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清文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則綱要(2010—2020年)》指出,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鼓勵教師和校長在實踐中大膽探索,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學特色和辦學風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導教育家辦學。那么,如何才能成為一名教育家型的校長,我想,應該有以下兩個方面的思考。
校長是什么?
校長是學校的靈魂。這里主要指校長的形象、行為是學校的靈魂。所謂校長形象,是校長自身素質的外顯,包含德、才、能、情4個方面的素質;校長行為,是校長的領導方式,它與校長形象既相互聯(lián)系又相互作用。校長的形象、行為是一種無聲的號召,能對廣大師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就是靈魂的作用。
校長是學校的“領頭雁”。校長是一所學校的精神領袖,主抓頂層設計,是學校教育的引領者。校長在學校管理中起著核心、主導和決策作用,頭上有三把劍:安全、師德師風和教學質量。校長的思想、言行、綜合素質、工作作風直接決定了一所學校的發(fā)展。
校長是教師的導師。學無止境,要做一名教育家型的校長就要堅持學習。向書本學習,豐富我們的知識;向他人學習,豐富我們的閱歷;向實踐學習,豐富我們的經(jīng)歷。校長要把專業(yè)化發(fā)展作為人生追求,用閱讀滋養(yǎng)生命,用聆聽觸動靈魂,用實踐創(chuàng)造價值,不斷拓展自己生命的寬度,做刻苦學習的模范,自覺做到學以立德、學以增智、學以致用,爭做勤奮學習、善于思考的模范,如此才無愧于做教師的導師。
校長做什么?
做規(guī)劃。校長要根據(jù)任期做相應的規(guī)劃,善于從本地區(qū)和學校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為學校量身打造特色項目。有了目標,學校有自己的特色,校長工作才算做到位。教育不僅僅是一種職業(yè),更是一種事業(yè)。
做學問。加強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素質,是聰明、睿智的校長的普遍做法。校長的思想來源于不斷學習,只有學習才知不足。特別是在信息化時代,校長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接受新思想、新觀念和新方法,做一名學習型校長。
做文化。真正的教育是以文化發(fā)展為靈魂的。學校發(fā)展繞不開學校文化,學校價值觀是學校文化的核心。校長作為學校文化的建設者和領導者,在領導學校文化建設的同時,應引導教師生命的成長,使學校特色建立在文化之上,致力于打造難以模仿的文化競爭力。
要做讓學生回味的事情。學生作為被教育者,能否全面發(fā)展是衡量校長領導力的重要依據(jù)。校長應關注學生生命個體,開展多主題教育活動,經(jīng)常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比賽。比如在低學段開展探究式學習和項目式學習;中學段走近名人、研究名人;高學段走進名校等。
抓大放小,有所為,有所不為。學校工作千頭萬緒,抓大事、管全局、把方向是校長的根本職能。校長應當善于統(tǒng)攬、駕馭全局,不被事務纏繞,不讓瑣事煩心,如果事無巨細,結果只會事倍功半。校長要把抓中心工作與抓一般性工作結合起來,做到有的放矢、主次分明。校長更要學會選擇、懂得放權,要知人善任,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打好組合拳,盤活學校人力資源,做到校長思想引領,中層干部執(zhí)行,教職工行動實踐。
校長領導力是引領學校前進的綜合能力,作為一名新時期的校長,要有管理特色、人格魅力和謀劃決斷能力,要重實踐重反思,實現(xiàn)教育的意義和推動學校特色發(fā)展。
(作者單位:湖北省武漢市光谷第二小學)
責任編輯? 劉玉琴