參與閱讀,例如教師可以設計情境教學方法,利用多媒體等手段,將單一的文本轉化為圖片、動畫、視頻等更加生動、更加直觀的內容,以轉變學生的閱讀方式,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閱讀中來,進而發(fā)展自主閱讀能力。
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與其利用閱讀文本不斷豐富學生的語言知識,不如結合文本內容實現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有效指導,讓學生能夠靈活掌握不同的閱讀方式,并實現舉一反三的閱讀能力。目前小學生的閱讀過程比較隨意、被動,在拿到一篇文章后,只是機械地閱讀文字,缺乏對文本內容的分析與思考。針對此,教師應善于從文本內容入手,指導學生從多元化角度探究知識、情感,例如鼓勵其根據題目猜測文本內容,引導其進行有感情朗讀,體會其中情感基調,要求其對文本中的“留白”進行想象,拓寬閱讀內容等等,這樣才能在方法的指導下,才能提升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確保閱讀教學效果。
閱讀不是某一個階段的技能培養(yǎng)要求,而是應該成為貫穿一個人一生的行為習慣。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根據課內文本,幫助學生積累知識,還應該利用課內外結合的方式,拓寬學生的閱讀范圍,引導學生的自主閱讀習慣,例如教師應根據學生不同年齡特點、興趣偏好、閱讀能力等提供不同類型的閱讀素材,并指導其閱讀方法,引導其閱讀習慣。
教師挑選出適合學生年齡段的比較有文學內涵的讀物,為學生提供專門的閱讀場地,因為教師一般對學生閱讀內容沒有要求,導致了學生浪費了很多時間在沒有實際閱讀意義的書上。老師可以專門篩選出來一些適合小學生閱讀的并且具有文學內涵的讀物,這樣可以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閱讀更多有意義的文章。閱讀不一定要在課堂上, 學??梢詾閷W生閱讀專門提供閱讀學習的書籍,再規(guī)劃出一個場地或者教室,讓學生可以在這里自主閱讀。
閱讀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大重點,但是現如今有很多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采用題海戰(zhàn)術這一不怎么合理的方法,這樣不僅讓小學生沒有了仔細閱讀體會的時間,也讓小學生對于閱讀課堂產生了抵觸情緒。教師要讓學生能夠有效的完成閱讀作業(yè),就要合理安排作業(yè)內容, 讓閱讀作業(yè)具有趣味性、 典型性, 能夠以少量的閱讀量獲得多種類文章的閱讀效果。因為小學生正處于對于周圍環(huán)境有強烈好奇心的年紀,要求他們能夠在空余時間自己積極主動的去閱讀是很難實現的。 教師可以安排適量閱讀任務,讓他們在課堂上發(fā)表自己對于文章的看法、意見,讓學生相互交流討論。 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每一個人都去閱讀,去深入的體會理解文章內涵,提高學生參與閱讀的積極性。
小學的語文閱讀課程的學習對于未來的學習具有基礎性的作用,同時也對將來步入社會有著很大的影響,而傳統(tǒng)的老師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去閱讀,答題方式固定化,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擴散發(fā)展。 因此,對于正在打下學習基礎的小學生來說,教師一定要重視語文的閱讀教學,采用合理的教學方式把教學內容豐富有趣的教給學生, 提高學生的閱讀主動性和興趣,讓學生自己去思考體會文章內涵,避免讓學生產生固定化的思維方式。
結語:對于小學生而言,閱讀是語文綜合素養(yǎng)發(fā)展的重要內容,教師應針對學生閱讀過程中的問題,深入分析當前閱讀教學低效、失效的原因,并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指導,即挖掘文本情感,提升文本對學生的感染力;優(yōu)化課堂設計,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能力;指導閱讀過程,教授學生閱讀方法;拓寬閱讀范圍,培養(yǎng)自主閱讀習慣等,進而提升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不斷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